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疟原虫
疟原虫知识点总结,内容涵盖形态,生活史,防治,流行,诊断。免疫,致病。适用于医学生的小伙伴复习备考~
编辑于2023-02-25 22:45:45 湖北省疟原虫
概念: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原生生物,在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内寄生的疟原虫。最常见可寄生于人类的有4种,现在诺氏疟原虫已被列为第5种
形态
疟原虫的基本构造为核、胞质、胞膜和 疟色素
用瑞氏或姬氏染液染色后
核呈紫红色
胞质为天蓝至深蓝色
疟色素呈棕黄色、棕褐色或黑褐色
间日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形态
环状体(早期滋养体、小滋养体)
胞核小、胞质少、中间有空泡、虫体多呈环状,直径约红细胞1/3
红细胞: 暂无明显变化
大滋养体(晚期滋养体)
胞核增大 、胞质增多、 有时伸出伪足、开始出现疟色素
红细胞: 体积胀大 、 颜色变浅、出现薛氏小点
未成熟裂殖体
胞核开始分裂、胞质增多,虫体变圆,胞质内空泡消失,疟色素开始集中
红细胞: 体积胀大 、 颜色变浅、出现薛氏小点
成熟裂殖体
核反复分裂(12-24个)、胞质随之分裂、核被胞质包裹成为裂殖子
成熟裂殖体最终会胀破红细胞,裂殖子散出,继续侵入新的红细胞。
雌雄配子体
经数代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后,部分裂殖子进入新的红细胞后不再进行裂体增殖,核增大不再分裂,胞质增多而无伪足,发育为雌雄配子体,进入有性生殖阶段。
雄配子体:虫体较小 胞质稀薄 核疏松而位于虫体中央 疟色素少而细小
雌配子体:虫体较大,胞质致密、核致密而偏于虫体一侧,疟色素多而粗大
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形态
外周血中仅能查见:环状体和成熟配子体。
环状体
核1~2个,红色
环纤细,直径约红细胞1/5
一个红细胞内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原虫寄生,虫体常位于红细胞边缘。
配子体
雌配子体
新月形,两端较尖,胞质蓝色
核致密,深红色,位于中央
疟色素黑褐色,分布核周围
雄配子体
腊肠形,两端钝圆,胞质蓝而略带红色
核疏松,淡红色,位于中央
疟色素分布核周围
生活史
疟原虫生活史复杂,既有有性生殖又有无性生殖,需要人和按蚊两个宿主
在人体内发育
红细胞外期
子孢子随蚊唾液入血—侵入人体的肝细胞—(裂体增殖)—(一部分变成休眠子)红细胞外期裂殖体—出芽方式从肝细胞溢出—侵入红细胞(进入红内期)
速发型子孢子
当子孢子进入肝细胞后,继续发育完成红细胞外期的裂体增殖,与初发有关
迟发型子孢子
经过6~12月的休眠才完成红细胞外期的裂体增殖,与复发有关
红细胞内期(与疾病发作有关)
裂殖体(从肝细胞溢出)—环状体(侵入红细胞)—大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几代裂体增殖后侵入新红细胞,配子体形成(有性生殖开始)—环状体(新红细胞)
小结
配子体如不被按蚊吸入,在人体内经30~60 天即变性被清除
裂殖子侵入红细胞过程
裂殖子通过特异部位识别和附着于红细胞膜表面受体
红细胞膜在环绕裂殖子处凹入形成纳虫空泡
裂殖子入侵完成后纳虫空泡密封
疟原虫对红细胞有选择性寄生
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网织红细胞
三日疟原虫:较衰老红细胞
恶性疟原虫:各发育时期的红细胞
蚊体内发育: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
雌配子体、雄配子体—(进入蚊壁)雌配子、雄配子—(受精)合子—(数小时后)动合子—(穿过胃壁到达胃基底膜下)—卵囊—(孢子增殖)子孢子—(经血淋巴)成熟子孢子(蚊唾液腺内)
生活史要点
感染阶段:子孢子
感染方式:按蚊接种;经输血感染;经胎盘
人体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
终宿主:按蚊(有性生殖)
中间宿主:人
在红细胞内发育时间
间日疟:48h
三日疟:72h
恶性疟:36~48h
卵型疟:48h
防治
查治病人
RBC外期――伯喹
RBC内期――氯喹、青蒿素
配子体――伯喹
抗复发――乙胺嘧啶+伯喹
预防药物――氯喹
乙胺嘧啶+磺胺多辛
保护易感人群
疫苗预防
防蚊灭蚊
监测
流行
