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学习笔记
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探索》知识框架梳理,从农民群众风暴的起落、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三个方面了解各个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所做出的努力~
必看!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本图将从这几个方面为你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内容丰富详细,条理清晰,值得收藏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我们大学必修的一门课程。尤其是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知识点众多,背记困难。今天给大家分享作者自用整理的思维导图,内容详尽,考试复习必备,赶快收藏起来吧,喜欢的话可以点个赞噢!
干货满满!下面的这一份思维导图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内容的大体框架,包括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三部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农民群众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历史背景
封建地主的地租剥削
封建政府的沉重赋税
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掠夺
代表人物:洪秀全及拜上帝教
发展历程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851年1月至1853年3月)
达到全盛时期(1856年上半年)
由盛转衰,再到失败(1856年至1864年)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冬)和《资政新篇》
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的失败
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打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规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太平天国领导人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缺乏理性的认识。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洋务运动
洋务派的形成
首领:恭亲王奕䜣
成员: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等
目标:“自强”“求富”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由冯桂芬提出)
重要基地:上海(南)天津(北)
洋务派举办洋务是从近代军用工业着手
目的: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为了加强海防、边防,抵御外国侵略。
洋务新政的兴办
一是兴办近代企业(包括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
二是建立新式海陆军
三是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传播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具有封建性
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管理具有腐朽性
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又多方阻挠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主要行动
向皇帝上书——“公车上书”(1895年,揭开维新变法的序幕)
著书立说
介绍外国的变法
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
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
(《劝学篇》是洋务派对抗维新变法的代表作)
论战围绕: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展开论战。
意义: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1898.6.11)
1898年9月28日,“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被杀于北京。戊戌维新运动宣告失败。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戊戌维新运动自身的弱点和局限性表现为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脱离人民群众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教训
意义: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显示了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政治朝气,表达了这一新兴阶级的政治追求。
失败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