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上皮组织
关于上皮组织的思维导图,包括上皮组织的组成、特征、分布、功能,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等内容, 临床医学适用。
临床八年制的自制思维导图 , 内容涵盖分子组成,分子结构,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理化性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上皮组织
定义
形态规则,排列紧密,极少细胞外基质
具有极性(polarity),不同表面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明显差异
游离面
侧面
基底面
绝大部分上皮组织无血管(除了血管纹)
上皮细胞的特化结构
游离面的特化结构
细胞衣
构成细胞膜的糖蛋白和糖脂向外伸出的糖链部分以及表面吸附的物质 如小肠柱状上皮和肾近曲小管
微绒毛
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膜和部分细胞质伸出的指状突起
直径100nm,电镜下清晰可见,微绒毛内细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另一端与终末网相连
光镜下纹状缘和刷状缘
纤毛
亦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膜和部分细胞质伸出的指状突起 如呼吸道和女性生殖道(输卵管)腔面上皮
具有定向摆动能力,长而粗,5-10um,直径0.3-0.5um
电镜下:中央为2条单独微管,9组成对的二联微管
光镜下:清晰可见
根部有一致密颗粒:基体
形似纤毛,不能运动,与微绒毛结构相似:静纤毛
侧面的特化结构
细胞连接
紧密连接(闭锁小带)10-15nm
网格状嵴形成封闭索
屏障作用
阻止细菌进入,防止组织液外溢
黏着小带(中间连接)15-20nm
钙黏蛋白
黏着作用
维持微绒毛形态和细胞形态,传递细胞收缩力
桥粒(黏着斑)20-30nm
固定作用
牢固如铆钉
皮肤和食管等部位上皮
缝隙连接(通讯连接)2-3nm
连接小体
6个亚单位(接合素/连接蛋白)
连接复合体
两种及以上
基底面的特化结构
基膜
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的一层薄膜,PAS染色显示
支持连接固定,半透膜
组成
基板
上皮细胞分泌50-100nm,糖蛋白
透明层
紧贴基底面,较薄,电子密度低
致密层
透明层下面,较厚,电子密度高
网板
20-300nm
网状纤维和基质
质膜内褶
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细胞质内的结构
常见于肾小管等处
光镜下:基底纵纹,电镜下:长杆状线粒体
扩大基底面表面积,利于电解质和水分子转运,线粒体提供所需能量
半桥粒
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与基膜间,为桥粒结构的一半
将上皮细胞固着在基膜上
腺上皮
来源
内胚层或外胚层构成的被覆上皮,部分来源于中胚层分化
功能
分泌
分类
外分泌腺
细胞索与表层上皮的联系被保存下来,发育成导管
分泌物排至体外
汗腺,乳腺,唾液腺
内分泌腺
联系消失,无导管
分泌物直接进入腺细胞周围毛细血管
甲状腺,肾上腺,垂体
类型
主要构成
蛋白质分泌细胞
锥体或柱状,顶部有圆形嗜酸性分泌颗粒(酶原颗粒),基底部胞质呈碱性
电镜下:密集平行排列粗面内质网,许多线粒体,发达高尔基体,游离面微绒毛
浆液细胞
分泌物较稀薄,含有丰富的酶
糖蛋白分泌细胞
锥体或柱状,胞质内含大量黏原颗粒,PAS染色强阳性,HE染色颗粒溶解成空泡状,核周胞质弱嗜碱性
电镜下:较多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发达高尔基体复合体位于核上方,顶部胞质含有膜包被的黏原颗粒。
黏液细胞
消化道和呼吸道
如杯状细胞
分泌物主要是糖蛋白,与水结合成黏液,覆盖在上皮游离面,润滑和保护上皮
单细胞腺
例如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
多细胞腺
例如人体绝大多数外分泌腺
结构
分泌部(腺泡)
细胞种类和分泌物性质
浆液腺
腺泡由浆液细胞构成,浆液性腺泡
黏液腺
混合腺
以上两种,主要是黏液细胞
少量浆液细胞位于腺泡底部,切片上成新月状排列,浆半月
分泌物排出方式
局浆分泌腺
胞吐或直接
分泌后保持完整结构,如胰腺外分泌部
顶浆分泌腺
向游离面膨出成泡,连同膜质排除,如乳腺
全浆分泌腺
细胞内充满分泌物,整个细胞解体排出,如皮脂腺
形态特点
管状腺
泡状腺
管泡状腺
导管
有无分支
单腺
复腺
肽分泌细胞
圆形,多边形,胞质含大小不等的分泌颗粒--基底颗粒细胞
HE不易辨认,银盐或铬盐显示---嗜银细胞,嗜铬细胞
电镜下:粗面内质网少,高尔基复合体小,游离核糖体较丰富
类固醇分泌细胞
圆形或多边形,胞质嗜酸性,含较多脂滴
被覆上皮
保护吸收分泌排泄
主要覆盖人体外表面或衬贴在管腔和囊的内表面
单层(被覆)上皮
扁平
内皮endothelium
衬于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
表面光滑,利于血液和淋巴流动
间皮
分布胸膜,腹膜,心包膜
光滑,减少器官摩擦
立方
肾小管和甲状腺滤泡
吸收和分泌
柱状
胃肠,胆囊,子宫及输卵管的腔面
吸收或分泌
分布在小肠腔面的单层柱状c游离面有密集排列的微绒毛,光镜下为纹状缘
分布数量不等杯状细胞
顶部胞质有黏原颗粒
PAS反应阳性
分泌的黏蛋白与水结合成黏液,润滑和保护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
柱状c(最多,游离面有纤毛),梭形,锥体,杯状细胞
呼吸道表面,保护功能
输精管和附睾管的此类上皮无杯状细胞,柱状c游离面无纤毛,故称假复层柱状上皮
复层上皮
扁平(鳞片状)
浅层细胞核消失,胞质充满角蛋白,称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较厚,耐摩擦,阻止异物和病原入侵,强再生修复能力
浅层仍有细胞核,角蛋白含量少,未角化
分布于口腔,食管,阴道腔面
眼睑结膜和男性尿道
变移上皮
肾盂,肾盏,输尿管及膀胱
形状和层数
膀胱空虚时,上皮变厚,细胞层数增多
膀胱充盈时,上皮变薄,细胞层数变少
一个表层细胞覆盖深层几个,称盖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