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师与学生(1)
教师与学生-教资考试的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教师与学生
1. 教师概述
专职人员
根本任务:教书育人
2. 教师职业性质
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1966年10月《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职业
3. 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
专业地位(内在标准)
经济地位(最直接体现)
政治地位
职业声望
4. 教师的职业形象
道德形象——最基本形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文化形象——核心因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人格形象——学生亲近教师的首要因素
5. 教师的作用
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桥梁和纽带。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关键作用。
人的潜能的开发者——促进作用。
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主导作用。
6. 教师专业发展历史
非职业化
职业化——私学出现
专门化
法国拉萨儿在兰斯创办 世界上最早师范教育机构在法国
我国最早——1897年盛宣怀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专业化
7. 教师职业劳动特点
复杂性与创造性
复杂性表现在①任务的多样性②目的的全面性③对象的差异性
创造性表现在①首先在因材施教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③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的培养:教学+反思+实践
长期性与间接性
连续性与广延性
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性
主体性和示范性
8. 教师职业角色
传道者
授业解惑者
管理者
家长代理人朋友
学习者、学者
研究、反思者
示范者角色
课程开发和研究者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9.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心理素养
高尚的师德
愉悦的情感
良好的人际关系
健康的心理
能力素养
教育教学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知识素养
精深的学科专业素养(本体性知识)
广博的文化修养(一般性知识)
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
政治理论修养
道德素养
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事业
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核心、试金石、灵魂)
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对待自己——为人师表
10. 教师专业发展
专业发展途径
师范教育(起点)
入职培训
在职培训
自我教育(自我反思是核心)
同伴互助
教师专业化的实现
专业发展的概念:是从一个新手教师逐渐发展到教育型教师或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专业发展的内容: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能力的提高(外在表现,核心)、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专业自我的形成
专业发化的实现
国家和政府:①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和保障 ②制定法律法规 ③ 提供经济保障
教师个人主观努力:①勤于反思②善于学习③恒于研究④勇于实践
专业发展的内容
专业理想的建立(是个体专业发展的精神内涵,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专业自我的形成
专业能力的提高(在外表现和评价,核心)
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影响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做好教师的第一素养、是教学行为的灵魂和支点)
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教师的人格特征
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