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中外历史纲要(下)思维导图式教案设计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导入、课程标准、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大单元教学整本书授课思路,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下册整本书设计,采用大单元逻辑,结构化构建备课思路,框架式结构清晰明了,轻松掌握知识点!
中外历史纲要(下)思维导图式教案设计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新课导入、课程标准、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导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剪辑视频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秩序的变动。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1.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
(1)原因
①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他们竞相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②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他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2)表现
帝国主义列强矛盾重重
英VS德:争夺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
法VS德: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北非殖民地的争夺
俄VS德:贸易摩擦导致关系恶化
俄VS奥:争夺巴尔干半岛
(3)结果
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
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
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形势日益紧张
2.一战爆发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
【知识梳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不断,矛盾重重
②主要原因:“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对立,致使世界局势紧张
③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一战的开始
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2.一战的进程(1914-1918)
(1)三条战线
西线:英法军队↔德军(决定性战场)
东线:德奥联军↔俄军
南线:奥军↔俄军、塞尔维亚军队
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
(2)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1914年,德国进攻法国,在马恩河战役中德国失败,“速决战”计划破产;日本对德国宣战,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并于次年提出了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②第二阶段:1915-1916年,战争处于胶着状态。
东线和南线:意大利在英、法拉拢下,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但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西线: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两次战役分别被称为“绞肉机”和“地狱”,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
海上: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③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在十月革命后于1918年退出了战争。
3.一战的结束
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课堂探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一战的影响。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②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③一战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④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沉重灾难。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标志
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主要内容:
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②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③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④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⑤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课堂探究】根据所学知识,试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特点。
①基本特点是仍以欧洲,尤其以英法为优势。
②不牢固性和脆弱性。由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这一体系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和重新分割殖民地的基础上,稳定只是相对的、暂时的。同时由于这一体系中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的矛盾、战胜国之间分赃不均的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等诸多矛盾的存在,使这一体系必然不能持久。
③反动性。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转让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给日本等,维持了殖民主义的统治秩序。
④不全面性。出于社会制度的区别,把苏俄排斥在外;出于分赃的目的,排斥了德国。
2.国际联盟
(1)地位
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战后国际政治秩序。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2)宗旨
促进国家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3)决议原则
“全体一致”
(4)评价
①“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②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