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特殊教育的概述
特殊教育的概述梳理,包含特殊教育的过程、特殊教育的学科基础、特殊教育的原则、特殊教育的体系与模式以及特殊教育的意义,本专业和有兴趣的朋友们不要错过。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特殊教育的概述
特殊教育的过程
1. 预防
开展婚前教育
开展有关优生优育的知识宣传
加强孕妇产前检查
加强孕妇产后的医疗保健工作
2. 诊断
教育诊断是特殊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首要环节。
3. 教育与训练
教育训练过程是特殊教育全过程的核心部分。
4. 就业培训
培养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解决残疾儿童和青少年将来的劳动就业问题。
特殊教育的原则
1. 早期教育原则
对特殊儿童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教育和早期干预与训练。
2. 补偿教育原则
针对特殊儿童不同的身心特点,尽量用健全器官来代替受损器官的组织功能。充分地发挥儿童的内在潜能,增加特殊儿童的适应能力。
3. 个别化教育原则
首先要确定特殊儿童的教育训练目标和方法,然后再根据他们不同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因材施教。
4. 系统教育原则
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来考虑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
特殊教育的意义
1. 更好地体现教育平等的权利。
2. 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3. 使残疾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4. 更好地对儿童实行因材施教。
5. 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
特殊教育的体系与模式
以特殊教育结构为主体的特殊教育体系(我国为主)
层次
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一般中等教育,专业特殊教育
多种教育形式构成的特殊教育体系
特点
1. 体现在普通教育环境中学习的特殊学生数量多于在特殊教育环境中学习的特殊学生数量。
2. 将普通教育环境视为对特殊学生限制最少,而特殊教育环境被视为限制最多。
3. 双向互动,特殊学生可以向高一层或低一层教育安置形式转换。
这是双流向多层次教育安置模式的表现形式。“双流向模式”是理想化的等级教育体系,理论上违背教育平等的理念,实践上可操作性低。
具体的教育机构
1. 寄宿制教养机构、家庭
2. 全日制特殊教育学校
3. 特殊班
4. 资源教室
5. 全日制普通班
6. 资源教师,巡回指导教师
融合教育模式(1968年)
融合教育分为完全融合和部分融合,完全融合是指对特殊儿童进行全日制的普通教室安置。部分融合即让特殊儿童部分学习时间在普通教室学习。
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探索出了随班就读模式(1987年),它也属于融合教育。随班就读模式不仅没有违背融合教育思想,反而丰富了融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并为其他情况类似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全纳性特殊教育体系(1994年)
全纳教育倡导一种零拒绝的哲学,倡导教育要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而不论他们有无或有何种困难和差异。 主体:所有的普通学校。 特殊学校的作用:资源中心,指导中心。 流派:完全全纳派和部分全纳派。 总结:完全全纳派的观点过于极端,在道德上高高在上,在教学实践中却很难实现。
特殊教育的学科基础
普通教育学
心理学
医学
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