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唯物主义
考研党必看!下面的这一份思维导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做了相关知识内容的梳理,包含了唯物辩证法的两个特征、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等要点。屏幕前的你,赶紧跟着这份思维导图学起来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概括,总体知识点囊括
马克思主义者哲学中关于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点梳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从根本上受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人类社会基本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
性质: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科学技术(重要因素)
生产关系
三种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最基本)、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
两种类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二者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二者的相互运动表现为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决定社会性质的是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上层建筑
由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构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者的相互运动构成矛盾运动
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直接动力)
革命和改革
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
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文化
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为社会发展提供凝聚力量
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科学技术
对生产方式产生影响(改变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改变劳动形式)
对生活方式产生影响
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
社会形态更替规律
含义: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三种社会形态: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经济形态是社会形态的基础)
社会历史的五种社会历史形态:①原始社会,②奴隶社会,③封建社会,④资本主义社会,⑤共产主义社会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①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
②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主体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③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人民群众的作用
唯物史观(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的实质在于:①充分相信群众 ②坚决依靠群众 ③密切联系群众 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唯心史观(英雄史观):个别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