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现代设计史
现代设计史的发展:1917-1928,杜斯伯格创办《风格》,其成员的思想和作品在上表达也是维系此集团的中心,成员包括政治家、设计师、画家、艺术家、建筑家、企业家等。
编辑于2022-12-13 22:39:16现代设计史
现代设计的萌起 19世纪50年代~20世纪初
工艺美术运动 1851-1880
详情请见文件夹
新艺术运动 1890-1910
1,介绍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在欧洲和美国多个国家、一次影响力相当大的艺术运动,其内容涵盖了建筑、家具、首饰、平面设计等等,是设计史上一次重要的运动。它继承了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理念,是一次承上启下的艺术运动,涉及到法国、比利时、西班牙、德国、奥地利等多个国家,对这一时期的设计与艺术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主要特点
(1)强调手工艺,从根本上说,不反对工业化
(2)完全放弃传统装饰风格,开创全新的自然装饰风格
(3)倡导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平面,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和有机风格
(4)装饰上受东方风格的影响,尤其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装饰风格和浮世绘的影响
(5)探索新材料和新技术带来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将原本被认为只能用作工业用途的材料一-- -铸铁和玻璃赋予了美学价值。 对整体形状的重视远远超过单纯表面的装饰,象征性取代了叙述性。
(6)线条的形状与流动的轮廓融为- -体,表面采用浅浮雕作为装饰,刻意地采用不对称的形式。(* 高迪)
(7)设计在形式和图案上,都更重视象征性。将孔雀、百合、天鹅等作为他们理想的象征。
3,风格特征
(1) 用流动的、有韵律的波浪起伏的线或外形轮廓塑造形体的曲线形风格
(2)以简洁、抽象的直线和方格有规律结合的直线形风格
4,国家及风格
法国
代表人物(设计贡献、代表作品)
代表人物 : 居斯塔夫 艾菲尔
发源地
新艺术本是一家商店的名称,由出版商萨姆尔.宾1895年12月创立,效仿威廉.莫里 斯的事务所基础上开设的,取名"新艺术画廊"。
两个中心
巴黎(包罗万象, 设计领域非常广泛,家具、建筑、平面设计)
新艺术之家
现代之家
六人集团
锡(家具-一- 南锡派)- 代表人物
埃米尔·盖勒
阿尔丰斯·穆夏
比利时
代表人物
亨利·凡·德·威尔德
维克多·霍塔
英国
代表人物
麦金托什
格拉斯哥四人设计集团
德国
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异同 相同点: 1、都反对维多利亚时代的娇柔做作和其它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对。 2、设计师都是精英,都吸取了东方元素。 3、都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 4、都受到日本装饰风格的影响。特别是浮世绘的影响。 不同点: 1、工艺美术运动反对机械生产,主张手工艺;新艺术运动主张手工艺的同时不反对机械制造,与机械保持暧昧的关系。 2、工艺美术运动提倡中世纪哥特式风格中吸收灵感;新艺术运动则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 3、新艺术运动实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大陆上的延续与传播,是一次“装饰运动”。 4、在工艺美术运动中,设计尽量避免使用直线,注重从自然中获得自然形式的运用。而新艺术运动的线条则更自由、流畅、夸张,较多的使用直线。 5、工艺美术运动产生和发展在英国和美国;新艺术运动产生和发展在法国、比利时、西班牙和整个欧洲
装饰艺术运动 20世纪20、30年代
1,概念
20C20S-30S,在法、美、英等地开展的形式主义运动,为了追求华丽的装 饰,满足产品形式美感的需求,标志: 1925, 巴黎国际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展 览会
2,特征
(1)简洁的几何外形(适应大批量工业化生产
(2)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3)名贵的材料和新材料
(4)独特的色彩系统
3,影响及意义
(1)一场承上启下的运动。 虽然在强调装饰上与前两个运动有相似之处,但是从承认工业化的角度来说,很难说是它们的延续
(2)由于强调装饰化,所以与同时期德国发动的现代主义也有很大的区别。
(3)在各个方面都受到了现代主义的明显影响。但是由于它强调为上层顾客服务的出发点,所以“装饰运动没有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再次得到发展
(4)在装饰和设计手法上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可参考的重要资料
(5)从形式上看,装饰艺术运动风格与1980年的后现代主义风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意识形态的层面来说也有类似的地方
现代设计的发展 20世纪初~1945年
德国工业同盟 1907-1931
综述
