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基础理论— 病因(详细的就是教科书;每个节点归纳出问题,它又是一个题库)
目标不漏一个知识点,让它成为一本教科书;每个节点设置问题,避免打开导图都会,关上全忘,让导图变成题库。 中医基础理论之病因,中医基础理论所有章节陆续推出中。。。
编辑于2023-01-09 22:55:21 上海临床检查 第一节 主诉 第二节 现病史 — 受伤当时的具体程度 — 受伤与发病时间的间隔 — 伤后症状变化 — 疼痛 第三节 局部检查 -- 形态检杳 — 功能检查 — 疼痛检查 第四节 脊柱疾病与损伤的检查法 -- 脊柱标志与定位 -- 脊柱畸形 -- 脊柱疼痛检查 第五节 特殊检查 -- 颈部 ——颈椎间盘突出或颈椎病 ——前斜角肌综合征 ——肋锁综合征 ——喙突胸小肌综合征 ——臂丛神经根受压 ——锥体束在C5~C6以上受损 --颈胸 ——脊柱外伤 ——神经根受压 ——脑膜炎症,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高压 -- 腰臀部 ——骨神经根及腰骶部神经根卡压(根性坐骨神经痛) ——L1~L5椎间神经根受压 ——L5~S1椎间神经根受压 ——髋关节/骶髂关节,椎间关节病变/腰神经根受压 ——骨盆骨折 ——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病变,截瘫 ——坐骨神经/梨状肌病变 ——髂胫束挛缩 ——髋关节、臀中肌、臀小肌功能障碍 ——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 -- 四肢关节 ——肩部 ——肘部 ——腕部 ——膝部
颈项部软组织损伤及疾病, --解剖生理 --颈椎病 --前斜角肌综合征 --颈椎半脱位(C1~C2) --斜颈(痉挛性斜颈) --落枕(项强)
腰腿痛, --解剖生理 --腰椎问盘突出症 --腰椎后关节紊乱症 --臀上皮神经损伤 --髂腹下神经损伤 --棘上韧带损伤 --髂腰韧带损伤 --骶髂关节扭伤(半脱位) --耻骨联合分离症 - --退行性脊柱炎 (腰脊柱) --梨状肌综合征 --股内收肌损伤(股内收肌综合征)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临床检查 第一节 主诉 第二节 现病史 — 受伤当时的具体程度 — 受伤与发病时间的间隔 — 伤后症状变化 — 疼痛 第三节 局部检查 -- 形态检杳 — 功能检查 — 疼痛检查 第四节 脊柱疾病与损伤的检查法 -- 脊柱标志与定位 -- 脊柱畸形 -- 脊柱疼痛检查 第五节 特殊检查 -- 颈部 ——颈椎间盘突出或颈椎病 ——前斜角肌综合征 ——肋锁综合征 ——喙突胸小肌综合征 ——臂丛神经根受压 ——锥体束在C5~C6以上受损 --颈胸 ——脊柱外伤 ——神经根受压 ——脑膜炎症,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高压 -- 腰臀部 ——骨神经根及腰骶部神经根卡压(根性坐骨神经痛) ——L1~L5椎间神经根受压 ——L5~S1椎间神经根受压 ——髋关节/骶髂关节,椎间关节病变/腰神经根受压 ——骨盆骨折 ——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病变,截瘫 ——坐骨神经/梨状肌病变 ——髂胫束挛缩 ——髋关节、臀中肌、臀小肌功能障碍 ——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 -- 四肢关节 ——肩部 ——肘部 ——腕部 ——膝部
颈项部软组织损伤及疾病, --解剖生理 --颈椎病 --前斜角肌综合征 --颈椎半脱位(C1~C2) --斜颈(痉挛性斜颈) --落枕(项强)
腰腿痛, --解剖生理 --腰椎问盘突出症 --腰椎后关节紊乱症 --臀上皮神经损伤 --髂腹下神经损伤 --棘上韧带损伤 --髂腰韧带损伤 --骶髂关节扭伤(半脱位) --耻骨联合分离症 - --退行性脊柱炎 (腰脊柱) --梨状肌综合征 --股内收肌损伤(股内收肌综合征)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中医基础理论— 病因
病因的4类来源
外感病因
2种外感病因
六淫
直接打开
六淫的概念、原因及致病共同特点
直接打开
六淫定义
淫的解释
淫:太过、侵淫
外感六淫原因
2个原因
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
3种情况
六气太过或不及
非其时而有其气
气候变化急骤
人体抗病能力下降
致病的共同特点
外感性
肌表和口鼻而入
季节性
地域性
相兼性
多种邪气共同侵犯
转化性
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哪六淫?
