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子宫肌瘤
本篇导图主要讲述子宫肌瘤,其内容主要详细的概述其病因、分类、病理、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治疗与何为子宫肌瘤
这是一篇关于异位妊娠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病因、病理分类、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
这是一篇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子宫肌瘤
概述
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 多见于育龄妇女:30~50岁,20岁以下少见。30岁以上妇女约有20%左右,临床见到的比实际发生的少
病因
确切病因不清楚
与女性激素分泌有关(肌瘤组织对局部对雌激素的高敏感性;孕激素促进子宫肌瘤有丝分裂,刺激肌瘤生长)
遗传因素
分类
按肌瘤生长部位分为:
宫体肌瘤(90%)
宫颈肌瘤(10%)
按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3类)
肌壁间肌瘤:占60%~70%,肌瘤位于子宫肌壁间,周围均被肌层包围。
浆膜下肌瘤:占20%,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并突出于子宫表面,肌瘤表面仅由子宫浆膜覆盖。若瘤体继续向浆膜面生长,仅有一蒂与子宫相连,称为带蒂浆膜下肌瘤、营养由蒂部血管供应。若血供不足肌瘤可变性坏死。若蒂扭转断裂,肌瘤脱落形成游离性肌瘤、若肌瘤位于子宫体侧壁向宫旁生长突出于阔韧带两叶之间,称为阔韧带肌瘤。
黏膜下肌瘤:占10%~15%。肌瘤向宫腔方向生长,突出于宫腔,表面仅为子宫内膜覆盖。黏膜下肌瘤易形成蒂,在宫腔内生长犹如异物,常引起子宫收缩,肌瘤可被挤出宫颈外口而突入阴道。
病理
巨检:实质球形包块,压迫周围肌壁纤维形成假包膜,切面灰白色,旋涡状或编织状结构
镜检:由梭形平滑肌细胞和不等量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肌细胞大小均匀,排列螺旋状,核为杆状
诊断
根据病史、体征和超声检查,诊断多无困难。超声检查能区分子宫肌瘤与其他盆腔肿块
鉴别诊断
1.妊娠子宫:肌瘤囊性变时质地较软,应注意与妊娠子宫相鉴别。妊娠者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应。
卵巢肿瘤:多无月经改变,肿块多呈囊性,位于子宫一侧。注意实质性卵巢肿瘤与带蒂浆膜下肌瘤鉴别,肌瘤囊性变与卵巢囊肿鉴别。
子宫腺肌病:可有子宫增大、月经增多等。局限型子宫腺肌病类似子宫肌壁间肌瘤,质硬。但子宫腺肌病继发性痛经明显,子宫多呈均匀增大。超声检查及外周血CAl25检测有助于诊断。但有时两者可以并存。
子宫恶性肿瘤:
子宫肉瘤:好发于老年妇女,生长迅速,多有腹痛、腹部包块及不规则阴道流血,超声及磁共振检查有助于鉴别。
子宫内膜癌:以绝经后阴道流血为主要症状,好发于老年女性,子宫呈均匀增大或正常。
子宫颈癌: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及白带增多或不正常阴道排液等症状,外生型较易鉴别,内生型宫颈痛应与宫颈黏膜下肌瘤鉴别。
其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盆腔炎性包块、子宫畸形等,可根据病史、体征及超声等影像学检查鉴别
治疗
观察: 无症状肌瘤一般不需治疗,特别是近绝经期妇女,绝经后肌瘤多可萎缩和症状消失。每3-6个月随访一次,若出现症状可考虑进一步治疗
药物治疗适用于症状轻、近绝经年龄或全身情况不宜手术者。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可抑制FSH和LH分泌,降低雌激素至绝经后水平,可缓解症状并抑制肌瘤生长。
应用指征:①缩小肌瘤以利于妊娠②术前用药控制症状、纠正贫血③术前用药缩小肌瘤④对近绝经妇女,提前过度到自然绝经,避免手术。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①因肌瘤导致月经过多,导致贫血②严重腹痛,性交痛,急性腹痛③肌瘤体积大压迫膀胱④因肌瘤造成不孕或反复流产⑤疑有肉瘤变。
手术方式:肌瘤切除术:适用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 子宫切除术:不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或疑有恶变者,可行子宫切除术。
适用于不能耐受或不愿手术者。
子宫动脉栓塞术:通过阻断子宫动脉及其分支,减少肌瘤的血供,从而延缓肌瘤的生长,缓解症状。
高能聚焦超声
子宫内膜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