1907;穆特修斯(穆特希乌斯)在德国慕尼黑发起的组织;目的是在德国设计专业人员与的生产厂家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以推动德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成员包括政治家、设计师、画家、艺术家、建筑家、企业家等;是德国现代主义运动的发轫
《德工同盟宣言》6设计主张
措施提倡艺术、工业、手工艺结合
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承认现代工业
走非官方路线(避免政治对设计的思考),拥 有自主权
通过教育、宣传,把各个不同项目的设计综合 在一起,完善艺术、工业设计和手工业
主张标准化和批量化
坚决反对任何装饰
代表人物
穆特修斯、亨利凡德威尔德、彼得贝伦斯
影响
宣传自身
促使艺术、工业、手工业三者相结合
荷兰风格派 1918-1928
综述
1917-1928,杜斯伯格创办《风格》,其成员的思想和作品在上表达也是维系此集团的中心,成员包括政治家、设计师、画家、艺术家、建筑家、企业家等
设计主张
1、把传统的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计、绘画、雕塑的特征完全剥除,变成最基本的集合结构单体,或者称为元素。
2、把这些几何结构单体进行结构组合,形成简单的结构组合,但在新的结构组合当中,单体依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
3、对于非对称形式的深入研究与运用,追求形式的变化性。
4、非常特别地反复应用横纵几何结构和基本原色和中性色
代表作品
蒙特里安《不对称式画画》、里特维尔德红蓝 椅、施罗德住宅
俄国构成主义 1913-1917
俄国十月革命后在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中产生的一次前卫艺术运动
设计主张
热衷于科学技术
将结构作为建筑的设计起点、表现核心
技术是商业中的基本因素,不归属于社会形 态,构成主义形式是单纯的美学结论任何新形式都具有社会含义;设计为政治服务
任何新形式都具有社会含义;设计为政治服务
代表作品
塔特林《第三世界国际纪念塔》
包豪斯 1919-1933
综述
意义
世界上第一所全面发展设计教育而设立的学院 把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社会背景
大工业中艺术与技术对立的矛盾十分突出
大工业发展急需建立新型的设计艺术教育机构
一战后的德国面临重建任务
设计思想
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
设计的目的是人不是产品
设计必须遵循客观法则
包豪斯宣言
强调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的协作,共同建立艺术殿堂(三位一体)。
纯艺术应当转向应用艺术。
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艺术家与工程师的合作。
根本原则和艺术思想
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局限性
过于重视构成主义理论,强调形式的简约,忽视了人对产品的心理需求形式机械、呆板。
包豪斯抨击旧的艺术形式,排斥各个民族的历史,导致了干篇- -律的国际主义风格。
产品设计还停步在传统产品设计上,对富含技术的现代汽车、家电等相关设计的产品少有探讨。
为处理好工业和传统工艺之间的关系,对时代技术条件、机械化批量生产的方式和经济概念趋向抽象的美学追求,很少从实际生活需要进行考察
战后现代设计 1945-1960
战后德国的现代设计
特点
(1)设计考究、功能性强、产品的高质量反映了工业生产技术的完善和精湛,这些产品不但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而且直观、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2)强调设计中的功能主义原则,强调设计的民主特色,反复提倡德国设计理论先驱霍尔曼·穆特修斯提出的好造型,造成之后的德国设计家对设计责任的高度重视
(3)理性原则、人机工学原则、功能原则等均已深深植入德国的设计之中
乌尔姆学院
设计理念:理性设计,技术美学思想为核心,倡导系统设计原则
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的核心内容:现代设计完全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
贡献
以科技为基础的设计教育体系
系统设计原则
青蛙设计公司
(1)青蛙设计公司是世界著名的设计公司,它的设计继承了乌尔姆设计学院和布劳恩公司的严谨、简练风格,又具有后现代设计的夸张、隐喻、艳丽、怪诞的色彩,引领着20世纪末期世界设计的潮流,在设计界独树一帜,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20世纪末的设计潮流
(2)哈特穆德·艾斯林格是青蛙设计公司的创始人,是最成功的德国设计事务所之一,后开始与苹果公司合作,艾斯林格设计的苹果ⅡC型电脑,将主机、视窗、键盘合为一体,所有的部件都适合人体尺寸,色彩也采用了柔和的奶油色,增强电脑的亲和力
(3)艾斯林格成为雷蒙·罗维后第二位登上《商业周刊》封面的设计师,他遵循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原则,与德国设计传统的功能主义拉开了距离,青蛙设计公司放弃了德国传统现代主义的刻板、理性、功能主义的设计原则,发挥形式主义的力量,设计出各种新潮的产品,为德国的设计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
代表作品
赫尔穆特·巴特兹纳 宝芬格椅子(世界上第一张批量生产的、整体成型的塑料椅) 奥托·艾舍 慕尼黑奥运会图标
战后北欧的现代设计
战后意大利现代设计
战后日本现代设计
恢复期
生产金属用品
批准生产车辆
