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罗伯特·波义耳
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整理了第一个科学的元素定义、发展了古代的微粒说、波义耳定律、酸碱指示剂、磷的研究的内容,一起来看吧!
编辑于2023-02-27 20:40:47 河南罗伯特·波义耳
第一个科学的元素定义
用实验证明,黄金不怕火烧,不会被火分解,更不会在火的作用下生成盐、硫或汞;但它可以跟其它金属融在一起变成合金,还可以熔解在王水里,而且所得到的产物经过适当处理黄金又可以恢复原性重现出来
他实验得出把砂子和灰碱两种东西混合在一起,经过加热可以熔化成透明的玻璃;生成的玻璃再也不会分解成土、水等东西
把灰碱和油脂烧煮会变成肥皂,但将肥皂加热所得到的产物却是跟碱和油脂完全不同的渣块
不少的化学变化都可以说明,同一物质经过不同处理可以转变成其它各种东西。这说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是复杂的
即不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四元素(气、水、土、火),也不是医药学家帕拉塞斯所说的三元素(盐、硫、汞)
在冶金和金属加工业中,金属锻烧以后所得的灰渣比金属还重的现象,决不是金属分解以后留下的元素,而得到的是比金属本身更复杂的物质
给元素下了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元素应当是某些不同任何其他物质所构成的原始的和简单的物质或完全纯净的物质","是具有一定确定的、实在的、可觉察到的实物,他们应是同一般化学方法不能再分解为更简单的某些实物
发展了古代的微粒说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17世纪微粒说的代表人物:发展,牛顿、胡克、波义耳
光线通过棱镜而折射的问题
他根据盐能溶于水而不能溶于油或汞,但黄金能溶于汞而不能溶于水和油,硫能溶于油而不能溶于水或汞等现象,认为应该在微粒说上面添加一些别的东西以补充其内容
他设想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各种不同形态和大小,并以不同的方式运动,或者相互固定在各种不同的次序和排列上,并在它们的细孔里保持着某些流出物或发散物
波义耳定律
1662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定律"
第一个描述气体运动的数量公式,为气体的量化研究和化学分析奠定了基础
首先研究的对象是空气
通过对空气物理性质的研究,特别是真空实验,他认识到真空所产生的吸力乃是空气的压力。他做了一系列实验来考察空气的压力和体积的关系,并推导出空气的压力和它所占体积之间的数学关系
即在定量定温下,理想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压力成反比。
公式:V=k/P V是指气体的体积,P指压强,k为一常数量 这个公式又可以继续推导,理想气体的体积与圧强的乘积成为一定的常数,即:PV=k 如果在温度相同的状态下,A、B两种状态下的气体关系式可表示成:PAVA=PBVB 习惯上,这个公式会写成:p2=p1V1/V2
酸碱指示剂
放在实验室内的紫罗兰,被溅上了浓盐酸,发现深紫色的紫罗兰变成了红色的,促使他进行了许多花木与酸碱相互作用的实验
发现了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作用都能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
用石蕊浸液把纸浸透,然后烤干,这就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磷的研究
根据"磷的重要成分,乃是人身上的某种东西"的观点,从动物尿中提取了磷
磷只在空气存在时才发光;磷在空气中燃烧形成白烟,这种白烟很快和水发生作用,形成的溶液呈酸性,这就是磷酸
把磷与强碱一起加热,会得到某种气体(磷化氢),这种气体与空气接触就燃烧起来,并形成缕缕白烟。
关于磷元素性质的最早介绍
错失质量守恒定律:1663年,波义耳将金属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冷却后称量时打开了盖,导致空气进入,最后的结论是物质的总质量增加了
在实验中,波义耳发现从硝酸银中沉淀出来的白色物质,如果暴露在空气中,就会变成黑色。这一发现,为后来人们把硝酸银、氯化银、溴化银用于照相术上,做了先导性工作。
《关于空气弹性及其物理力学的新实验》中,他明确地提出:"空气的压强和它的体积成反比"
为了确定科学的化学,波义耳考虑到首先要解决化学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元素
给化学元素提出了科学的定义,为人类研究物质的组成指明了方向。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他并没有明确指出那些物质是真正的元素,而且仍然把火、水、气等当作元素
恩格斯高度评价说:"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直到现在,波义耳所确定的化学研究的目的,对化学的研究和发展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研究过气体物理学、气象学、热学、光学、电磁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工艺、物质结构理论以及哲学、神学。其中成就突出的主要是化学