传染源
外周血中存在成熟配子体的病人(蚊媒)
感染性血(输血)
传播媒介:桉蚊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某些遗传因素对某种疟原虫表现出不感受性、高疟区婴儿可从母体获得一定的抵抗力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以温度及雨量最为重要。(适宜)
社会因素 政治、经济、文化、卫生水平、人口流动及人类的社会活动等,直接或间接地与疟疾的流行和传播有关
诊断
病原学检查
血膜染色镜检
取外周血制作厚、薄血膜
薄血膜
疟原虫形态完整
被感染红细胞未被破坏
容易识别和鉴别虫种
原虫密度低时,容易漏检
厚血膜
易检获
红细胞溶解
原虫形态有所改变
虫种鉴别较困难
姬氏或瑞氏染剂染色 镜检
选择适宜的采血时间
恶性疟在发作前半小时至发作时(环+配)其他三种,红内期均可,采血时间不受限制
免疫学诊断
循环抗体检测
循环抗原检测
分子生物学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PCR)
敏感性高 操作简便
套式PCR系统
核酸探针
用于恶性疟原虫的检测
敏感性高
免疫
先天抵抗力
先天性抵抗力由遗传所决定,无需感染即已存在
缺乏血型糖蛋白A的红细胞,对恶性疟原虫侵入敏感性降低
人Duffy阴性血型的红细胞能抵抗诺氏、间日疟原虫的侵入
镰状细胞血红蛋白(Hbs)对恶性疟原虫有抵抗作用
G6PD 缺乏的儿童可以免遭重症恶性疟疾
获得性免疫
人们在疟疾诱导后发生有效的免疫
免疫为种特异性,对异种疟原虫的攻击基本上无保护作用。用同源疟原虫株攻击时,保护作用最大,对同种的异源虫株保护也明显
体液免疫 : lgG、IgM
带虫免疫
人类受疟原虫感染后,多能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能抵抗同种疟原虫的再感染,但同时其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这种免疫状态称为带虫免疫
免疫逃避主要机制
寄生部位:肝细胞内、红细胞内;恶性疟原虫经过几代裂体增殖后,隐匿于内脏微血管内皮
抗原变异与抗原多态性
抗原变异与抗原多态性
疟疾疫苗
子孢子疫苗、肝期疫苗(红外期疫苗)、无性血液期疫苗(红内期疫苗及裂殖子疫苗)、有性期疫苗(配子疫苗,传播阻断性疫苗)
致病
潜伏期
概念:疟原虫子孢子侵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间隔时间
红外期原虫发育的时间(肝细胞内)
红内期原虫经几代裂体增殖达到一定数量所需的时间
潜伏期的长短
种株
子孢子数量
机体的免疫力
服用抗疟药能延长潜伏期
疟疾发作
红内期裂体增殖所致
典型发作表现: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冷热交替)
致病机制
大量增殖子+原虫代谢产物+红细胞碎片—进入血液—被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刺激后产生)内源性热源质+原虫代谢产物—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发热—出汗—退热
发作具有周期性(与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
疟疾的再燃和复发
宿主抵抗力下降、特异性免疫力的下降、疟原虫的抗原变异
再燃: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称为疟疾的再燃
复发:指疟疾初发患者红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未经蚊媒传播感染,经过数周至年余,又出现疟疾发作
贫血
疟疾患者的贫血程度常超过疟原虫直接破 坏红细胞的程度
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
脾功能亢进,巨噬细胞增生,吞噬大量正常的红细胞
免疫病理的损害:疟原虫寄生时,使红细胞隐蔽的抗原暴露,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补体 红细胞膜具有自身免疫原性,红细胞溶解或被巨噬细胞吞噬
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凶险型疟疾
来势凶猛,若不能及时诊治,死亡率高
症状:持续高热、抽搐、昏迷、重症贫血、肾功能衰竭等
凶险型疟疾绝大多数由恶性疟原虫所致
多发于儿童、无免疫力的旅游者和流动人口