开设展览
表现
四五十年代在日本举办的一系列展览,给日本设计史启迪
战后美国国际主义风格设计
作者:董玟旎
现代设计史
现代设计的萌起 19世纪50年代~20世纪初
工艺美术运动 1851-1880
详情请见文件夹
新艺术运动 1890-1910
1,介绍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在欧洲和美国多个国家、一次影响力相当大的艺术运动,其内容涵盖了建筑、家具、首饰、平面设计等等,是设计史上一次重要的运动。它继承了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理念,是一次承上启下的艺术运动,涉及到法国、比利时、西班牙、德国、奥地利等多个国家,对这一时期的设计与艺术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主要特点
(1)强调手工艺,从根本上说,不反对工业化
(2)完全放弃传统装饰风格,开创全新的自然装饰风格
(3)倡导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平面,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和有机风格
(4)装饰上受东方风格的影响,尤其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装饰风格和浮世绘的影响
(5)探索新材料和新技术带来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将原本被认为只能用作工业用途的材料一-- -铸铁和玻璃赋予了美学价值。 对整体形状的重视远远超过单纯表面的装饰,象征性取代了叙述性。
(6)线条的形状与流动的轮廓融为- -体,表面采用浅浮雕作为装饰,刻意地采用不对称的形式。(* 高迪)
(7)设计在形式和图案上,都更重视象征性。将孔雀、百合、天鹅等作为他们理想的象征。
3,风格特征
(1) 用流动的、有韵律的波浪起伏的线或外形轮廓塑造形体的曲线形风格
(2)以简洁、抽象的直线和方格有规律结合的直线形风格
4,国家及风格
法国
代表人物(设计贡献、代表作品)
代表人物 : 居斯塔夫 艾菲尔
发源地
新艺术本是一家商店的名称,由出版商萨姆尔.宾1895年12月创立,效仿威廉.莫里 斯的事务所基础上开设的,取名"新艺术画廊"。
两个中心
巴黎(包罗万象, 设计领域非常广泛,家具、建筑、平面设计)
新艺术之家
现代之家
六人集团
锡(家具-一- 南锡派)- 代表人物
埃米尔·盖勒
阿尔丰斯·穆夏
比利时
代表人物
亨利·凡·德·威尔德
维克多·霍塔
英国
代表人物
麦金托什
格拉斯哥四人设计集团
德国
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异同 相同点: 1、都反对维多利亚时代的娇柔做作和其它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对。 2、设计师都是精英,都吸取了东方元素。 3、都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 4、都受到日本装饰风格的影响。特别是浮世绘的影响。 不同点: 1、工艺美术运动反对机械生产,主张手工艺;新艺术运动主张手工艺的同时不反对机械制造,与机械保持暧昧的关系。 2、工艺美术运动提倡中世纪哥特式风格中吸收灵感;新艺术运动则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 3、新艺术运动实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大陆上的延续与传播,是一次“装饰运动”。 4、在工艺美术运动中,设计尽量避免使用直线,注重从自然中获得自然形式的运用。而新艺术运动的线条则更自由、流畅、夸张,较多的使用直线。 5、工艺美术运动产生和发展在英国和美国;新艺术运动产生和发展在法国、比利时、西班牙和整个欧洲
装饰艺术运动 20世纪20、30年代
1,概念
20C20S-30S,在法、美、英等地开展的形式主义运动,为了追求华丽的装 饰,满足产品形式美感的需求,标志: 1925, 巴黎国际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展 览会
2,特征
(1)简洁的几何外形(适应大批量工业化生产
(2)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3)名贵的材料和新材料
(4)独特的色彩系统
3,影响及意义
(1)一场承上启下的运动。 虽然在强调装饰上与前两个运动有相似之处,但是从承认工业化的角度来说,很难说是它们的延续
(2)由于强调装饰化,所以与同时期德国发动的现代主义也有很大的区别。
(3)在各个方面都受到了现代主义的明显影响。但是由于它强调为上层顾客服务的出发点,所以“装饰运动没有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再次得到发展
(4)在装饰和设计手法上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可参考的重要资料
(5)从形式上看,装饰艺术运动风格与1980年的后现代主义风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意识形态的层面来说也有类似的地方
现代设计的发展 20世纪初~1945年
德国工业同盟 1907-1931
综述
1907;穆特修斯(穆特希乌斯)在德国慕尼黑发起的组织;目的是在德国设计专业人员与的生产厂家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以推动德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成员包括政治家、设计师、画家、艺术家、建筑家、企业家等;是德国现代主义运动的发轫
