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病理学【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人卫第九版病理学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充血、淤血、出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水肿。
编辑于2022-12-25 11:38:30 江西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充血
【定义】组织/器官动脉输入血量增多,为组织/器官小动脉、毛细血管扩张的主动过程
【类型】
生理性
【例】进食后的胃肠道黏膜、运动时骨骼肌、妊娠时子宫
病理性
【例】
炎症性充血
减压后充血:解开绷带、抽取腹水
【病理变化】
1.体积↑
2.颜色鲜红
3.代谢↑温度↑
【后果】
一般:无不良后果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破裂
淤血
【定义】组织/器官静脉回流受阻,为血液淤积于小静脉、毛细血管内的被动过程
【原因】
1.静脉受压
【例】
肿瘤压迫
肝硬化-肝窦/小叶下静脉-胃肠/脾瘀血
肠疝嵌顿/肠套叠/肠扭转-肠系膜静脉-肠管淤血
妊娠时子宫增大-髂总静脉-下肢瘀血
2.静脉腔阻塞
【例】下肢深静脉血栓
3.心力衰竭
【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高血压后期/心肌梗死-左心衰竭-肺淤血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硅沉着病-右心衰竭-体循环瘀血(肝/脾/肾/胃肠/下肢)
【病理变化】
1.体积↑肿胀
2.发绀
3.温度↓
4.淤血性水肿/积液/淤血性出血
【后果】
短时间:后果轻微
长时间/慢性
1.实质细胞萎缩、变性、死亡
2.淤血性硬化: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网状纤维胶原化
3.侧支循环建立
4.水肿、出血
★脾瘀血:功能↑全血↓
【常见类型】
肺淤血
【原因】左心衰竭
【类型】
急性
【大体】
1.体积↑
2.暗红色、切面泡沫状红色血性液体
【切片】
1.肺泡壁↑
2.肺泡腔水肿液
3.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
慢性
1.肺泡间隔变厚、纤维化
2.心衰细胞
【临床表现】
1.气促、发绀
2.严重肺水肿
3.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
心肺功能衰竭
肝瘀血
【原因】右心衰竭
【类型】
急性
【大体】
1.体积↑
2.暗红色
【切片】
1.小叶中央静脉、肝窦↑:充满红细胞
2.小叶中央肝细胞:萎缩坏死
2.小叶外围会管区肝细胞:脂肪变
慢性
【大体】槟榔肝
1.小叶中央区:瘀血-暗红色
2.小叶周边部:脂肪变-黄色
【切片】
1.小叶中央
肝窦↑:瘀血出血
肝细胞:萎缩消失
2.小叶周边肝细胞:脂肪变
长期严重:瘀血性肝硬化
1.小叶中央
肝细胞:萎缩消失
网状纤维:塌陷-胶原化
储脂细胞↑
2.会管区:纤维结缔组织↑
出血
【定义】血液从血管/心腔溢出
【类型】
生理性
【例】月经期子宫内膜出血
病理性
破裂性
【特征】出血量多
【原因】
1.血管机械性损伤:割伤/刺伤/弹伤
2.血管壁/心脏病变:室壁瘤/主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破裂
3.血管壁周围病变:恶性肿瘤/结核病变/消化性溃疡
4.静脉破裂:肝硬化-食管下段静脉曲张
5.毛细血管破裂:局部软组织损伤
漏出性
【定义】微循环的毛细血管及其后静脉通透性↑血液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受损的基底膜漏出血管外
【原因】
1.血管壁的损害
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立克次体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蛇毒/有机磷中毒
维生素C缺乏
过敏性紫癜
2.血小板减少/功能障碍
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内广泛性肿瘤转移
消耗过多:原发性/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破坏:免疫反应/内毒素/外毒素
3.凝血因子缺乏
先天性缺乏:血友病...