风
4个特点
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打开
风为阳邪
打开
清扬
发散
透泻
向上
向外
轻扬开泄
2种症状
腠理不固而汗出
恶风
易袭阳位
打开
阳位
3种位置
头
咽喉
肌表
症状
3种症状
头痛
咽痒咳嗽
面目浮肿
风性善行而数变
打开
特点
打开
善行
解释和1种病例
病位游移、行无定处
病例:行痹即风痹(游走性关节炎)
数变
2个特点
变幻无常
发病迅速
病例
举2种病例,并描述
隐疹 (荨麻疹)
皮肤风团,时隐时现,瘙痒无定处
小儿风水证
起病仅有表证,但短时间内即可现头面一身俱肿、小便短少等
风性主动
打开
特点
描述1个特点
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
病例
描述2种病及其症候
风中经络
感受外风而面部肌肉颤动
口眼斜
破伤风
金刃外伤,复受风毒之邪出现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症状
风为百病之长
3个特点
长
2层意思
始也
首也
风邪常兼它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
风邪袭人致病最多
寒
打开
分类
2种寒,及其特点
伤寒
寒客肌表,郁遏卫阳
"卫阳"及"卫气",卫就是卫兵、保卫的意思。 卫阳就是阳气
郁遏,就是阻挡、阻止的意思,就是被困在身体里边的意思。 机体阳气不足,失却温煦的病理
中寒
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
特点
3个特点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常伤及的3个部位,及其伤害
伤及部位及症状
侵袭肌表
卫阳被遏
3个症候
恶寒
发热无汗(辩证要点)
鼻塞喷嚏
直中脾胃
脾阳受损
2个症候
脘腹冷痛
呕吐泄泻
直中少阴
损伤心肾阳气
6个症候
恶寒蜷卧
手足厥冷
下利清谷
小便清长
精神萎靡
脉微细
寒性凝滞主痛
打开
凝滞
阳气受损,失其温煦,经脉气血运行不畅,阻滞不通
主痛
打开
定义
2层意思
痛为寒起
得温则减,遇寒增剧
伤及部位
3个部位及其变现
寒客肌表经络
头、身、肢体关节疼痛
寒邪直中胃肠(脾阳)
脘腹剧痛
寒客肝脉(厥阴)
少腹或外阴部冷痛
寒性收引
定义
即收缩牵引
伤及部位
3个部位及表现
伤及肌表
卫阳郁遏不得宣泄,毛窍腠理闭塞
恶寒、无汗
寒客血脉
气血凝滞、血脉挛缩
头身疼痛、脉紧
寒客经络关节
挛急作痛、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
两个重点
两个重点
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临床表现
发热无汗(辩证要点,对比风邪)
暑
打开
分类
2类
伤暑
定义
起病缓,病情轻
中暑
定义及2种症状
发病急,病情重
2个症状
闭(牙关紧闭、眼睛紧闭、握拳等)
脱(出冷汗)
特点
3大特点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4个症状
暑为盛夏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
症状
3个
面赤
高热
脉洪大
脉洪大,即洪脉,脉象极大,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其特点是搏起时急而有力,下落时缓慢无力,洪脉是主阳盛症状
暑性升散,易扰心神,伤津耗气
打开
暑性升散
解释2层意思
升
升发向上,易伤头部
散
腠理开泄,多汗
易扰心神
3个症状
症状
目眩
头晕
心胸烦闷不宁
伤津耗气
出汗过多,伤津耗气
症状
2层意思?
伤津症状
伤津的2个症状
口渴喜饮
尿赤短少(小便热痛、尿涩)
耗气症状
耗气的四个症状
气短
乏力
气虚身热
甚至清窍失养(眼耳失去功能)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暑多夹湿
1、为什么暑多夹湿 2、6种湿的症状
夏季多雨,潮湿,故常暑中夹湿
除暑常见的发热、烦渴症状外,还有一些湿滞症状
身热不扬(患者自觉发热,按其肌肤却不甚热的一种症状)
汗出不畅
四肢困重
胸闷呕恶
大便溏泄不爽
倦怠乏力
湿
4大特点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易阻气机
打开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
打开
湿胜则阳微
易阻气机
最易阻滞的1个脏和1个腑?
