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一(综合素质)
这是一篇关于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一(综合素质)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职业理念,四、文化素养,五、基本能力,二、教育法律法规,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编辑于2025-07-22 14:11:29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一(综合素质)
一、职业理念
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内涵
面向全体学生(无歧视,关注每个学生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而非仅成绩)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探索、动手操作)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避免关注少数“尖子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设置多样化,兼顾各方面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增加实践环节)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激发学习兴趣,避免被动灌输)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培养学习能力和良好品质)
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核心
学生是发展的人(有潜力,允许犯错,用发展眼光看待)
身心发展有规律(顺序性、阶段性等)
具有巨大发展潜能
处于发展过程中
学生是独特的人(个体差异,不可替代)
个性差异显著
与成人存在巨大差异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主体性,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
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
是学习的主体
是责权的主体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相互促进
避免片面追求成绩,关注综合素质提升
教育公正与学生发展
教育机会均等
入学机会均等(无歧视招生)
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资源分配、关注程度公平)
教师观
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背景下)
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引导学生学习,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不再被动执行课程,参与课程设计、开发与创新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反思教学问题,探索教学规律,提升专业水平
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走出校园,与社区合作,利用社区资源
教师行为的转变
对待师生关系:尊重、赞赏(尊重人格,欣赏优点)
对待教学:帮助、引导(启发思考,指引方向)
对待自我:反思(教学后总结,不断改进)
对待其他教育者:合作(与同事、家长、管理者协作)
四、文化素养
历史文化素养
中国古代史
重要朝代(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重大事件(商鞅变法、贞观之治、安史之乱、鸦片战争前的重要事件等)
重要人物(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孔子、李白等)
中国近现代史
列强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救亡图存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重要事件(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
世界历史
古代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
重要变革与事件(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等)
科学文化素养
科学常识
物理(力、热、光、电等基础概念,如重力、浮力、光的反射折射)
化学(元素、化合物、常见化学反应,如氧气、水的性质)
生物(细胞、新陈代谢、生态系统、遗传与变异等)
天文(太阳系、行星、星座等基础知识)
地理(地球结构、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
中外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张衡地动仪、祖冲之圆周率、李时珍《本草纲目》等)
中国近现代(两弹一星、杂交水稻、青蒿素等)
世界近现代(牛顿经典力学、达尔文进化论、爱因斯坦相对论、爱迪生发明等)
传统文化素养
传统思想文化
诸子百家(儒家“仁”“礼”、道家“无为”、墨家“兼爱非攻”、法家“法治”等)
重要典籍(《论语》《道德经》《史记》等)
传统节日及习俗
春节(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
清明节(扫墓、踏青)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团圆)
重阳节(登高、敬老)
民族文化
民族特色(56个民族的代表性文化,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傣族泼水节等)
传统礼仪(尊师礼、餐桌礼仪等)
其他(汉字演变、书法字体、传统戏曲等)
文学素养
中国文学
古代文学
诗词(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散文(唐宋八大家作品)
小说(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现当代文学
作家及作品(鲁迅《呐喊》《彷徨》、茅盾《子夜》、巴金《家》《春》《秋》、老舍《骆驼祥子》等)
外国文学
古典文学(莎士比亚戏剧、但丁《神曲》等)
近现代文学(雨果《悲惨世界》、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高尔基《童年》、安徒生童话等)
艺术素养
美术
绘画(中国:顾恺之《洛神赋图》、吴道子“画圣”、齐白石画虾;西方:达芬奇《蒙娜丽莎》、梵高《向日葵》等)
雕塑(秦始皇兵马俑、罗丹《思想者》)
建筑(中国:故宫、长城、赵州桥;西方:埃菲尔铁塔、比萨斜塔等)
书法(楷书四大家、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音乐
中国(古琴曲《高山流水》、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西方(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莫扎特作品等)
