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这是一篇关于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课的思维导图,详细介绍了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的相关内容。
毛泽东思想思维导图,如《新民主主义论》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成熟。
第七课思维导图 政治选必三,汇总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知识,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第六课思维与逻辑 整合 高中政治,分为根据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形式逻辑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具有必然联系,一起来看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新航路开辟前的物种交流
内容
公元前6000年左右,西亚的小麦、大麦等进入欧洲
BC2C-AD2C,通过丝绸之路,葡萄,苜蓿等传入中国,樱桃、杏等也从亚洲传入罗马
特点
多集中在亚非欧之间
交流物种较少
美洲物种的外传
原因
新航路开辟,美洲发现
欧洲早期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国际贸易发展
美洲作物自身优势
概况
物种: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南瓜等
传播路径:15C末-16C初,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入欧洲,后传播到亚洲、非洲
粮食作物
玉米
欧洲
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糖人带到欧洲,起初仅供观赏
16C中期在南欧广泛种植
17C成为仅次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
中国
三条路径传入
明朝:先在边疆或丘陵地区种植后逐渐扩展到平原地区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后遍及全国
马铃薯、甘薯
欧洲: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甘薯传入后推广较为缓慢
中国: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蔬菜作物
番茄
由西班牙人带入欧洲,起初仅供观赏
18C中叶开始食用栽培,经过改良培育
18C末,新品种又传回美洲
由欧洲传教士引入中国
明朝万历年间传入,长期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
清朝光绪年间,开始作为食用蔬菜种植
辣椒
15C传入西班牙
16C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
16C传入中国,称为“蕃椒”
西南、中南地区气候潮湿,辣椒较为流行
其他作物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路径:欧洲→美洲
粮食类:大麦、小麦、水稻
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 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C中期,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仅次于小麦
水果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
蔬菜类:黄瓜、豌豆
经济作物:甘蔗
畜禽:鸡牛驴马猪羊
咖啡:17C末-18C初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积极
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了耕地面积
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消极: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