导图社区 中国通史第10集
周公的人格魅力与历史影响跨越千年,从未消逝,作为中华文明的创设者,周公在华夏子孙心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三午多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在深深怀念着这位伟大的先祖,他被后世奉为天下第一圣人-元圣,他所首倡的明德、慎罚、保民的德治思想和他所创造的礼乐文明已如甘露清泉浸润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潜移默化地渗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意识深处。
提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你知道的肯定是他诗文写得好。但有件事你八成不知道,他曾经主张过焚毁书籍。这就有点奇怪了,身为儒家士大夫,秦始皇焚书坑儒被骂了千年的事肯定是知道的,欧阳修怎么敢提出焚书的主意呢?
一提到欧洲中世纪,很多人都觉得那是个黑暗时代。还会下意识认为,这黑暗是罗马教会造成的。可事实是,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的漫长黑暗乱世里,罗马教会却成了保留亮光的地方。比如招兵买马跟蛮族人干,拿出财产解决罗马城的粮食短缺问题,甚至有权力的人也愿意保护他们。这就怪了,在我们一般印象里制造黑暗的罗马教会,怎么反倒成了黑暗中的那点 “亮光” 呢?
053年,辽朝皇帝跟大宋提出,想要一张宋仁宗的画像来看看。但大宋根本没接这个茬。往后几年,辽朝皇帝三番五次想要仁宗的画像,但大宋却推三阻四,犹犹豫豫。你会不会觉得有点奇怪?不就是一张画像的事儿吗?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人家找你要一张画像,这就像粉丝找明星要一张签名照片,这不是联系感情的好办法吗?宋仁宗为什么就是不给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二十大报告知识地图(完整版)
小学语数外教学设计(含模板)
中国通史第一集
中国通史第2集
中国通史第3集
中国通史第4集
中国通史第5集
中国通史第6集
中国通史第7集
中国通史第8集
新的制度
分封制
周王室派出代表到各地去建立诸侯国,并通过 移民政策分散商民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宗法制
宗法制,就是在同一宗族内部以嫡长子为大宗,其余诸子为小宗,层层下推,一再分宗,形成了一系列大宗和小宗。
周王是唯一的绝对的大宗,各地诸侯为小宗。诸侯国内,诸侯为大宗,诸侯分封的子弟为小宗。
族权与王权紧密结合,建立起非常有序稳定的守法体系,将周王室内部人心紧紧凝结在一起。
同姓不婚
周人实行同姓不婚的原则,周王室必须和异姓的诸侯国通婚,建立起姻亲关系。
血缘亲疏关系被引入政治领域,家国同构,使整个国家结构宛如一个庞大的家庭系统,血脉相连,休戚与共。
礼乐
周礼
周公创造性发明的系统而完备的周礼,彻底改变周朝,改变中国,并一直影响到我们现在。
五礼体系
吉礼
祭祀之礼
嘉礼
各种吉庆欢会活动所用的礼仪
宾礼
上至天子诸侯,下至普通贵族相互往来、迎见宾客,处理日常社交关系的礼仪
军礼
军队日常操练、征伐、出行、凯旋时所用的礼仪
凶礼
丧葬灾变之礼
等级 爵位制
周公还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将贵族分成不同的等级,实行等级爵位制。
周礼的 影响
周礼成为对后颇有影响的伦理道德规范,周礼的诞生是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使整个社会从尊神尚鬼,迷信巫术走向礼治、德治。
与礼相伴的是乐,乐由中出、礼由外作,礼讲稳定、乐讲和谐,两者相辅相成,华夏文明由此进入以礼乐文明为代表的符号的时代。
还政于周成王
实现诺言
当周王朝进入正轨后,周公还政于周成王。
还政三年后,周公重病而亡。周成王将周公和周文王、周武王葬在一起。周成王特别允许周公的长子伯禽在其封地鲁国用天子礼乐来祭奠周公。
周公去世数百年后孔子诞生,孔子积极主张克己复礼,他所遵从的礼正是周公所制定的周礼。
遗产
周公所遗留的政治、文化遗产是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源
孔子之后的1500年间,中国文化一直以周孔并称,既表明周公与孔子一脉相承的联系,又充分显示出周公享有的重要文化地位。
周
公
摄
政
周公辅成王
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 他殚精竭虑地辅助未成年的周成王,为危机重重中的周王朝撑起一片天,最终带领整个王朝走出困境,迈向繁荣。
周公不仅以政治家的身份闻名于世,在中华文明史中更被尊为元圣,他是以德治国思想的首倡者和中华礼仪文明的奠基人, 是孔子心目中最好的榜样。
摄政初期
周武王设“三监”
周武王伐商后,为了监视和防备商朝遗民,设封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号称三监
周武王病重,周公十分虔诚地向先王祭祷,只要周武王能够病愈,自己情愿代替武王去死。周公将祭祷的策书装在金滕之匮中并叮嘱左右不要说出去。
在当时的观念中,这样的祭祷是要印验的,周公做好了必死的打算。
周公排除多方怀疑
周武王去世后,太子诵即位,他就是周成王,周公以摄政的身份总领全局。
周公说服召公 周公面临极为严重的怀疑和叛乱,就连最信任周公的召公也起了疑心。 周公向召公分析了当时的严峻局面,指出只有他们二个合力辅助成王,竭尽全力才能成就周文王奠定的基业。召公最终理解了周公。
周公作《 鸱鸮》给周成王 管叔和蔡叔发动了叛乱,浩大的反叛声势遍及周朝的东部并迅速席卷至西部,周公向成王表达自己担心周王室被毁的急迫心情,然而周成王仍对周公深怀戒备。
周成王迎接周公 周成王听说了武王病重时周公的祷告,于是开启金滕之匮,果然取得了周公的策书,周公对周朝的赤诚之心最终感化了周成王,最终周成王决定和周公一起去面对王朝的第一次大危机。
周公亲率东征
公元前1043年,周公重新摄政后,决定亲率大军开始东征。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战争,周公最终平定了叛乱,还将周的势力延伸到海边。
反叛暴露了周王朝内部有重重隐患,旧的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
东都洛邑
建新都城解决商朝遗民问题
周朝原先的都城镐京偏西,周公要在天下的中心另建一个都城,以便更好地安置与控制商朝的遗民,管理四方各国。
周公摄政的第五年,东都洛邑营建成功,洛邑建成后周公将商朝的遗民集中到这里管理,把商朝的祭器接受天命的象征物九鼎迁到王城,使其正式成为天下政治的中心。
洛邑是中国第一座国家层面规划建设的都城,众多祭礼建筑是洛邑的特点。
内容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第10集 工具|Mindmaster 制作|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