易困脾,至脾阳不振
脾阳不振的3个症状
泄泻
水肿
痰饮
滞留于脏腑经络(三焦)
3三焦分别的症候
湿阻上焦(胸膈)
1个症候
胸膈满闷
湿阻中焦
2个症候
脾胃气机升降失常, 纳运失司
脘痞腹胀
食欲减退
湿停下焦
2个症候
肾与膀胱气机不利
小腹胀满
小便淋涩不畅
湿性重浊
哪两层含义?
重
定义及4个表现
沉重
4个表现
头、身困重
四肢酸楚沉重,关节屈伸不利
肛门重坠
里急后重
浊
定义
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
浊的4个位置
湿浊在上
2症状
面垢
目眵chī(粘性眼屎)
浸淫肌肤
1症状
湿疹浸淫流水
湿浊下注
2症状
小便浑浊
白带多:湿寒 黄带多:湿热
湿滞大肠
1症状
大便脓血溏泄
湿性黏滞
打开
定义
粘滞的两层意义
黏
黏腻不爽
滞
停滞
表现
2种表现
黏滞性
5种表现
表现
口黏和舌苔厚滑黏腻
肥腻
汗出而黏
淋证的小便滞涩不畅
淋证: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疾病
湿热痢疾的大便排泄不爽
病程缠绵
3中病症
病例
湿温
湿温:是长夏(农历六月)季节多见的热性病。因感受时令湿热之邪与体内肠胃之湿交阻,酝酿发病。表现有身热不扬、身重痠痛、胸部痞闷、面色淡黄、苔腻、脉濡。
湿疹
湿痹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2种部位
下肢
三种病症
水肿
湿疹
脚气病
阴部
3种症候
小便浑浊
泄泻、下痢
妇女带下
燥
打开
分类
2类及其解释
温燥
热+燥(多发初秋)
凉燥
寒+燥(多发深秋)
特点
两个特点?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5个症状
口鼻干燥,咽干口渴
毛发不荣
皮肤干涩,甚则皲裂
小便短少
大便干结
燥易伤肺
伤肺的2个原因;另外一个容易连带伤害的脏腑,及其原因
燥邪伤人,多自口鼻而入,首犯肺卫
肺为娇脏,喜润勿躁
4个症状
干咳少痰
痰中带血
痰黏难咯
喘息胸痛
大肠亦连带受伤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津耗伤, 大肠失润,传导失司)
1个症状
大便干涩不畅
火/热
打开
火/热区别
区别
热邪致病,临床多表现为全身性弥漫性发热征象
火邪致病,临床多表现为某些局部症状
特点
5个
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2层意思
阳邪、实热性病症
2个症状
高热,恶热
脉洪数
脉象洪数就是洪脉和数脉的相兼脉。洪脉:脉来极大,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的脉象。数脉:脉象往来较快,一息超过5至。
侵害人体上部,头面部居多
7个症状
目赤肿痛
耳内肿痛或流脓
口舌生疮糜烂
牙龈肿痛
口苦咽干
咽喉肿痛
头痛眩晕
热易扰神
打开
原因
火热与心相通应,故火热之 邪入于营血,尤易影响心神
两种程度
2种程度
轻者
心神不宁而心烦、失眠
重者
可扰乱心神,出现狂躁不安, 或神昏、谵语等症
热易伤津耗气
2层意思?
津伤阴亏症状
6种津液耗损症状
口渴喜冷饮
烦渴
咽干舌燥
汗出
小便短赤
大便秘结
气虚的两种程度
2程度
气虚症状
2种症状
体倦乏力
少气懒言
虚脱证
全身津气脱失
热易生风动血
2层意思?
生风(热极生风)
4种症状
两目上视
四肢抽搐
角弓反张
高热神昏
动血
打开
原因
原因是什么?
火热邪气入于血脉,易迫血妄行
程度不同
2种程度
轻者
加速血行而脉数
重者
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引起各种出血证。 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发斑, 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
火易致疮疡
原因是什么?临床表现是什么?
