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科目二-3.3学习理论
这是一篇关于科目二-3.3学习理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
这是一篇关于科目一-职业理念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教育观、材料题、学生观、教师观。
这是一篇关于科目一-职业道德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这是一篇关于科目二-8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班级与班集体、课堂管理、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人际关系、教师心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
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练习(强化)S-R
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摇铃进食实验
两种反射
无条件反射——本能——无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后天习得——条件刺激
第一信号:物理性刺激(声光电,真实存在)
第二信号:语言、符号(未真实存在)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获得与消退
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条件反射消失
刺激的泛化与分化
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分不清)
只对条件刺激有反应(分得清)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猫开笼取食实验
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
基本规律
准备律(预习)
练习律(做题)
效果律(反馈)——最重要
操作性条件作用论—迷箱实验
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强化
正强化
施加愉快刺激
负强化
撤销厌恶刺激
逃避:刺激已出现
回避:刺激未出现
行为发生概率增加
惩罚
正惩罚
施加厌恶刺激
负惩罚
撤销愉快刺激
消退
行为发生概率降低
教学中的应用——程序教学
个人自学的形式——普莱西,斯金纳
原则
小步子
积极反应
自定步调
及时反馈
低错误率
小鸡自己滴
观察(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BoBo玩偶实验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同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获得了某种新的反应,或者矫正了原有的行为反应
观察学习类型
直接的观察学习
简单模仿
抽象性的观察学习
规则
创造性的观察学习
全新组合
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
复制过程
动机过程
强化的分类
直接强化
自己做,别人强化你
替代性强化
看别人做,自己被强化
杀鸡儆猴
自我强化
自己做,自己强化自己
认知主义
强调学习的内部过程和条件S-O-R
格式塔学派的完形-顿悟说—苛勒大猩猩叠箱实验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学习的实质是在于构造完形
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白鼠迷宫
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不是盲目的
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形成认知地图)
学习的实质是S-O-R,O代表机体的内部变化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的过程:获得、转化、评价
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掌握学科结构的基本原则
动机原则
结构原则
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
冻结城墙
提倡发现学习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
实质
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条件
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先行组织者
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又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
想有意义
信息加工理论
加涅——学习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
八个阶段
动机——激发兴趣
了解——选择注意
获得——短时记忆
保持——长时记忆
回忆——提取信息
概括——知识迁移
操作——进行作业
反馈——获得反馈
东街活宝会盖炒饭
建构主义
从原有经验出发建构新知识
知识观
解释、假设(动态性)
情境性
经典背景(主观性)
学生观
丰富性
差异性
主动建构性——自主
社会互动性——合作
学习情境性——探究
人本主义
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的人格(以人为本)—罗杰斯
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学生中心教育观
学生中心模式又称为非指导模式,教师的角色是“助产士”或“催化剂”
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的方式: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