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章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特点、一:感知觉障碍、二:思维障碍、(三)注意障碍、(四)记忆障碍、(五)智力障碍、(六)定向力障碍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二章
第一节 精神障碍的病因
一: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
单个基因所起的作用有限,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某一个体是否患病,其中遗传因素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称为遗传度
2:躯体因素
3:理化因素
4:其他生物学因素
二:心理因素
1:精神应激因素
2:个性因素
第三节 精神障碍症状学
特点
1.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符合
2.症状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
3.症状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4.难转移
一:感知觉障碍
(一)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
2:感觉减退
3:内感行不适:异样无定位
4.感觉捌错
(二)知觉障碍
1.错觉
指客观事实不符 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2.幻觉
(1)幻听(最常见)
语言性幻听:最常见
非语言性幻听
(2)幻视
假性幻视
真性幻视
(3)幻嗅
(4)幻味
(5)幻触:如 蚁走感、触电感
(6)内脏性幻觉
(三)感知综合障碍
1.视物变形症
2.时间感知综合障碍
3.空间感知综合障碍
4.运动感知综合障碍
5.非真实感
二:思维障碍
(一)思维联想障碍
(1)思维速度和量的异常
(1)思维奔逸
音韵联想(音联)
字意联想(意联)
(2)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
(3)思维贫乏
(2)思维连贯性异常
思维松弛
思维破裂
概念之间联想断裂,单独语句在结构和文法上正确,但词句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联系
思维不连贯
言语上更为杂乱
(3)联想途径异常
病理性赘述
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累赘描述 能回到主题
思维中断
(4)联想形式障碍
持续语言
每次重复第一次回答时所说的话
重复语言:多次重复一句话的最末几个字词
刻板言语
模仿言语
(5)思维自主性异常
思维插入:又称思维被加强,思想不属于自己被别人强行塞入脑中
思想云集
强迫观念:指在病人脑中反复出现某一概念或相同的思维
(二)思维逻辑障碍
病理象征性思维
语词新作:“%”代表离婚
逻辑倒错性思维:缺乏逻辑性
矛盾观点(矛盾思维,对立思维)
(三)思维内容障碍
1.妄想
1)信念歪曲,妄想无关于事实存在与否 2)坚信不疑 3)内容为个人所独有
(1)被迫妄想症:最常见的一种妄想。
(2)关系妄想:病人将环境中与自己实际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自己有关
(3)物理影响妄想
(4)夸大妄想
(5)罪恶妄想
(6)疑病妄想
(7)钟情妄想:病人坚信自己被异性钟情、爱恋但无证据
(8)嫉妒妄想:病人毫无根据的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诚
(9)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病人坚信他内心想的事情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他人以某种方式知道了
(三)注意障碍
1.注意增强:疑病妄想的病人过分地注意自己的健康状态。
2.注意涣散
3.注意减退
4.注意转移
5.注意狭窄: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件事物时,无法再注意有关的其他事物
(四)记忆障碍
记忆:包括 识记、保存、再认、回忆 四个基本过程
1.记忆增强
2.记忆减退
3.遗忘
(1)顺行性遗忘:病人不能回忆疾病发生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
(2)逆行性遗忘:不能回忆疾病发生前某一阶段的事情
(3)进行性遗忘:由近事遗忘发展到远事遗忘
(4)界限性遗忘:选择性遗忘
4.错构:对事件的地点、情节,特别是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
5.虚构:指病人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的记忆缺损。
(五)智力障碍
1.精神发育迟滞
2.痴呆
(六)定向力障碍
定向力: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知能力。 定向力障碍是意识障碍的一个重要标志
(七)自知力障碍:是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能力。
(八)情感障碍:
情感: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因之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一)情感性质的改变
1.情感高涨:正性情感活动显著增强,常见于躁狂发作
2.欣快
3.情感低落:是一种负性情感活动的明显增强。多见于抑郁发作。
4.焦虑
5.惊恐发作
6.恐惧
(二)情感稳定性改变
1.情感不稳
2.情感淡漠:指对外界如何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3.情感脆弱
4.易激怒
5.病理性激情:指突然、强烈而短暂的情感爆发 常伴有意识模糊。
(三)情感协调性改变
1.情感倒错:对刺激产生的情感反应,与正常预期的性质相反
2.情感幼稚
3.病理性心境恶劣:指无任何外界原因而突然出现的低沉、紧张、害怕及不满情绪
4.矛盾情感
(九)意志行为障碍
意志:是指人们自觉确定目标,克服困难用行动去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一)意志障碍
1.意志增强:指意志活动增多。对周围环境中的一切都感兴趣 。多见于偏执型分裂症、躁狂发作
2.意志减弱:常见于抑郁发作
3.意志缺失
4.矛盾意向
(二)动作与行为障碍
1.精神运动性兴奋
(1)不协调精神运动性兴奋
(2)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2.精神运动性抑制
(1)木僵:三大表现:严重时病人不言、不动、不食
(2)蜡样屈曲:病人肢体任人随意摆布,此姿势可维持很长时间
(3)缄默症
违拗症
3.刻板动作
4.模仿动作
5.作态
(十)意识障碍
意识:是指病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知和反应能力
1.周围环境意识障碍
(1)嗜睡:指意识清晰度降低较轻微,病人经常处于嗜睡状态
(2)意识混浊
(3)昏睡:意识清晰度进一步降低,呼叫、推动病人已不能引起反应。
(4)昏迷:指意识完全丧失,以痛觉反应和随意运动消失为特征
(5)朦胧状态
(6)谵妄状态:指病人在意识清晰程度明显下降的状态下,出现大量恐怖 性错觉和幻觉,伴紧张、恐怖的情感反应,语言不连贯、喃喃自语、 行为冲动、杂乱无章。昼轻夜重的特点。
(7)梦样状态
2.自我意识障碍
(1)人格解体:独有、稳定的特征
(2)交替人格
(3)双重人格:指病人同时可体验和表现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人格
(4)人格转换
3.意识障碍综合征
(1)梦游症
(2)神游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