其他
疟性肾病、肝损伤、胃肠道症状
19药护麻醉三班201910022140 方友财
疟原虫
概念: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原生生物,在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内寄生的疟原虫。最常见可寄生于人类的有4种,现在诺氏疟原虫已被列为第5种
形态
疟原虫的基本构造为核、胞质、胞膜和 疟色素
用瑞氏或姬氏染液染色后
核呈紫红色
胞质为天蓝至深蓝色
疟色素呈棕黄色、棕褐色或黑褐色
间日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形态
环状体(早期滋养体、小滋养体)
胞核小、胞质少、中间有空泡、虫体多呈环状,直径约红细胞1/3
红细胞: 暂无明显变化
大滋养体(晚期滋养体)
胞核增大 、胞质增多、 有时伸出伪足、开始出现疟色素
红细胞: 体积胀大 、 颜色变浅、出现薛氏小点
未成熟裂殖体
胞核开始分裂、胞质增多,虫体变圆,胞质内空泡消失,疟色素开始集中
红细胞: 体积胀大 、 颜色变浅、出现薛氏小点
成熟裂殖体
核反复分裂(12-24个)、胞质随之分裂、核被胞质包裹成为裂殖子
成熟裂殖体最终会胀破红细胞,裂殖子散出,继续侵入新的红细胞。
雌雄配子体
经数代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后,部分裂殖子进入新的红细胞后不再进行裂体增殖,核增大不再分裂,胞质增多而无伪足,发育为雌雄配子体,进入有性生殖阶段。
雄配子体:虫体较小 胞质稀薄 核疏松而位于虫体中央 疟色素少而细小
雌配子体:虫体较大,胞质致密、核致密而偏于虫体一侧,疟色素多而粗大
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形态
外周血中仅能查见:环状体和成熟配子体。
环状体
核1~2个,红色
环纤细,直径约红细胞1/5
一个红细胞内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原虫寄生,虫体常位于红细胞边缘。
配子体
雌配子体
新月形,两端较尖,胞质蓝色
核致密,深红色,位于中央
疟色素黑褐色,分布核周围
雄配子体
腊肠形,两端钝圆,胞质蓝而略带红色
核疏松,淡红色,位于中央
疟色素分布核周围
生活史
疟原虫生活史复杂,既有有性生殖又有无性生殖,需要人和按蚊两个宿主
在人体内发育
红细胞外期
子孢子随蚊唾液入血—侵入人体的肝细胞—(裂体增殖)—(一部分变成休眠子)红细胞外期裂殖体—出芽方式从肝细胞溢出—侵入红细胞(进入红内期)
速发型子孢子
当子孢子进入肝细胞后,继续发育完成红细胞外期的裂体增殖,与初发有关
迟发型子孢子
经过6~12月的休眠才完成红细胞外期的裂体增殖,与复发有关
红细胞内期(与疾病发作有关)
裂殖体(从肝细胞溢出)—环状体(侵入红细胞)—大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几代裂体增殖后侵入新红细胞,配子体形成(有性生殖开始)—环状体(新红细胞)
小结
配子体如不被按蚊吸入,在人体内经30~60 天即变性被清除
裂殖子侵入红细胞过程
裂殖子通过特异部位识别和附着于红细胞膜表面受体
红细胞膜在环绕裂殖子处凹入形成纳虫空泡
裂殖子入侵完成后纳虫空泡密封
疟原虫对红细胞有选择性寄生
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网织红细胞
三日疟原虫:较衰老红细胞
恶性疟原虫:各发育时期的红细胞
蚊体内发育: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
雌配子体、雄配子体—(进入蚊壁)雌配子、雄配子—(受精)合子—(数小时后)动合子—(穿过胃壁到达胃基底膜下)—卵囊—(孢子增殖)子孢子—(经血淋巴)成熟子孢子(蚊唾液腺内)
生活史要点
感染阶段:子孢子
感染方式:按蚊接种;经输血感染;经胎盘
人体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
终宿主:按蚊(有性生殖)
中间宿主:人
在红细胞内发育时间
间日疟:48h
三日疟:72h
恶性疟:36~48h
卵型疟:48h
防治
查治病人
RBC外期――伯喹
RBC内期――氯喹、青蒿素
配子体――伯喹
抗复发――乙胺嘧啶+伯喹
预防药物――氯喹
乙胺嘧啶+磺胺多辛
保护易感人群
疫苗预防
防蚊灭蚊
监测
流行
传染源
外周血中存在成熟配子体的病人(蚊媒)
感染性血(输血)
