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费尔巴哈的提纲》
《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内容提炼 适合阅读原著的小白入门; 适合考研er初试or复试阅读原著作为辅助性工具使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时代背景及写作意义
背景
19世纪30——40年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
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写作意义:
第一次阐述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观,在此基础提出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领
主要内容
一
批判了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错误
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区别
二
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唯心史观
三
阐明了阶级基础、哲学功能和使命等角度阐述新旧区别。
批判了旧的阶级局限性
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基础和历史使命
(一)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论述了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阐明了新旧唯物主义的区别
为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根本的指导原则
(二)将实践的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人的本质和社会生活的本质等历史唯物史观主义的重要问题。
第三条
解读
旧唯物主义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是环境和教育改变的成果。
马克思认为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使得周围环境发生了变化;实践必然是人的活动与社会环境相统一的。
意义:揭示了实践是人与社会环境相统一的现实基础
第四条
分析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阐述了宗教的产生的社会根源以及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
(1) 肯定了费尔巴哈关于宗教是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观点的正确性
(2) 但费的工作还没有完成
费尔巴哈:教育可以消灭传统宗教在人们心中的这种状态
马克思认为:否定费尔巴哈的主张,认为宗教产生的根源只能从现实的矛盾中去解释;人对神的依赖和恐惧是由于生产力科学水平的底下
(3) 消灭宗教的真正途径
对世俗基础(现实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行实践的革命改造,才能消灭人与人、人与神的对立。 对“世俗家庭”在实践中加以改造。
第五条
费尔巴哈主张研究自然和人等感性的、物质的东西;但是他不能从事件出发去理解自然和人
第六条
费尔巴哈的立场是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基本立场是抽象人性论。否定人的社会性。这些都是历史唯心主义
第七条
费尔巴哈:把爱和感情看作是宗教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宗教感情是社会的产物;宗教感情随者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第八条
马克思指出了实践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第九条
直观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的别称
直观性是它最大的缺陷;把人当做是被动的、只能接受而不能创造的人
(三)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对立,阐明了新的阶级基础、基本特征和历史使命
第十条
阶级基础不同
市民社会——指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关系
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未来的新社会或新社会的人类
第十一条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哲学功能,历史使命不同
第二条
思维的此岸性和彼岸性
康德认为:人无法认识离开人的以适而独立存在的自在之物——人的认识有此岸性,自在之物有彼岸性
经院哲学
天主教传教用的
反对离开交易而依靠理性和实践去认识和研究现实
脱离实际,繁琐空洞的抽象议论
意义
第一次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提出了时间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标准的观点
第一条
指出旧唯物主义的缺点
旧唯物主义的三大缺陷
不彻底性——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上坚持唯心主义)
机械性——静止、片面、孤立的思想对待一切问题
形而上学性——用机械性原理来解释一切,人的劳动
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
批判费尔巴哈将实践看作是犹太人的利己主义行为,没有看到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