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本思维导图是对中国美术史之山水画相关内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美术史人物画专题内容总结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中国山水画
隋
展子虔
唐画之祖
《游春图》
保存最早的卷轴山水画
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绪
唐
青绿山水
张彦远
“山水之变始于吴(吴道子),成于二李,”
李思训
《江帆楼阁图》
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春山行旅图》
秉承家学“变父之势,妙又过之”
水墨山水
王维
北宋苏轼称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明董其昌推之为山水画“南宋”之祖, “文人只画,自王右臣始”
创破墨
五代
北方画派
荆浩
开创北方画派
笔墨结合,皴
山水画理论《笔法记》
六要:气、韵、思、景、笔、墨
《匡庐图》
关仝
“秋山寒林,村居野渡”关家山水
《秋山行旅图》,《山溪待渡图》
北宋米芾称“工关河之势,峰峦少而秀气”
被誉“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大”
南方画派
董源
南派山水画开山祖
创立披麻皴,擅用短披麻皴
《潇湘图》,《龙宿郊民图》《夏山图》
巨然
常用长披麻皴,田园自然风格
《万鹤松山图》《秋山问道图》《层峦从树图》
宋
北宋
李成
李成之画,近视如千里远 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坐外
又称“李营丘”,蟹爪皴
寒林平原,惜墨如金,清秀淡雅
《读碑窠石图》《寒林平远图》
范宽
画风雄强浑厚,峻重老苍,深沉健壮
赞誉“得山之骨,与山传神”“画山画骨更画身”
《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
郭溪
工致秀美,三远法,《林泉高致》
卷云皴
《早春图》《窠石平远图》
米芾米友仁为代表的文人画 (米氏云山,米点云山,米家云山)
米芾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蔡踊
笔墨挥洒点染表现人物烟雨形象的江南山水
开创了文人山水画的新局面
创米点皴(横点)
米友仁
《潇湘奇观图》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张令穰
小景山水
《湖庄清夏图》《雪景图》
南宋
水墨画家
李唐
院体山水画创始人
《万壑松山图》《采薇图》《江山水景图》
刘松年
“暗门刘”,绘画风格精细秀润
《四景山水》
马远
马一角,《梅石溪凫图》
《寒江独酌图》《踏歌图》
夏圭
夏半边,《洞庭秋月图》
《溪山清远图》《山水十二景图》
青绿画家
赵伯驹
《江山秋月图》
赵伯啸
《万松金阙图》
近现代
江浙画家
黄宾虹
黑密厚重
五笔七墨
五笔:平园留重变
七墨:浓淡破泼积焦宿
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
《山中坐丽》《青山红树》《江行图》
张大千
《长江万里图》
泼墨与泼彩
上海中国画
傅抱石、关山月
《江山如此多娇》(沁园春、雪)
北京画派
李可染
《万山红遍》(沁园春、长沙)
金陵画派
钱松平
《红装素裹》(沁园春、雪)
清
正统派 (仿古派)
清初六家
王时敏
王鉴
王翠
王原祁
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
吴历
恽寿平
丰富了没骨画法,“色染水晕”
遗民派
清初四僧
朱耷
八大山人
“哭多笑多”“泪点无多笑点多”
石涛
《山水清音图》《搜尽奇峰打草稿图》
髡残
号石溪
弘仁
金陵八家
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谢荪,胡慥
龚贤
金陵八大家之首
黑龚,白龚
明
明前期
王履
《华山图册》
“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
浙派
粗狂豪放
戴进
吴伟
明中期
明四家
沈周
粗笔《夜坐图》
《庐山高图》:文人画象征人品
文征明
细笔
《绿荫清话图》
唐寅
文人画笔情趣
清秀俊逸
《落霞孤鹜图》《王蜀宫妓图》《春山伴侣图》
仇英
青绿重彩为主
一般只是题名款
《汉宫春晓图》《桃园仙境图》
明晚期
松江派
董其昌
元
元初期
钱选
《秋江待渡图》
肖克恭
第一位少数民族画家(回族)
《春山晴远图》
赵孟頫
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
书画同源:以书法用笔入画
师法自然:到出云山是吾师
以朝为官,被誉五朝,官居一品,名满天下
《鹊华秋色图》《秀石梳林图》《秋郊饮马图》
元中后期
元四家
黄恭望
浅绛山水(以赭石为主的浅绛山水)
《富春山居图》,被誉“画中之兰亭”
吴镇
擅用湿墨
《渔夫图》,《嘉禾八景图》,《水村图》
王蒙
画面稠密
《青卞隐居图》《夏日山居图》《春山读书图》
倪瓒
画风简练平淡
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
《渔庄秋霁图》《紫芝山房图》《江岸望山图》
《六君子图》,松柏樟楠槐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