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药理学-005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药理学:酪氨酸通过酪氨酸羟化酶的作用形成多巴,而后再经多巴脱羧酶的作用形成多巴胺,再经多巴胺β羟化酶形成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经过苯乙胺N-甲基转移酶的作用形成肾上腺素。
目的:病史采集是疾病诊治的重要步骤,要做到准确、完整,同时重视沟通技巧及尊重患者隐私。包含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妇科疾病常见症状的鉴别要点。
外科学下肢骨、关节损伤思维导图,总结了 解剖特点、 分类、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等。
外科学下肢骨、关节损伤思维导图,介绍了概述、 解剖特点、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洽疗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第5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概述
神经系统(NS)
中枢神经系统(CNS)
外周神经系统 (PNS)
传入神经系统
传出神经系统
传出神经
指将来自中枢的冲动传导至效应器的神经
植物神经系统(自主神经,ANS)
交感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
支配内脏、平滑肌和腺体等
运动神经系统 (SMNS )
支配骨骼肌
区别:中途是否更换神经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定义: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传递物质,与相应受体结合,产生效应
去甲肾上腺素( NA)、乙酰胆碱 ( Ach)、其它, 如多巴胺等
ENS按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分
胆碱能神经
交感、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
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极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汗腺的 泌神经、骨酪肌的血管舒张神经)
运动神经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也称为肾上腺素能神经
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递质和受体
突触
神经末梢与下级神经元或神经末梢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的衔接处
节前纤维与次一级神经元的连接;神经末梢与效应器的连接。
突触是传出神经系统完成信息传递的重要结构。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递质的合成、贮存与释放
乙酰胆碱 ( Ach)
合 成场所:胆碱能神经末梢
乙酰CoA +胆碱通过胆碱乙酰化酶的作用变成Ach + CoA
贮存:囊泡,Ach合成后进入囊泡,与囊泡内的ATP及蛋白结合,贮存于囊泡中。
释放
胞裂外排
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钙离子进入末梢,促使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形成裂孔,将内容物排至突触间隙。
量子化释放
每一囊泡为一量子,200-300个量子同时释放,可引发动作电位而产生效应。
灭 活
主要被乙酰胆碱酯酶(AchE)所水解, AchE 存在于突触间隙中
去甲肾上腺素(NA)
合成场所:神经胞体和轴突中
酪氨酸通过酪氨酸羟化酶的作用形成多巴,而后再经多巴脱羧酶的作用形成多巴胺,再经多巴胺β羟化酶形成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经过苯乙胺N-甲基转移酶的作用形成肾上腺素
贮存:囊泡,与ATP和嗜铬颗粒蛋白结合
消除
摄取-1(神经摄取,摄取贮存型)
突触前膜将NA摄入囊泡贮存,供下一次再释放。少量未进入囊泡的被MAO破坏;
摄取-2(非神经摄取,摄取代谢型)
非神经组织如心肌、平滑肌等摄取NA,被胞内的COMT、MAO所破坏。
药物可以通过影响ENS递质的合成、贮存、释放、代谢等环节起作用,也可通过直接与受体结合产生生物效应
受体
受体的分类
能与Ach 结合的受体称胆碱受体
能与NA结合的受体称肾上腺素受体
受体的亚型
胆碱受体
毒蕈碱型
M1 中枢神经元、腺体细胞
M2 心肌
M3 平滑肌、颌下腺体、眼睛
M4 皮层、 海马
M5
烟碱型
NN (N1) 神经节
N M(N2)骨骼肌(N-M接头)
肾上腺素受体
α受体
α1 血管(皮肤、粘膜、内脏)、平滑肌
α2 突触前膜 , 负反馈调节
β受体
β1 心脏
β2 血管(骨骼肌、冠脉)支气管平滑肌
β3 :脂肪细胞
受体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
G-蛋白偶联受体
配体门控型离子通道
生理功能
双重支配
同一器官上,作用大多相互对抗,在中枢的调节下,功能既对立又统一
两类神经同时兴奋,显现占优势张力的神经效应
优势
心血管系统 ——交感神经
胃肠道、眼、腺体 ——副交感神经
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NA
心脏兴奋(β1)
皮肤粘膜内脏血管收缩(α1)
冠脉和骨骼肌血管舒张(β2)
支气管扩张(β2)
胆碱能神经兴奋:末梢释放Ach
心脏抑制(M)
腺体分泌(M)
胃肠道平滑肌收缩(M)
虹膜括约肌和睫状肌收缩(M)
骨骼肌收缩(Nm)
药物基本作用及其分类
基本作用方式
直接作用
激动药
拮抗药
间接作用-影响递质
生物合成、释放、转运和贮存、生物转化
药物分类
拟似药——拟胆碱药和拟肾上腺素药
拮抗药——抗胆碱药和抗肾上腺素药
药理学 第5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