原因
火邪入于血分,可聚于局部, 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
临床表现
疮疡局部红肿、热痛、黄脓
疮chuang疡yang:红热肿痛,黄脓
补充知识点
最易受损的两个脏腑
肺
肺主皮毛,肺开窍于鼻,天气通于鼻
脾
脾喜燥恶湿,容易受湿邪所伤,脾开窍于口。
季节性最明显的两邪
暑邪
夏季
燥邪
秋季
寒湿通常表现是湿,寒不明显,藿香正气散
高温日照下暑热致病,常为暑邪 生物病原体致病,成为热(火)邪
疠气
打开
定义
1、疠气的两个特点 2、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
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和致病性的外感病邪的统称
当自然环境急剧变化之时,疠气易于产生和流行
性质和致病特点
3个特点(2个和定义相同,还有一个是?)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疠气常属于热邪还是寒邪? 常见5个症状?
疠气多属热毒之邪,其性暴戾
常见发热、扰神、生风、动血、剧烈吐泻等危重病状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
4个
气候因素
环境因素
预防措施不当
社会因素
社会稳定性
传染病防治和上报机制
内伤病因
3种疾病内因
七情内伤
定义
因七情过激引起脏腑气机失调而导致疾病发生的常见致病因素
脏腑精气的关系
2点
脏腑精气是物质基础
情志变化影响脏腑功能
致病特点
4个
直接伤及内脏
4个特点
首先影响心神
因为五志不是由五脏发出,是由心发出,然后在影响五脏
易伤心肝脾
损伤相应之脏
五志与五脏的关系(5个)
喜伤心
怒伤肝
最易受伤三脏腑
忧伤肺
思伤脾
最易受伤三脏腑
悲
恐伤肾
惊
易损潜病之脏腑
影响脏腑气机
6个情志对应的气机变化
喜则气缓
打开
原因
喜乐伤心,导致心气涣散不收,重者心气暴脱、 神不守舍的病机变化 大喜坠阳:心气暴脱的大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等症
临床
总结一类病症是?
精神不集中
神志失常
狂乱
总结:均为神志病
怒则气上
打开
原因
过怒导致肝气疏泄太过,气机上逆, 甚则血随气逆、 并走于上的病机变化
临床
总结为3类病症?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血菀 [ wǎn ] 菀同郁,指血液郁积。薄厥:昏厥)
头胀头痛
面红目赤
甚则呕血
昏厥卒倒
《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 飧(sūn)泄:大便泄泻清稀,并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完谷不化)
肝气横逆,影响脾胃, 可见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
总结
头与神志
吐血
脾胃
七情中对人影响最大的情志
思则气结
打开
原因
原因和什么器官有关
过度思虑伤脾,导致脾气结滞、运化失职的病机变化
临床
5个症状
精神萎靡
反应迟钝
不思饮食
腹胀纳呆
便溏
悲则气消
打开
原因
原因是?
过度悲忧伤肺,导致肺气耗伤、肺失宣降的病机变化
《素问·举痛论》: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 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过度悲哀使心联系其他组织的脉络痉挛拘急,影响到肺, 使使肺叶张大抬高,呼吸异常,以致胸腔胀满,气的运行 不通畅,营卫之气不能布散到全身,停留在胸中,时间长 久转化成热,而与损耗气,所以说悲则气消。)
临床
总结两类症状:
精神不振
意志消沉
胸闷气短
懒言乏力
总结
精神萎靡
胸闷气短
恐则气下
打开
原因
过度恐惧伤肾,致使肾气不固、气陷于下的病机变化(本来肾气应该向上)
临床
2类症状
《灵枢·本神》 说:“恐惧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 精时自下。”
二便失禁
甚则遗精等症
惊则气乱
打开
原因
伤及的脏腑是?
猝然受惊伤及心肾,导致心神不定、气机逆乱、肾气不固的 病机变化
临床
总结2个
《素问·举痛论》说:“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 定, 故气乱矣。”
惊悸不安
慌乱失措
甚则神志错乱
二便失禁等症
总结
神志错乱
二便失禁
五志化火
意到气到,气就是火
多发为情志病
三类疾病,分别举一个病例
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
如郁证、癫、狂等(情志病)
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
如胸痹、真心痛、眩晕、胃溃疡等疾病(非情志病)
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 异常表现的病证
如消渴、癥zhēng积(腹中结硬块)、慢性肝胆疾病等,大都有异常的情志表现
影响病情变化
两种方向是?