生成减少:肝炎/肝硬化/肝癌
消耗过多:DIC
【病理变化】
内出血
【类型】
体腔积血
【定义】血液积聚于体腔内
【例】心包积血/胸腔积血/腹腔积血/关节腔积血
血肿
【定义】在组织内局限性的大量出血
【例】皮下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腹膜后血肿
【切片】组织内:红细胞、含铁血黄素
外出血
【类型】
按部位:鼻出血/咳血/呕血/尿血/便血
按大小
瘀点:1-2mm
紫癜:3-5mm
瘀斑:1-2cm
【特征】出血灶颜色改变:血红蛋白(红/蓝)-胆红素(蓝绿)-含铁血黄素(棕黄)
【结局】黄疸
【后果】
按出血量
少量
缓慢少量出血:自行停止
少量局部出血/体腔积血:吸收/机化
大量
大血肿:机化/纤维包裹
破裂性出血迅速/漏出性出血广泛:出血性休克
按部位
重要器官
心包积血:急性心功能不全
脑(干)出血:死亡
局部组织/器官
脑内囊出血:对侧肢体偏瘫
视网膜出血:视力消退/失明
按病程
慢性反复性出血:缺铁性贫血
血栓形成
【定义】在活体的血管/心脏内血液凝固、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原因】
1.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2.血流状态的异常
3.血液凝固性增加
【过程】
血小板黏附-释放血小板颗粒-血小板小堆-血小板血栓-血小板小梁
【类型】
白色血栓
【部位】血流较快的心瓣膜/心腔/动脉、静脉性血栓的头部
【特征】
1.灰白色
2.表面粗糙、质实、小结节/赘生物状
3.与血管壁紧密黏着
【组成】
1.血小板
2.纤维蛋白
混合血栓
【部位】静脉性血栓的体部
【特征】
1.灰白色红褐色层状交替
2.粗糙、干燥、圆柱状
3.与血管壁粘连
【组成】
1.血小板小梁
2.红细胞
3.中性粒细胞
红色血栓
【部位】静脉性血栓的尾部
【特征】
1.暗红色
2.新鲜时湿润、弹性、无粘连
3.一段时间后干燥、无弹性、质脆易碎、脱落形成栓塞
【组成】
1.红细胞
2.白细胞
透明血栓
【部位】微循环(毛细血管)
【组成】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蛋白
【结局】
1.软化、吸收、溶解
2.机化、再通
3.钙化:静脉石/动脉石
【影响】
有利
1.止血
2.局限炎症
有害
1.阻塞血管
未完全阻塞:局部缺血-实质细胞萎缩
完全阻塞
无侧支循环
瘀血/水肿/出血-梗死
坏疽
2.栓塞
3.心瓣膜变形
瓣膜口狭窄
瓣膜关闭不全
4.广泛性出血
栓塞
【定义】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运行途径】
1.静脉系统/右心腔-肺动脉
2.主动脉系统/左心腔-各器官小动脉
3.门静脉系统-肝内门静脉
4.交叉性:右心腔-房/室间隔缺损-左心
5.逆行性:下腔静脉-肝/肾/髂静脉
【类型】
血栓栓塞
【定义】血栓/血栓的一部分脱落引起的栓塞
【地位】最常见
【类型】
肺动脉栓塞
【来源】下肢膝以上的深部静脉:腘/股/髂
【后果】
中小栓子
一般:侧支循环代偿
栓塞前已严重瘀血:出血性梗死
数目多:右心衰竭
大栓子:骑跨性栓塞:呼吸困难/发绀/休克/猝死
★猝死原因:1.右心衰竭、心肌缺血2.血管收缩
体循环动脉栓塞
【来源】左心腔
【部位】下肢/脑/肠/肾/脾
【后果】
上肢动脉/肝脏:影响小
缺乏侧支循环:梗死
脂肪栓塞
【定义】循环血流中出现较大脂肪滴并阻塞小血管
【来源】
创伤性:长骨骨折/脂肪组织严重挫伤/烧伤
非创伤性:糖尿病/酗酒/慢性胰腺炎/精神受强烈刺激/过度紧张
【运行途径】静脉-右心腔-肺
【后果】
>20um:肺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栓塞
<20um:多器官栓塞(脑:脑水肿、血管周围点状出血)
少量:被分解吸收
大量:窒息、急性右心衰竭
【症状】
1.突发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心动过速
