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结肠小袋纤毛虫
这是一篇关于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概述、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流行、防治。
疟原虫为按蚊传播的孢子虫,是疟疾(malaria)的病原体。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 Grassi & Feletti,1890)、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 Laveran,1881)、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 Welch,1897)和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 Stephens,1922),属于色藻界-顶复门-无类椎体纲-血孢子虫目-疟原虫科。
蠕形住肠线虫成虫细小 ,乳白色。虫体角皮具有横纹,头端角皮膨大,形成头翼。体两侧角皮突出如嵴,称侧翼。口囊不明显,口孔周围有三片唇瓣。
毛首鞭形线虫简称鞭虫,是人体常见的寄生线虫之一。成虫寄生于人体盲肠,可以引起鞭虫病。 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盲肠内,严重感染时,亦可在结肠、直肠,直到回肠下段寄生。雌虫每日产卵约1000~7000个,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泥土中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约经3~5周即可发育为感染期卵。这种虫卵随被污染的食物、饮水、蔬菜等经口进入人体。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结肠小袋纤毛虫
概述
人体内最大的寄生虫,寄生于人体结肠内,可侵犯宿主的肠壁组织,引起结肠小袋纤毛虫痢疾,流行特征和致病与溶组织内阿米巴相似
形态
滋养体
椭圆形或卵圆形,无色透明或浅灰略带绿色
虫体外被表膜,有许多斜纵形的纤毛,虫体富弹性,极易变形
滋养体有胞口、胞肛、胞咽,虫体中、后部各有一伸缩泡
铁苏木素染色后可见一个肾形的大核和一个圆形的小核,后者为于前者的凹陷处
包囊
圆形或卵圆形,呈淡黄或浅绿色,囊壁厚而透明,染色后可见一明显的腊肠形大核
生活史
生活史过程
包囊——滋养体——包囊
生殖方式
二分裂、接合生殖
传染源
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感染方式
经口
感染阶段
包囊随食物或水经口进入宿主体内——>在胃肠道脱囊逸出滋养体——>滋养体在结肠定居,以淀粉、细菌及肠壁脱落的细胞为食——>横二分裂法进行增殖(分裂早期虫体变长,中部形成横缢并收缩,后部的个体另长出胞口,小核首先分裂,大核延长并在中部收缩形成两个核,然后从横缢处分开。前端的收缩疱进入前面的子体,后端的收缩泡进入另一子体,刚形成的子体较母体小,通过接合生殖逐渐恢复原来的大小)——>侵犯肠壁组织——>滋养体变圆,分泌囊壁将虫体包围成囊——>包囊随粪便排出体外(人体内的滋养体较少形成包囊)
致病
致病机制
滋养体寄生于结肠,大量增殖,引起宿主消化功能紊乱
虫体分泌透明质酸酶,并借助机械运动侵犯结肠粘膜甚至粘膜下层,引起溃疡
临床表现
无症状型
流行病学有重要意义
慢性型患者
周期性腹泻,大便呈粥样或水样便,常伴有粘液,但无脓血
急性型/痢疾型
突然发病,腹痛、腹泻和粘液血便,伴有里急后重
实验诊断
病原学诊断
粪便直接涂片法
查到滋养体或包囊即可确诊,一般不易漏检
新鲜粪便反复送检提高检出率
活组织检查/阿米巴培养基
乙状结肠镜
流行
世界性分布,热带、亚热带地区较多
猪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人体感染较少,呈散在发生
流行环节
传染源:猪
传播途径:经口食入被包囊污染的食物或饮水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防治
重点在于预防,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管理好粪便
治疗可用甲硝唑或小檗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