有利于疾病康复
加重病情
饮食失宜
3类
饮食不节
3种
过饥
过饱
3类过饱的情况
轻者
症候
饮食积滞不化
脘腹胀满疼痛
嗳腐吞酸(嗳ài:打嗝儿)
呕吐泄泻
厌食纳呆
甚者
症状
发展为消渴、肥胖、胸痹
食积日久
病机是什么?病症是什么?
病机
脾胃运化功能久不得复
证侯
聚湿生痰
气血不畅
郁久化热
两种多食症
2种
食复
大病初愈者,若过食或食肉较多,可引起疾病复发
疳积
小儿喂养过量,易致消化不良,久则可致
不定时
饮食不洁
饮食偏嗜
4类
寒热偏嗜
打开
过食生冷寒凉
坏处是?
损脾胃阳气,内生寒湿
偏食辛温燥热
坏处是?
胃肠积热、化燥伤阴
五味偏嗜
五脏对应的五味? 五味过量的坏处?
酸
先入肝
多食酸,肉唇-则肉胝皱而唇揭(胝zhī:角质;揭:上翻)
苦
先入心
多食苦,皮毛-则皮槁而毛拔
甘
先入脾
多食甘,骨发-则骨痛而发落
辛
先入肺
多食辛,筋爪-则筋急而爪枯(急:紧)
咸
先入肾
多食咸,脉面-则脉凝泣而变色(凝:塞)
五味偏嗜,脏气偏盛,易导致“伤己所胜”和“侮所不胜”的病机变化
伤己所胜:能克制自己能克制的气
侮所不胜:能欺侮克制自己的气
食类偏嗜
嗜酒成癖
1、酒的属性? 2、过量饮酒伤及脏腑? 3、过量饮酒伤的病机
酒性湿热
少用可和血通脉,祛寒壮神
嗜酒成癖,伤及肝脾
4个病症
久易聚湿、生痰、化热而致病,甚则变生癥zhèng积(结块病)
劳逸失度
2类
过劳
3类过劳
劳力过度(形劳)
哪两种损伤?
气虚
最受伤的脏腑及其原因? 表现2种
最受伤的脏腑及其原因
最受伤的脏腑及其原因?
由于肺为气之主,脾为生气之源,故劳力太过尤易耗伤肺脾之气
表现
2~3个表现
少气懒言,体倦神疲,喘息汗出等
形体损伤,即劳伤筋骨
久立伤?,久行伤?
《素问· 宣明五气》说:“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劳神过度(心劳)
打开
三个方面
劳神上伤害的三个方面及其原因
心藏神
心神失养,神志不宁而心悸健忘, 失眠多梦
脾主思
脾失健运而纳少,腹胀,便溏,消瘦
血是神志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易耗伤心血,精气
房劳过度
主要伤害的脏腑是什么?原因 4个症状
原因
肾藏精,为封藏之本,肾精不宜过度耗泄。
症状
眩晕耳鸣
腰膝酸软
性功能减退
精神萎靡
过逸
两种形式的过逸?
形式
躯体:少动、卧床过久
脑:用脑过少
表现
气血水不畅,全身虚弱(脾不健运,导致气血虚)
资料
打开
病理产物病因
3种病理产物
继发性病因
痰饮
打开
定义
潘毅的定义是? 痰和饮的区别
较稠浊者称为痰
较清稀者称为饮
聚湿为水,积水为饮,饮凝成痰
潘毅:体内出现边缘清晰、活动度好的(类)软性包块。类:类似
分类
2两类痰饮
有形之痰
视之可见,闻之有声,或触之可及之痰
无形之痰
2种病例?并且说明为什么是痰饮的原因?
只见其征象,不见其形质之痰 如眩晕、癫狂等,虽然无有形质可见,但用祛痰药治疗有效
形成来源
有哪五个脏腑相关? 一句话说明原因
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
饮食失宜
肺脾肾肝 三焦
气化失常,水停而成
痰饮形成与五脏关系
与哪个脏腑无关? 最相关的五个脏腑? 分别说明相关的5个脏腑的关系,及其原因
肺失宣降,水道不利,津液输布失司,则聚水而生痰饮
脾主运化水液,为制水之脏,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可以凝聚生痰
肾主水,肾阳不足,水液不得蒸化,也可停而化生痰饮
肝主疏泄,主调畅一身气机,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津液停积可为痰为饮
三焦为决渎之官,是水液运行的通道, 若水道不利,津液失布,亦能聚水生痰
致病特点
5个特点?
