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思维导图,主要包括:第一次工业革命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过程、特点、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思维导图,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两部分内容。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思维导图,主要包括: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特点、影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一次工业革命
背景
时间:18世纪40年代--19世纪40年代
发生国家:主要在英国,后拓展到他国
前提条件
政治: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
经济: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黑奴贸易推动资本原始积累
原料:农业资本主义发展,海外殖民市场提供廉价原材料
劳动力:圈地运动和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大批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技术:工场手工业积累丰富的技术经验促进生产技术的进步
国家政策保护:专利法保护技术革新
市场:国内外市场扩大,需求增长
过程
工业领域
棉纺织业
1765 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
1771 阿克莱特--水力纺纱机
1179 塞缪尔康普顿---螺机
1785 卡特莱特---水利织布机
冶金钢铁
18世纪初 达比父子--焦炭炼铁法
1760 约翰斯密顿--鼓风设备
交通技术和动力
1750年后 约翰麦克亚当--碎石路的硬化道路技术
化学领域
1736 瓦尔特--新的硫酸制造法
1746 罗巴克--改良瓦尔特法
1788 勒布朗(法)--制碱新法
标志性成就
瓦特改良蒸汽机
交通工具
1807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轮
1814 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
通讯工具
有线电报
特点
发明者身份:工匠和技师(科学与生产尚未真正结合)
开展范围和规模:局限于个别国家(以英国为主);规模小
主要领域:局限于轻工业领域
主要标志: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影响
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
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进入近代工业社会
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工厂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批量生产
工厂实施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
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管理者
阶级结构与社会变革
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新中间阶层的出现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社会生活的变化
城乡结构:工业化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劳动力结构:越累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农业和商业
生活改善:物美价廉的商品
文化素养: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
教育:开始推行大众教育,女性拥有更多受教育机会
人口:人口迅速增长
社会问题及解决: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城市居住条件十分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各国通过立法来解决
世界经济体系:商品输出和刀枪火炮,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进一步形成
世界格局:英国”世界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