传播媒介:桉蚊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某些遗传因素对某种疟原虫表现出不感受性、高疟区婴儿可从母体获得一定的抵抗力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以温度及雨量最为重要。(适宜)
社会因素 政治、经济、文化、卫生水平、人口流动及人类的社会活动等,直接或间接地与疟疾的流行和传播有关
诊断
病原学检查
血膜染色镜检
取外周血制作厚、薄血膜
薄血膜
疟原虫形态完整
被感染红细胞未被破坏
容易识别和鉴别虫种
原虫密度低时,容易漏检
厚血膜
易检获
红细胞溶解
原虫形态有所改变
虫种鉴别较困难
姬氏或瑞氏染剂染色 镜检
选择适宜的采血时间
恶性疟在发作前半小时至发作时(环+配)其他三种,红内期均可,采血时间不受限制
免疫学诊断
循环抗体检测
循环抗原检测
分子生物学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PCR)
敏感性高 操作简便
套式PCR系统
核酸探针
用于恶性疟原虫的检测
敏感性高
免疫
先天抵抗力
先天性抵抗力由遗传所决定,无需感染即已存在
缺乏血型糖蛋白A的红细胞,对恶性疟原虫侵入敏感性降低
人Duffy阴性血型的红细胞能抵抗诺氏、间日疟原虫的侵入
镰状细胞血红蛋白(Hbs)对恶性疟原虫有抵抗作用
G6PD 缺乏的儿童可以免遭重症恶性疟疾
获得性免疫
人们在疟疾诱导后发生有效的免疫
免疫为种特异性,对异种疟原虫的攻击基本上无保护作用。用同源疟原虫株攻击时,保护作用最大,对同种的异源虫株保护也明显
体液免疫 : lgG、IgM
带虫免疫
人类受疟原虫感染后,多能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能抵抗同种疟原虫的再感染,但同时其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这种免疫状态称为带虫免疫
免疫逃避主要机制
寄生部位:肝细胞内、红细胞内;恶性疟原虫经过几代裂体增殖后,隐匿于内脏微血管内皮
抗原变异与抗原多态性
抗原变异与抗原多态性
疟疾疫苗
子孢子疫苗、肝期疫苗(红外期疫苗)、无性血液期疫苗(红内期疫苗及裂殖子疫苗)、有性期疫苗(配子疫苗,传播阻断性疫苗)
致病
潜伏期
概念:疟原虫子孢子侵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间隔时间
红外期原虫发育的时间(肝细胞内)
红内期原虫经几代裂体增殖达到一定数量所需的时间
潜伏期的长短
种株
子孢子数量
机体的免疫力
服用抗疟药能延长潜伏期
疟疾发作
红内期裂体增殖所致
典型发作表现: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冷热交替)
致病机制
大量增殖子+原虫代谢产物+红细胞碎片—进入血液—被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刺激后产生)内源性热源质+原虫代谢产物—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发热—出汗—退热
发作具有周期性(与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
疟疾的再燃和复发
宿主抵抗力下降、特异性免疫力的下降、疟原虫的抗原变异
再燃: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称为疟疾的再燃
复发:指疟疾初发患者红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未经蚊媒传播感染,经过数周至年余,又出现疟疾发作
贫血
疟疾患者的贫血程度常超过疟原虫直接破 坏红细胞的程度
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
脾功能亢进,巨噬细胞增生,吞噬大量正常的红细胞
免疫病理的损害:疟原虫寄生时,使红细胞隐蔽的抗原暴露,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补体 红细胞膜具有自身免疫原性,红细胞溶解或被巨噬细胞吞噬
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凶险型疟疾
来势凶猛,若不能及时诊治,死亡率高
症状:持续高热、抽搐、昏迷、重症贫血、肾功能衰竭等
凶险型疟疾绝大多数由恶性疟原虫所致
多发于儿童、无免疫力的旅游者和流动人口
其他
疟性肾病、肝损伤、胃肠道症状
19药护麻醉三班201910022140 方友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