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资考点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都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那您知道教育的产生吗?本思维导图整理了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从古到今、从我国到西方进行系统的整理,主要是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特点和欧洲社会教育内容知识点,让你整体把握教育发展脉络便于记忆,适用于小学、初中、高中、教招科目二。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最早使用“教育”一词
孟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出于《孟子·尽心上》
把“教”和“育”做出解释
许慎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出自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
教育的概念
广义
社会教育
🌰到电影院看电影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狭义
教育活动/要素
主要矛盾
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
教育者
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教育影响/内容(教育媒介更严谨)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起着中介作用
教育内容
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以及教育环境等
教育者的知识
探讨经验
教育手段/形式
教和学的方式方法
物质手段:黑板、粉笔、多媒体等
教育基本矛盾
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教育者与教育内容
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与教育内容(最主要)
教育的起源
教育产生于人类生存需要
教育起源论
神话起源说(最古老)
朱熹
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正式以学术问题提出)
教育是动物生存的本能
标志着教育开始转向科学化
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
利托尔诺和沛西·能主张
心理起源说
模仿(孟禄)
🌰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
米丁斯基和凯洛夫
需要起源说
杨贤江、胡德海、孙培青、钱亦石
教育社会属性
永恒性
教育本身的职能
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
决定条件:教育具有两大社会功能 ①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 ②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工具
历史性
强调教育在不断发展变化
教育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统治阶级制度密切相关,并随之变化而变化发展的。
继承性
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历史时期的教育是对前一历史时期的教育的继承和发展
长期性
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虽然会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但是教育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
生产性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民族性
要根据本国的国情,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国家民族发展的办学之路
阶级性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奴隶社会
经济地位
等级性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学士”
封建社会
社会政治地位
终身性
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
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
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和教学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
教育>教学,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育的特点
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社会化的过程
原始社会教育特点
非独立性
原始性
平等性
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 等升内地房租
奴隶社会:六艺 阶级性 封建社会:四书五经 等级性
①等级性和阶级性
②非生产性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③内容形式单一(道统性)
④身份地位的象征性(主导地位)
⑤刻板性
方法:崇尚书本 死记硬背
⑥专制性
组织形式:个别教学
近代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国家化
②初等教育义务化
③教育世俗化
教育脱离宗教的统治,回归到世俗政权的手里
④教育法治化
现代教育的特点
终身化
朗格朗提出
满足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当今国际社会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教育思潮
全民化
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民主化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自主权扩大 灵活 自由
多元化(个性化)
培养目标
办学形式
公办、民办、互联网以及国外的教育机构
管理模式
教学内容
评价标准
教育技术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特征
1.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
2.教育开始逐步构建为一个多样的、开放的大系统
3.在教学上表现出革命性、创造性、灵活性和个性化的特征
最早实行义务教育制度的国家
德国
教育的发展历程
夏(奴隶社会初期)
有了学校教育形态 (教育相对独立形态形成的标志:学校的出现)
殷商
有考古材料(甲骨文)证明的最早的学校教育
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名称
西周
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周王朝建立)(体现阶级性)
学在官府 学术官守 以官为师 以吏为师
贵族学校
国学(中央)
乡学(地方)
六艺
礼(是包括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六艺的中心)、乐、射、御、书、数
春秋
官学衰微,私学(孔子)兴起(例:农民的孩子也能上学)
“儒”“墨”两家成为当时的显学
战国
稷下学宫(百家争鸣 学术自由)
奴隶时期
秦
之后为封建时期
汉
董仲舒提出: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兴汉学以养士 ③设太学和郡县学
文翁兴学体现了:西汉官学制度
私学
书馆(初级)
识字算数
经馆(高级)
儒家经学著作学习(儒学又称“经学”)
三国
晋
十六国
南北朝
国子学出现
隋
唐
官学(六学二馆体现了等级性)
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二馆:弘文馆、崇文馆
出现了书院(分官私两类)
科举制出现
五代十国
宋
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书院开始官学化(学院盛行)
科举制完备
元
明
以后科举考试开始异化,其固定格式是八股文(标志封建教育走向衰弱) (科举考试兴盛与明清两朝)
学塾
清
1905废科举开学堂
封建时期
欧洲奴隶社会教育
斯巴达教育
培养目标:军人和武士
教育内容:军事体育训练
雅典教育
培养目标:多方面发展人才
教育内容:政治 哲学 文学 艺术 体操
教育目的
使奴隶主的后代适应这种复杂的社会阶级斗争 强调身心和谐发展
欧洲封建社会教育
教会教育(中世纪最受重视)
目的:培养教士和僧侣
内容:“七艺”
“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主要
“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侧重自然科学 次要
骑士教育
目的:培养封建骑士
内容:骑士七技
骑马 游泳 击剑 打猎 投枪 下棋 吟诗
资本主义教育
二战后:“普及教育”
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