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解离平衡
大一无机化学第八章解离平衡知识梳理,包括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缓冲溶液、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盐的水解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解离平衡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
在水中解离出的负离子全为氢氧根离子为碱
在水中解离出的正离子全为H离子为酸
强电解质理论
德拜-休克尔
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分子,解离是完全的。由于离子间的静电作用,正离子的周围围绕着负离子;负离子的周围围绕着正离子。
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强度越大
离子强度越大,活度系数越小,活度越小
盐效应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增大
酸碱质子论
内容
能释放氢离子的分子或离子为酸
能接受氢离子的分子或离子为碱
布朗斯特、劳莱
共轭酸碱对
酸越强,共轭碱越弱
扩大了酸碱范围
酸碱强度与溶剂有关
Ka.Kb=Kw
酸碱质子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它仅适用含质子体系,对于不含有质子的物质,如 Cu2+,Ag+ 等不好归类。且对于无质子转移的反应不能研究。
酸碱溶液性理论
在一种溶剂中能解离出该溶剂的特征阳离子或者说能增大特征阳离子的浓度的物质称为酸。在一种溶剂中能解离出该溶剂的特征阴离子或者说能增大特征阴离子的浓度的物质称为碱
在解释非水体系的酸碱反应方面是成功的 对于烃类,醚类以及酯类等难于自偶解离的溶剂就难发挥作用了
酸碱电子论
接受外来电子的分子、基团、或离子为酸
提供电子的分子、基团或离子为碱
路易斯
酸碱的电子理论适应性强,大多数物质都可以包括在酸、碱及其配合物。 酸碱的电子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酸碱的特征不明确
盐的水解
盐解离产生的离子与水作用,使水的解离平衡发生移动从而影响溶液的酸碱性
水解平衡常数
水解度和水解平衡的计算
单水解
双水解
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
同离子效应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其解离度降低
盐效应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不含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其解离度升高
发生同离子效应,必有盐效应
缓冲溶液
对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加水稀释而保持其ph不变的作用称为缓冲作用
【H+】=Ka.[HB]/[b-]
公式
缓冲溶液对外来少量强酸和强碱具有抵抗作用
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缓冲容量越大,缓冲能力越强
总浓度越大,加碱ph变化越小,缓冲容量越大
总浓度比值越接近1,缓冲容量越大
ph=pKa(+-)1
缓冲对
缓冲溶液中发挥作用的弱酸和 弱酸盐(或弱碱和弱碱盐)称为缓 冲对。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解离平衡常数
是标准平衡常数,各物质的浓度都是相对浓度。
解离度
解离度 表示平衡时已经解离的浓度与起始浓度之比
在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加入与其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从而使解离平衡左移,降低弱电解质的解离度。
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pH
水的离子积常数
K 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经常 用 Kw 表示。
常温下,Kw = 1.0×10-14
非常温时,溶液的中性只能以cH+= cOH-为标志
溶液的pH
pH 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 的一种简便方法。
p 代表一种运算,表示对于 一种相对浓度或标准平衡常数负取对数。
酸碱指示剂
借助于颜色的改变来指示溶液 pH 的物质称为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通常是一种复杂的 有机物,并且都是弱酸或弱碱。
pH = pKi 称为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
pH = pKi (+/-)1 是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
对于多元酸的判断,要根据分子 中可以解离的氢原子的个数。
二元弱酸
二元弱酸的 cH+ 由第 一步解离决定。
二元弱酸溶液的氢离子浓度由第一级解离决定 负一价酸根的浓度等于体系中的氢离子浓度 负二价酸根的浓度在数值上等于 K2。
三元弱酸
氢离子浓度由第一步解离决定的 负一价酸根离子的浓度等于体系中的氢离子浓度; 负二价的酸根离子的浓度等于第二级电离常数 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