2.瘀斑皮疹(游离脂肪酸损伤内皮细胞+血小板黏附于脂滴)
3.脑脂肪栓塞:兴奋/烦躁不安/谵妄/昏迷
气体栓塞
【定义】大量空气迅速进入血液循环/原溶于血液内的气体迅速游离,形成气泡阻塞心血管
【类型】
空气栓塞
【原因】
头颈/胸壁/肺手术/正压静脉输液/人工气胸/气腹损伤静脉
分娩/流产子宫静脉窦破裂
【后果】
少量气体:溶解、不栓塞
大量气体:泡沫血充满心腔、严重的循环障碍/呼吸困难/发绀/猝死
减压病
【原因】人体从高压→低压,氮气游离于体内
【后果】
皮下:皮下气肿
肌肉/肌腱/韧带:关节肌肉疼痛
股骨头/胫骨/髂骨:无菌性坏死
四肢/肠道血管:痉挛性疼痛
冠状动脉:严重血液循环障碍/迅速死亡
羊水栓塞
【地位】死亡率>80%
【运行途径】羊水-子宫静脉窦-肺动脉/毛细血管/小动脉
【判定依据】肺小动脉/毛细血管内有羊水成分:角化鳞状上皮/胎毛/胎脂/胎粪/黏液
【后果】呼吸困难/发绀/抽搐/休克/昏迷/死亡
★猝死机制:1.过敏性休克2.反射性血管痉挛3.DIC
梗死
【定义】组织/器官由于血管阻塞、血液停滞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原因】
1.血栓形成
2.动脉栓塞
3.动脉痉挛
4.血管受压闭塞
【影响因素】
1.器官血供
双重血供:肺/肝
吻合支多:前臂/手
吻合支少:脑/脾/肾
易梗死
2.局部组织对缺血的敏感程度
最敏感:少突胶质细胞/神经细胞
较敏感:心肌细胞
耐受强:骨骼肌/纤维结缔组织
【病理变化】
形状
【影响因素】取决于梗死器官的血管分布方式
【类型】
锥形:肺/脾/肾
节段形:肠
地图状:心肌
质地
【影响因素】取决于坏死的类型
【类型】
凝固性坏死:心/脾/肾
液化性坏死:脑
新鲜时:局部肿胀、表面切面隆起
陈旧:干燥、质地变硬、表面下陷
颜色
【影响因素】取决于病灶内含血量
【类型】
含血量少:灰白
含血量多:暗红
【类型】
贫血性梗死
【部位】组织结构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实质器官(脑/心/脾/肾)
【病理变化】梗死灶灰白色、周围充血出血带-巨噬细胞吞红细胞:黄褐色-机化:肉芽组织-瘢痕组织
出血性梗死
【条件】严重瘀血、组织疏松(肺/肠)
【类型】
肺出血性梗死
【部位】肺下叶、肋膈缘
【病理变化】
1.锥形暗红色-灰白色
2.质实、表面隆起-表面下陷
3.纤维素性渗出物
肠出血性梗死
【原因】肠系膜动脉栓塞/静脉血栓/肠套叠/肠扭转/嵌顿疝/肿瘤压迫
【病理变化】
1.节段性暗红色
2.肠壁增厚-坏死、质脆易破裂
3.纤维素性渗出物
败血性梗死
【条件】含有细菌的栓子阻塞血管: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理变化】细菌团、炎细胞浸润,可有脓肿
【影响】
重要器官大面积梗死
心肌:心功能不全/死亡
脑:瘫痪/死亡
局部梗死
肺:胸痛/咳嗽/咯血
肠:腹痛/呕吐/便血/麻痹性肠梗阻/腹膜炎
肾:腰痛/血尿(不影响肾功能)
继发腐败菌感染:坏疽
【结局】不可逆性病变:溶解吸收/机化包裹/钙化
水肿
【定义】组织间隙内的体液增多
【分类】
按范围
全身性水肿
局部性水肿
按病因
心性/肝性/肾性/营养不良性/淋巴性/炎性
【发病机制】
1.静脉流体静压↑
2.血浆胶体渗透压↓
3.淋巴回流障碍
乳腺癌及其治疗
丝虫病/象皮病
【病理变化】
【大体】
1.组织肿胀、质软
2.苍白
3.切面胶冻样
【切片】
1.水肿液积聚、HE染色透亮空白
蛋白多:同质性微粒状深红染
蛋白少:淡红染
2.细胞外基质被水肿液分隔
【常见类型】
皮下水肿:表面紧张、苍白、用手指压时留下凹陷
肺水肿:肿胀、有弹性、实质变、重量↑、切面有淡红色泡沫状液体渗出
脑水肿:肿胀、脑回扁平、脑沟变浅、重量↑脑组织疏松、血管周隙↑
【影响】
全身性:提示心力衰竭/肾衰竭/营养不良
局部皮肤:影响伤口愈合、感染清除
肺水肿:影响通气
脑水肿:脑疝
喉头严重水肿:气管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