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电图检查-详细版
最全最精的心电图知识总结,包括:ECG基本知识和常见异常心电图。 可用于医学考证,考编,考研,考事业单位。
医学考证、护士资格考证,包含并发症、临床表现、主动脉狭窄、病因、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等内容,可收藏。
本思维导图可用于女性健康知识宣教、医学考试考点、护理学科考试、医院临床带教、医学妇科学习、社区女性健康宣传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心电图
ECG基本知识
产生原理
心肌细胞的除极化和复极化
主要波段
P 波: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一般为钝圆形,P波方向在一、二、aVF、 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双向、倒置、低平均可
时间:正常人P波时间一般低于0.12秒
振幅:肢体导联一般低于0.25mV,胸导联一般低于 0.2mV
PR 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时间:0.12–0.20秒,一般不超过0.22
QRS 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时间:0.06–0.1秒,一般不超过0.11秒
ST 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T 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形态:两侧不对称,前半部分较为缓和,后半部分 坡度较陡,大多数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一、 二、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
振幅:除三、aVF、aVL、V1–V3导联外一般不低于 同导联的1/10,胸导联有时可以高达1.2–1.5mv
QT 间期: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导联体系
肢体导联
标准导联:Ⅰ、Ⅱ、Ⅲ
加压导联: aVR、aVF、aVL
胸导联
V1 位于胸骨右缘第 4 肋间
V2 位于胸骨左缘第 4 肋间
V3 位于 V2 与 V4 两点连线的中点
V4 位于左锁骨中线与第 5 肋间相交处
V5 位于左腋前线与 V4 同一水平处
V6 位于左腋中线与 V4 同一水平处
常见异常心电图
心房肥大
右心房肥大
P波尖而高耸,振幅>=0.25mv,二、三、aVF导联 明显,称为肺型P波
V1导联双向时,振幅>=0.20mv,直立时振幅 >=0.15mv
P波电轴右移超过75度
左心房肥大
P波增宽,时限>=0.12秒,P波呈双峰型,距离 >=0.04秒,以一、二、aVL导联明显,称为二尖瓣 P波
PR段缩短,P波时间和PR段时间之比>1.6
V1导联先呈正向波后呈负向波
双心房肥大
振幅>=0.25mv,时间>=0.12秒
V1导联振幅和时间都有所增大
心室肥厚
左心肥厚
胸导联:Rv5或 Rv6>2.5mV;Rv5+Sv1>4.0mV(男 性)或>3.5mV(女性)
肢体导联: R1>1.5mV;Ravl>1.2mV;Ravf>2.0mV;R1+S2>2.5mV
Cornell 标准:Ravl+ Sv3>2.8mV(男性)或 >2.0mV(女性)
额面QSP群心电轴左偏
QSP群时间延长至0.1到0.11秒
出现继发性ST—T段的改变
右心肥厚
V1导联R/S≥1,呈R型或 Rs 型,重度右心室肥厚可使 V1导联呈qR型(除外心肌梗死);V5导联 R/S≤1 或 S波比正常加深;aVR 导联以R波为主,R/Q或R/S≥1
Rv1+Sv3>1.05mV(重症 >1.2mV);RavR>0.5mV
心电轴右偏
心肌缺血
缺血型
心内膜心机缺血:二、三、aVF和胸导联可出现高耸直立的T波
心外膜心机缺血:二、三、aVF和胸导联可出现T波倒置
损伤型
心内膜下心肌损伤:ST段向量指向心内膜,表现为ST段压低
心外膜下心肌损伤:ST段向量指向心外膜,表现为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基本图形及机制
缺血型同上
损伤型同上
坏死型改变:出现Q波的改变
分期
梗死定位
前间壁心肌梗死:V1~V3 导联出现异常 QS 波或 QR 型
前壁心肌梗死:异常 Q 波出现在 V3~V5 导联
侧壁心肌梗死:在Ⅰ、aVL、V5、V6 导联出现异常 Q 波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V1~V5 出现异常 Q 波
下壁心肌梗死:Ⅱ、Ⅲ、aVF 导联出现异常 Q 波
正后壁心肌梗死:V7~V9 导联出现异常 Q 波,V1、V2 导联 R 波的增高、ST 段压低及 T 波增高
早搏
房早
出现异位P’波
P’R间期>0.12秒
不完全代偿间歇
室早
QRS—T波群前无P波出现
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时间>0.12秒
完全代偿间歇
房颤、房扑
房扑
正常P波消失出现锯齿状扑动波(F波),波幅大小 一致
心室率规则
QRS波群几乎正常
房颤
正常P波消失出现锯齿样波,但是形态大小都不规则
心室率也不规则
比较容易出现增宽的QRS波
室颤、室扑
室扑:一过性。QRS-T波消失,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的心室扑动
室颤:QRS-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形状不一、大小不等、极不规则的心室颤动波
房室传导阻滞
I度
窦性P波之后均伴随QRS波
P-R新时期延长 >0.21(老年人>0.22)
II度
I型:P波规律出现;P-R间期呈进行性延长
II型:P波规律出现;QRS波成比例脱漏,形态一般正常或增宽畸形
III度
P波与QRS波无固定关系,P-P与R-R间距各有其固定的规律性
心房率>心室率,即P波频率高于QRS波频率
QRS波形态正常或宽大畸形
预激综合征
QRS波群前面出现预激波
PR间期<0.12秒
QRS波群宽大畸形>=0.12秒
继发性出现ST—T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