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章 词的初创与晚唐五代词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思维导图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自制的思维导图。如果反馈好,后期我会再上传其他章节。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词的初创与 晚唐五代词
词的起源
词从孕育、萌生到词体初步建立,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从隋代到初盛唐,传世作品有限,创作呈偶发、散在的状态。到中唐,有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较多诗人从事填词,这种文体的写作才从偶发走向自觉。
词于初盛唐即已在民间和部分文人中开始创作,中唐词体基本建立,晚唐以至五代,文人化程度加强,艺术趋于成熟。
词在唐五代时期通常称“曲子”或“曲子词”,在体制上,它有词调,多数分片,句式基本上为长短不齐的杂言,所配的是隋唐新起的燕(宴)乐。其乐曲主要是短小轻便的杂曲小唱。所用词调,共一百八十调左右。
敦煌词 写作时间大抵起自武则天末年,迄于五代。其中有温庭筠、李晔yè(唐昭宗)、欧阳炯词共五首,其余为无名氏之作。作者范围广泛,多属下层,创作数量很大,其中最重要的抄卷是《云谣集杂曲子》,收词30首,抄写时间不迟于后梁干化元年(911),比《花间集》的编定早出近三十年。
温庭筠与花间词人
《花间集》:后蜀赵崇祚于广政三年编成《花间集》十卷,选录18位“诗客曲子词”,凡500首。其中,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所写多是供歌筵酒席演唱的侧艳之词,描写女性的姿色、生活情状和内心生活,文采繁华,轻柔艳丽,婉媚雕饰,充溢着脂香腻粉的气味。这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以其作为词的集合体与文本范例的性质,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
花间词人:出现于晚唐五代时期,因《花间集》而得名。《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集,后蜀赵崇祚在其中选录了当时十八位作家的500篇作品。这些作家大都是蜀人或是流寓入蜀的,温庭筠、韦庄成就最高,他们在词风上大体相近,后世称之为“花间词人”或“花间词派”。内容多写花间月下、男女之情,相思之愁。主要风格是香软浓艳绵密。温庭筠被称作是“花间鼻祖”。
温庭筠—花间鼻祖:温词主人公的活动范围一般不出闺阁,作品风貌多数表现为秾艳细腻,绵密隐约。代表作《菩萨蛮》表现于给人的感官刺激,用诉诸感官的密集而艳丽的词藻,描写女性及其居处环境。
韦庄:韦庄的词清丽秀艳,温柔缠绵,但又有笔法清疏、抒情显直明朗之作。
温、韦对比:温词客观描绘,时或寓有沦落失意的苦闷,却非常隐约,只是唤起人一种深美的联想而已;韦词则直抒胸臆,显而易见。温词意象迭出,一两句能包含多层意蕴;韦词则一首词围绕一件事从容展开。温词绵密而韦词疏朗;温词雕饰而韦词自然。
李煜与南唐词人
南唐词人:指出现于五代时期南唐的一群词人。他们大都是帝王和大臣,多才多艺,有着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在追求花月歌酒的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外,更有着高雅的精神生活追求。写词以“娱宾遣兴”为宗旨,以“助欢佐乐”为目的,也有不少作品抒发了深广的忧患意识。主要代表人物是:冯延巳、李璟和李煜父子。
冯延巳:以相思离别、花柳风情为题材,但着力表现人物的心境意绪,造成多方面的启示与联想,或表达一种心境。
李璟:词中蕴含着深沉的忧患意识。
李煜
1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他那种亡国破家的不幸,非常感人。 2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词篇虽美,却是丽质天成,不靠容饰和词藻。 3一任真实情感倾泻,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
用词传达自己的感情世界,把词当做抒情文字,而不再是酒席宴前的应歌之作,发展了词的抒情性,开拓了词的境界,提升了词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