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节: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史考纲(识记;领会;简单运用;综合运用)的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二章节: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奕䜣与洋务派
奕䜣
恭亲王奕䜣是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他提出:"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洋务派
概念:19世纪60年代,为挽救清王朝的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代表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等,其中恭亲王奕䜣是洋务派的首领
洋务派举办洋务是从近代军用工业着手的,其目的首先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同时,也是未来加强海防、边防,抵御外国侵略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任命恭亲王奕䜣、大学士桂良、户部侍郎文祥为总理衙门大臣
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
兴办近代企业
军用工业:洋务派最早兴办的是军用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
金陵机器局(李鸿章)
马尾船政局(左宗棠)
天津机器局(崇厚)
湖北枪炮厂(张之洞)
民用企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开始举办民用企业。其主要目的是解决办军事工业对煤铁等原料的需求,交通运输的需要以及试图以民用企业的利润弥补军用工业的亏空。其主要方式是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其中多数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
建立新式海陆军
清朝陆军大量使用西方武器装备
清朝海军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其中,北洋水师是清朝海军治理,一直由李鸿章管辖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创办新式学堂
翻译学堂
京师同文馆
1862年奕䜣奏请创办,是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
广方言馆
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
工艺学堂
培养电报、铁路、矿物、西医等专门人才
军事学堂
福州船政学堂
天津武备学堂
派遣留学生:洋务时期派遣的留学生是近代中国向西方派遣的第一批留学生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失败的标志:中午甲午战争中,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只注重西法练兵和办企业,而不去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
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洋务派仰仗西方列强来达到“求强”、“求富”的目的,这无异于与虎谋皮
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质。洋务派所创办的新式企业采取的是封建衙门式的管理办法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成为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引发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