《德工同盟宣言》6设计主张
措施提倡艺术、工业、手工艺结合
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承认现代工业
走非官方路线(避免政治对设计的思考),拥 有自主权
通过教育、宣传,把各个不同项目的设计综合 在一起,完善艺术、工业设计和手工业
主张标准化和批量化
坚决反对任何装饰
代表人物
穆特修斯、亨利凡德威尔德、彼得贝伦斯
影响
宣传自身
促使艺术、工业、手工业三者相结合
荷兰风格派 1918-1928
综述
1917-1928,杜斯伯格创办《风格》,其成员的思想和作品在上表达也是维系此集团的中心,成员包括政治家、设计师、画家、艺术家、建筑家、企业家等
设计主张
1、把传统的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计、绘画、雕塑的特征完全剥除,变成最基本的集合结构单体,或者称为元素。
2、把这些几何结构单体进行结构组合,形成简单的结构组合,但在新的结构组合当中,单体依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
3、对于非对称形式的深入研究与运用,追求形式的变化性。
4、非常特别地反复应用横纵几何结构和基本原色和中性色
代表作品
蒙特里安《不对称式画画》、里特维尔德红蓝 椅、施罗德住宅
俄国构成主义 1913-1917
俄国十月革命后在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中产生的一次前卫艺术运动
设计主张
热衷于科学技术
将结构作为建筑的设计起点、表现核心
技术是商业中的基本因素,不归属于社会形 态,构成主义形式是单纯的美学结论任何新形式都具有社会含义;设计为政治服务
任何新形式都具有社会含义;设计为政治服务
代表作品
塔特林《第三世界国际纪念塔》
包豪斯 1919-1933
综述
意义
世界上第一所全面发展设计教育而设立的学院 把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社会背景
大工业中艺术与技术对立的矛盾十分突出
大工业发展急需建立新型的设计艺术教育机构
一战后的德国面临重建任务
设计思想
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
设计的目的是人不是产品
设计必须遵循客观法则
包豪斯宣言
强调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的协作,共同建立艺术殿堂(三位一体)。
纯艺术应当转向应用艺术。
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艺术家与工程师的合作。
根本原则和艺术思想
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局限性
过于重视构成主义理论,强调形式的简约,忽视了人对产品的心理需求形式机械、呆板。
包豪斯抨击旧的艺术形式,排斥各个民族的历史,导致了干篇- -律的国际主义风格。
产品设计还停步在传统产品设计上,对富含技术的现代汽车、家电等相关设计的产品少有探讨。
为处理好工业和传统工艺之间的关系,对时代技术条件、机械化批量生产的方式和经济概念趋向抽象的美学追求,很少从实际生活需要进行考察
战后现代设计 1945-1960
战后德国的现代设计
特点
(1)设计考究、功能性强、产品的高质量反映了工业生产技术的完善和精湛,这些产品不但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而且直观、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2)强调设计中的功能主义原则,强调设计的民主特色,反复提倡德国设计理论先驱霍尔曼·穆特修斯提出的好造型,造成之后的德国设计家对设计责任的高度重视
(3)理性原则、人机工学原则、功能原则等均已深深植入德国的设计之中
乌尔姆学院
设计理念:理性设计,技术美学思想为核心,倡导系统设计原则
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的核心内容:现代设计完全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
贡献
以科技为基础的设计教育体系
系统设计原则
青蛙设计公司
(1)青蛙设计公司是世界著名的设计公司,它的设计继承了乌尔姆设计学院和布劳恩公司的严谨、简练风格,又具有后现代设计的夸张、隐喻、艳丽、怪诞的色彩,引领着20世纪末期世界设计的潮流,在设计界独树一帜,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20世纪末的设计潮流
(2)哈特穆德·艾斯林格是青蛙设计公司的创始人,是最成功的德国设计事务所之一,后开始与苹果公司合作,艾斯林格设计的苹果ⅡC型电脑,将主机、视窗、键盘合为一体,所有的部件都适合人体尺寸,色彩也采用了柔和的奶油色,增强电脑的亲和力
(3)艾斯林格成为雷蒙·罗维后第二位登上《商业周刊》封面的设计师,他遵循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原则,与德国设计传统的功能主义拉开了距离,青蛙设计公司放弃了德国传统现代主义的刻板、理性、功能主义的设计原则,发挥形式主义的力量,设计出各种新潮的产品,为德国的设计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
代表作品
赫尔穆特·巴特兹纳 宝芬格椅子(世界上第一张批量生产的、整体成型的塑料椅) 奥托·艾舍 慕尼黑奥运会图标
战后北欧的现代设计
战后意大利现代设计
战后日本现代设计
恢复期
生产金属用品
批准生产车辆
开设展览
表现
四五十年代在日本举办的一系列展览,给日本设计史启迪
战后美国国际主义风格设计
作者:董玟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