认为研究化学的目的不是醉心于炼金术和医药,而是在于认识物质的本性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Robert Boyle 1627.1.25-1691.12.30
罗伯特·波义耳
第一个科学的元素定义
用实验证明,黄金不怕火烧,不会被火分解,更不会在火的作用下生成盐、硫或汞;但它可以跟其它金属融在一起变成合金,还可以熔解在王水里,而且所得到的产物经过适当处理黄金又可以恢复原性重现出来
他实验得出把砂子和灰碱两种东西混合在一起,经过加热可以熔化成透明的玻璃;生成的玻璃再也不会分解成土、水等东西
把灰碱和油脂烧煮会变成肥皂,但将肥皂加热所得到的产物却是跟碱和油脂完全不同的渣块
不少的化学变化都可以说明,同一物质经过不同处理可以转变成其它各种东西。这说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是复杂的
即不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四元素(气、水、土、火),也不是医药学家帕拉塞斯所说的三元素(盐、硫、汞)
在冶金和金属加工业中,金属锻烧以后所得的灰渣比金属还重的现象,决不是金属分解以后留下的元素,而得到的是比金属本身更复杂的物质
给元素下了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元素应当是某些不同任何其他物质所构成的原始的和简单的物质或完全纯净的物质","是具有一定确定的、实在的、可觉察到的实物,他们应是同一般化学方法不能再分解为更简单的某些实物
发展了古代的微粒说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17世纪微粒说的代表人物:发展,牛顿、胡克、波义耳
光线通过棱镜而折射的问题
他根据盐能溶于水而不能溶于油或汞,但黄金能溶于汞而不能溶于水和油,硫能溶于油而不能溶于水或汞等现象,认为应该在微粒说上面添加一些别的东西以补充其内容
他设想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各种不同形态和大小,并以不同的方式运动,或者相互固定在各种不同的次序和排列上,并在它们的细孔里保持着某些流出物或发散物
波义耳定律
1662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定律"
第一个描述气体运动的数量公式,为气体的量化研究和化学分析奠定了基础
首先研究的对象是空气
通过对空气物理性质的研究,特别是真空实验,他认识到真空所产生的吸力乃是空气的压力。他做了一系列实验来考察空气的压力和体积的关系,并推导出空气的压力和它所占体积之间的数学关系
即在定量定温下,理想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压力成反比。
公式:V=k/P V是指气体的体积,P指压强,k为一常数量 这个公式又可以继续推导,理想气体的体积与圧强的乘积成为一定的常数,即:PV=k 如果在温度相同的状态下,A、B两种状态下的气体关系式可表示成:PAVA=PBVB 习惯上,这个公式会写成:p2=p1V1/V2
酸碱指示剂
放在实验室内的紫罗兰,被溅上了浓盐酸,发现深紫色的紫罗兰变成了红色的,促使他进行了许多花木与酸碱相互作用的实验
发现了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作用都能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
用石蕊浸液把纸浸透,然后烤干,这就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磷的研究
根据"磷的重要成分,乃是人身上的某种东西"的观点,从动物尿中提取了磷
磷只在空气存在时才发光;磷在空气中燃烧形成白烟,这种白烟很快和水发生作用,形成的溶液呈酸性,这就是磷酸
把磷与强碱一起加热,会得到某种气体(磷化氢),这种气体与空气接触就燃烧起来,并形成缕缕白烟。
关于磷元素性质的最早介绍
错失质量守恒定律:1663年,波义耳将金属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冷却后称量时打开了盖,导致空气进入,最后的结论是物质的总质量增加了
在实验中,波义耳发现从硝酸银中沉淀出来的白色物质,如果暴露在空气中,就会变成黑色。这一发现,为后来人们把硝酸银、氯化银、溴化银用于照相术上,做了先导性工作。
《关于空气弹性及其物理力学的新实验》中,他明确地提出:"空气的压强和它的体积成反比"
为了确定科学的化学,波义耳考虑到首先要解决化学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元素
给化学元素提出了科学的定义,为人类研究物质的组成指明了方向。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他并没有明确指出那些物质是真正的元素,而且仍然把火、水、气等当作元素
恩格斯高度评价说:"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直到现在,波义耳所确定的化学研究的目的,对化学的研究和发展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研究过气体物理学、气象学、热学、光学、电磁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工艺、物质结构理论以及哲学、神学。其中成就突出的主要是化学
认为研究化学的目的不是醉心于炼金术和医药,而是在于认识物质的本性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Robert Boyle 1627.1.25-169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