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法治理论总结大纲
2022法考主观题法治理论背诵知识点总结——来源马峰老师,包含了法治思想形成发展及重大意义、核心要义、实践要求等内容,适合法学生备考。
编辑于2023-03-07 00:50:21 广东法治思想
形成发展及重大意义
时代背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形成发展的逻辑
历史逻辑
对规律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开辟了法治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
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新发展、新飞跃;
反映了创新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内在逻辑要求
实践要求
在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之中完善形成,并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丰富
鲜明特色
原创性
不断拓展新视野、提出新命题、作出新论断、形成新概括
系统性
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
时代性
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法治建设向哪里走、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性问题
人民性
推动把体现人民的利益、反映人民的愿望、维护人民的权益、增进人民的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领域
实践性
以破解法治实践难题为着力点,解决了许多长期思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重大意义
官方评价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对党领导的法治建设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旗帜
万能价值
坚持贯彻落实***法治思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坚持贯彻落实***法治思想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坚持贯彻落实***法治思想也是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坚持贯彻落实***法治思想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核心要义
政治方向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根本保证、本质特征)
定性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
原因
是由全面依法治国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也是由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性决定的
途径
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
定性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立场
途径
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
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贯穿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依法保障人民权益——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唯一选择)
定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
要义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坚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本质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战略布局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首要任务)
定性
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
途径
坚持依宪治国——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工作,科学回答了宪法如何更好促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性问题
坚持依宪执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执政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执政方式的科学把握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的前提,也是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深入开展宪法宣传交易
坚持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定性
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途径
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坚持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与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依法治网
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总目标和总抓手+五个子系统)
定性
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总抓手
途径
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坚持立法先行;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最核心的是健全宪法实施体系
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包括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
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全面贯彻党的领导(政治保障),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人才队伍保障)
建设晚上的党内法规体系——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利保障
重点任务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系统工程)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
法治国家是法制建设的目标
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主体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重要环节)
定性
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成为指引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十六字方针”
途径
推进科学立法
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完善立法体制
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推进严格执法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坚持严格规范公证文明执法
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推进公正司法
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推进严格司法,坚持依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
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推进全民守法
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加强普法教育和普法宣传
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迫切需要)
定性
全面依法治国的迫切任务
途径
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
加强对外法治交流合作——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持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法治保障
保障条件
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定性
是国家治理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
途径
加强法治专门队伍建设
完善法律职业准入、资格、管理制度
完善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制度
加强立法工作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人才常态化交流机制
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和基层队伍建设
健全法官、检察官员额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法治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完善职业保障体系
健全依法履职免责等制度
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加强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定性
领导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
途径
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职责
实践要求
充分发挥法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以法治保障经济发展
以法治保障政治稳定
以法治保障文化繁荣
以法治保障社会和谐
以法治保障生态良好
正确认识和处理全面依法治国一系列重大关系
政治和法治
党和法的关系是政治和法治关系的集中反映
“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伪命题
“权大还是法大”是一个真命题
党的政策是法律的先导和指引
改革和法治
在法治下推动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确保改革和法治实现良性互动
通过改革和法治推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和道德的教化作用
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
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
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
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
依规管党治党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和政治保障
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
完善党内法规体系
坚持依规治党带动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