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小学教育心理学概述,包括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及任务,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小学教育心理学概述
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及任务
教育心理学学科性质
定义:
广: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学校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狭:学校教育情境中各种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特点
学科范畴:心理学与教育学交叉
学科任务: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交叉
学科属性: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
研究对象
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发展脉络、研究方法
小学生的学习心理
小学生的品德
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心理
教学情境下的教师心理
研究任务
研究小学教育过程中各方面的心理现象,为发展与完善学与教的理论提供心理学依据,同时也为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发展提供事实材料和科学的概括
揭示小学生的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策略,培养学习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的习惯,把握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培养以及知识技能的形成规律
教育心理学产生和发展
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原则
客观性原则
定义:教育心理学研究要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照事务发展的本来面目而探索其本质,机制和规律,充分尊重事实
注意
研究计划制定的客观性
资料收集与数据采集的客观性
结果处理与行为分析的客观性
教育性原则
在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应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一切教育研究都必须符合教育的要求,不能做出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伤害学生心理健康的事情。
系统性原则
从教育系统整体出发,全面探讨个体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避免片面、静止以及孤立地理解这些心理现象,对人的心理进行分层探讨,揭示出支配人的心理层次的规律,对教育中出现的心理现象做出动态分析,以探明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作用机制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子主题
一般与个别
内因与外因
纵向与横向
实践性原则
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现实情景出发,探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
教育心理学理论对教育实践有着依赖性和指导性
方法
观察法
在一定环境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试者言行举止进行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以此来判断被试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分类
观察者是否参加被观察者的活动: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
观察内容: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观察时间: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观察方式: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优缺点
优点:①直接获得的比较真实的材料;②资料信息比较丰富,被试的表现更自然,研究结果不会受到污染;③及时性,能搜集到一些无法言表的材料;④适用面广。
缺点:①被试的反应具有偶发性;②难以控制其他五官因素的影响;③得到相关性结论。
调查法
访谈调查法
优点:针对性强,灵活方便,并且真实可靠,便于深入了解人或事件的多种内部和外部原因。
缺点:①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②需要研究人员具有较为丰富的访谈经验,能根据访谈对象的回答进行灵活应变;③调查范围比较窄一次只能对几个对象进行访谈。
电话或网络调查法
优点:①方便省事,能节约调查时间,并且能调查较多的人;②此方法能减少被调查者对调查者的防御,因而获得的资料较为真实可靠。
缺点:①不能采用多种方式详细询问和解释问题;②调查者不能及时觉察到被调查的情绪变化,因而不能根据被调查者的变化而调整问题;③仅适用于电话普及的人或熟悉上网的人,调查对象有一定限制。
问卷调查法
优点:①简单方便,能在同一时间收集到大量的样本数据,使得研究对象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能够克服小样本不具有推广性的缺点;②获得第一手的资料,比较直接,针对性强同时能测试出被试的心理状况,同质被试可以进行反复测量。
缺点:①被试的主观性过强,需要被试对调查研究真诚作答,有些被试容易受自卫心理的影响而不愿意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②社会称许性过强,被试可能会根据社会所期望的方向作答,导致研究结果失真;③需要被试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能力和文字能力,问卷法的设计比较复杂,相对于观察法更加困难,问卷法在信度和效度上都存在质疑,并不一定能准确反映被试内心真实的状态。
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
在日常教育学习环境中,按照研究目的,控制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心理活动表现的研究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
在特定的实验室环境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仪器来探讨某些心理现象的方法
优
缺
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丰富教育心理学理论
为了解学生心理提供理论支持
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促进小学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