阻滞气、血、津液运行
易于蒙蔽心神
原因
因为心神以清明为要
致病广泛
变幻多端
怪病多由痰作祟
补充:怪病三类原因
哪三种原因
多痰
多瘀
多风
瘀血
打开
致瘀原因
7个原因
气滞致瘀
血寒致瘀
血热致瘀
煎灼津液(血液里面的水分减少)
迫血妄行
血出致瘀
3种血出致瘀
外伤
脾不统血
举例
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
肝不藏血
举例
鼻子、呼吸道、脑部出血等
津亏致瘀
痰饮致瘀
外因、内因、外伤等均可导致气血功能失调
瘀血
因虚致瘀
致病特点
3大特点
易于阻滞气机、血脉运行
影响新血生成
病证繁多
病位固定
症状特点
6个
疼痛
4个特点
一般表现为刺痛
痛处固定不移
拒按(实证)
夜间痛势尤甚
肿块
3类位置
体表,则可见局部青紫,肿胀隆起
皮下或体内,则可见肿块,部位固定不移
体内,则扪之质硬,坚固难移
出血
3个症候
血色紫暗
治疗:活血,活血即化瘀(三七、莲藕节即活血也止血)
夹有瘀块
反复不止 (因为瘀血没清除,导致血管被堵,其他毛细血管压力过大)
色诊多见紫暗
面色紫暗,口唇、爪甲青紫、舌质紫暗,或舌有瘀斑、瘀点
其他症状,亦可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善忘
脉诊多见涩脉、结脉、代脉
代脉的脉象特征首先是应指无力,其次是节律异常,会出现有规律的停止搏动,且停止搏动的时间较长
结石
打开
形成原因
4个
情志内伤
最主要的影响脏腑是?
情志不遂,肝气郁结,疏泄失职
饮食不当
通常哪些脏腑容易结石?4个
胆结石
喜食肥甘厚味,影响脾胃运化,蕴生湿热,内结于胆
肾结石或 膀胱结石
湿热下注,蕴结于下焦,导致肾的气化失司
胃结石
空腹食入过多的未熟柿子、黑枣等,可影响 胃的受纳和通降
地域的水质中含有过量的矿物及杂质
服药不当
2原因
脏腑功能失调
药物代谢产物沉积
体质差异
致病特点
3个
阻滞气机,损伤脉络
病程较长,病情轻重不一
多发于肝、胆、胃、肾、膀胱等脏腑
结石的本质是怎样的邪气?
1个
湿热
总结
打开
三种病理产物
三种病理产物成因的本质 共同的特点3个
水湿停滞
痰
血液瘀阻
瘀
湿热煎熬
石
有形的病理产物 阻滞气机 病程长,致病广 相互影响
痰和瘀
打开
区别
描述区别
硬的是瘀,软的是痰(鼻尖的印度作为软硬参考)
治疗
描述两种同时有,治疗的思路
通常有主要,但会兼顾另外一种
其他病因
打开
外伤
4种外伤
外力损伤
烧烫伤
冻伤
虫兽所伤
诸虫
略
蛔虫
蛲虫
绦虫
钩虫
血吸虫
毒邪
毒邪有哪两种类?
形成
外来之毒
内生之毒
致病特点
毒性暴戾,损脏伤形
致病广泛,复杂多变
顽固难愈,症状秽浊
传染流行,病状特异
药邪
打开
形成
4种原因
炮制不当
配伍不当
用药过量
用法不当
举例
比如孕妇一些流产药、例假活血药不能用
致病特点
3个
中毒
加重病情
变生他疾
医过
打开
形成
三种
言行不当
处方草率
诊治失误
致病特点
3个
易致患者情志波动
加重病情
变生他疾
先天病因
打开
胎弱
2种
各类遗传性疾病
先天禀赋虚弱
胎毒
狭义和广义的解释
狭义
某些传染病,在胎儿期由亲代传给子代
广义
妊娠早期,其母感受邪气或误用药物、误食不利胎儿之物,导致遗毒于胎儿,出生后渐见某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