乐器(中国:二胡、古筝、琵琶;西方:钢琴、小提琴、萨克斯等)
影视与戏剧
中国传统戏曲(京剧、昆曲等,京剧四大名旦)
著名电影(中外经典影片及导演)
五、基本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重要概念和句子
联系上下文,把握概念内涵和句子深层含义
筛选整合信息
从文字、图表等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整合
分析文章结构与思路
把握文章开头、结尾、段落间逻辑关系
概括中心意思与作者观点
总结文章主旨,分析作者情感态度和主张
逻辑思维能力
概念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概念间关系(同一、包含、交叉、矛盾、反对)
判断
直言判断、复合判断(联言、选言、假言)
判断的真假及关系
推理
演绎推理(三段论等)
归纳推理(完全归纳、不完全归纳)
类比推理(根据相似性推断)
论证
论证结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常见论证方法(举例、道理论证、对比、比喻论证等)
分析论证的合理性与漏洞
信息处理能力
办公软件操作
Word(文字输入、排版、表格制作、图文混排等)
Excel(数据录入、公式计算、图表制作、数据筛选等)
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版式设计、动画与切换效果等)
网络信息应用
信息检索(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
信息筛选与辨别(区分有效信息与无效信息、虚假信息)
写作能力
写作基本要求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结构完整,条理清晰
语言通顺,表达准确
卷面整洁,无错别字
常见文体写作(议论文为主)
立意(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观点正确、深刻)
结构(引论-本论-结论,本论部分可采用并列、递进等结构)
论据(选用恰当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支持观点)
论证(运用合适的论证方法,增强说服力)
二、教育法律法规
核心教育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根本大法)
教育基本制度(学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等)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权利与义务
受教育者权利与义务
教育经费与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义务教育性质(公益性、统一性、强制性)
学生(入学年龄、免试入学、就近入学)
学校(不得分重点校/班,均衡发展)
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尊重人格)
教育教学(素质教育,注重培养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师权利与义务(详见下文)
资格认定与任用
考核、待遇与奖惩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保护原则(尊重人格尊严、适应身心发展规律等)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与矫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
对不良行为的干预
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事故责任认定(学校、学生、第三方责任区分)
事故处理程序与赔偿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的权利(法定权利,受法律保护)
教育教学权(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改革实验)
学术研究权(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发表见解)
指导评价权(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评定品行和成绩)
报酬待遇权(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福利待遇)
参与管理权(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参与民主管理)
进修培训权(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培训)
教师的义务(必须履行,否则承担责任)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等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学生的权利保护
人身权(最基本、最重要权利)
生命健康权(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禁止体罚等伤害行为)
隐私权(保护个人信息、日记、信件等不被公开)
人身自由权(禁止非法拘禁、搜查等限制人身自由的行为)
人格尊严权(禁止侮辱、诽谤、体罚,尊重学生人格)
肖像权(未经同意不得擅自使用或丑化学生肖像)
名誉权(禁止捏造事实损害学生名誉)
财产权(与财产相关的权利)
财产所有权(对自己合法财产的占有、使用等权利,如没收学生物品需合法)
继承权(依法继承财产的权利)
受赠权(接受赠与的权利)
知识产权(学生创作成果的著作权等)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爱国守法(基本要求)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
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岗敬业(本质要求)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创新精神,促进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内在要求)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私利
终身学习(不竭动力)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思想行为规范
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树立正确价值观
热爱教育事业,尽职尽责
教学行为规范
认真备课、上课,保证教学质量
遵循教学规律,注重启发式教学
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
人际行为规范
与学生:关爱、尊重、公平公正
与同事:尊重、合作、互助
与家长:尊重、沟通、协作,不指责家长
与教育管理者:尊重、服从,积极建言献策
仪表行为规范
衣着整洁得体,符合教师身份
举止文明,态度亲和
语言行为规范
语言文明、准确、简洁,避免粗俗、侮辱性语言
课堂语言生动有趣,有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