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解剖与生理——呼吸系统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解剖与生理》呼吸系统部分的思维导图(根据老师提供的期末复习要点总结)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解剖与生理》绪论部分的思维导图(根据老师提供的期末复习要点总结)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解剖与生理》内分泌系统部分的思维导图(根据老师提供的期末复习要点总结)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解剖与生理》神经系统部分的思维导图(根据老师提供的期末复习要点及上课重点有选择性的总结)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相关概念
组成
上呼吸道
鼻
鼻前庭
固有鼻腔
嗅区
呼吸区
鼻旁窦
额窦
筛窦
蝶窦
上颌窦
咽
喉
声带
声襞
周围覆盖的韧带与肌肉
下呼吸道
气管
支气管
肺
表面浆膜
肺实质
细支气管
由肺叶支气管分支形成的内径为1mm左右的支气管
肺小叶
肺支气管及其附属的肺组织构成肺小叶
肺泡
由呼吸性细支气管分支形成2-11个肺泡管,每个肺泡管分支2-3个肺泡囊
肺间质
功能血管
主要完成气体交换过程
营养血管
为肺的组织器官提供氧气与营养物质
胸膜腔
肺的脏层与壁层之间形成的封闭腔体
呼吸全过程
外呼吸
肺通气
肺换气
气体运输
内呼吸
呼吸生理
形式
平静呼吸
吸气主动,呼气被动
用力呼吸
呼吸都是主动
胸式呼吸
以肋间外肌的活动为主
腹式呼吸
以膈肌的活动为主
过程
吸气
肋间外肌、膈肌
呼气
肋间内肌、膈肌、腹肌
负压呼吸
肺内压
压力水平在大气压附近上下波动
吸气相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呼气相肺内压改与大气压
吸气末、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吸气/呼气停止
胸内压
始终维持在低于大气压的水平
成因:胸廓与肺的自然容积不同,胸廓发育的比肺快
气胸形成的原因
外部创伤导致胸膜腔与大气相连
肺泡破损导致肺泡中的气体泄漏到胸膜腔中
阻力来源
弹性阻力
肺的弹性阻力及顺应性
顺应性: 弹性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形变的难易程度 顺应性 = 容积变化量/压强变化量
胸廓的弹性阻力及顺应性
影响因素
肺容积
胸廓容积
肺内压强
弹性纤维强度与数目
液-气表面张力
非弹性阻力
主要来自气道的阻力,其中一半来自鼻腔,1/4来自声门
参数指标
肺容量
肺容纳的气量,呼吸时随进出的气体变化
肺活量
尽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时间肺活量
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计算第1、2、3秒末呼出气体占肺活量的百分比
肺通气量
肺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
肺泡通气量
指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 = (潮气量-解剖无效腔)*呼吸频率
无效腔
分类
解剖无效腔
部分气体留在鼻与终末支气管间内不参与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的这部分呼吸道容积
肺泡无效腔
未能与血液发生气体交换的这部分肺泡容积称为肺泡无效腔
生理意义
动力及影响因素
动力
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从高压到低压扩散
呼吸膜厚度
呼吸膜面积
通气/血流比(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气体的运输
氧离曲线
描述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液中氧分压的关系
上段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
平坦
高原时血红蛋白仍能够携带足够的氧气
中段
陡峭
下段
剧烈运动仍能够释放氧
血红蛋白与氧发生解离
PH降低或CO2分压增高
温度升高
2,3-二磷酸甘油酸(无氧呼吸糖酵解产物)增多
氧离曲线右移:Hb与O2亲和力降低 (缺氧右移、氧过剩左移)
CO2的运输方式
血液溶解5%
红细胞携带(氨基甲酸血红蛋白)7%
形成碳酸盐88%
呼吸过程的调节
呼吸中枢
脊髓:支配呼吸肌
脑干
延髓:基本呼吸节律中枢
脑桥
脑桥下部:长吸中枢
脑桥上部:呼吸调节中枢
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化学感受器反射
外周化学感受器
刺激:氧分压、CO2分压、H+浓度
感受器:颈动脉体、主动脉体
传入神经:窦神经、迷走神经
神经中枢:延髓呼吸中枢
传出神经:躯体运动神经
效应器:呼吸肌、气道肌(呼吸加快加深)
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
不感受低氧(低氧对中枢抑制)刺激,但对H+变化敏感
用于调节脑部环境的PH
肺牵张反射
肺部扩张或肺内充气可引起肺部吸气活动的抑制,肺萎陷或从肺内抽气可引起吸气活动的增强
传入神经:迷走神经
肺扩张反射
维持呼吸频率
肺缩小反射
CO2、O2、H+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CO2
太少:呼吸停止
太多:血液中的CO2增多-->刺激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快加深(肺通气量增加)-->恢复正常
若太多太多:CO2麻醉
O2
太少:低O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的,当O2分压稍低于正常水平时,刺激化学感受器对中枢产生的兴奋作用可以抵消这种直接抑制;当O2浓度过低时,则无法抵消,表现出抑制呼吸的状态。
H+
太多:刺激化学感受器-->延髓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快加深-->呼出过多CO2-->CO2分压下降-->抑制呼吸增强
由呼吸道、肺、胸膜腔构成的具有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功能的生物学系统
呼吸
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