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管理基础知识 第五章 控制
管理基础知识 第五章 控制知识梳理,内容包含控制的含义、控制的基本条件、控制的特点、控制的功能、控制过程、控制方法等,一起学习起来吧。
编辑于2023-03-15 16:42:14 重庆第五章 控制
1||| 控制概述
控制的含义
(1) 控制的概念
1. 定义
控制是根据既定的标准,衡量计划,发现偏差分析原因,并及时纠偏,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的管理活动的过程
狭义的控制:纠偏;广义的控制:纠偏+调试(必要时修改控制标准)
控制起初来源于希腊语中的“掌舵术”——“掌舵术”奥斯本《改革政府》
斯蒂芬·罗宾斯主张在组织设计时,需要设计和完善组织的控制系统
2. 控制和计划的关系
1||| 计划是控制的前提和标准,控制为计划的实现提供保证
没有计划就没有控制
2||| 计划和控制应结合进行
3||| 计划和控制密不可分,计划越是明确、全面,控制越是有效
4||| 控制越是科学、有效,计划越容易实施
5|||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3. 控制的主要目标
1||| 限制偏差的扩大
1||| 一般来说,控制不可避免,但是细小的偏差会在一个较长时间里积累扩大,从而对计划的正常实施造成威胁
2||| 控制的基本任务是及时的发现偏差
2||| 适应环境的变化
4. 控制的主要目标
1||| 维持现状
控制性目标:指生产水平经营状况维持在现有的水平
2||| 打破现状
突破性目标:指生产水平经营状况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5. 控制的目的
1||| 控制的基本目的
维持现状
2||| 控制的第二目的
突破解决慢性问题,增强素质
3||| 控制的根本目的
目标的实现
(2) 控制的必要性
1||| 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
如果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静态的市场,那么控制、计划、管理职能也会是多余的
2||| 组织活动的复杂性
3||| 管理失误的不可避免性
组织发展的必要前提是:认识并纠正错误,而控制是认识并纠正错误的有效手段
罗宾斯:控制的必要性
1||| 环境变化
2||| 管理权力的分散
3||| 工作能力的差异
控制的基本条件
1||| 制定科学、切实可行的计划
有效的控制是以科学的计划为前提的
2||| 建立专门履行控制职能的组织机构
3||| 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
控制的信息反馈渠道应注意两点
1||| 确定控制的工作人员在信息传递中承担的责任和任务
2||| 事先规定好传递程序、传递方法、时间要求等
控制的特点
1||| 控制具有整体性
1||| 控制的主体是全体成员
2||| 控制的对象是组织的各个方面
2||| 控制具有动态性
3||| 控制是作为人的控制并由人来控制
4||| 控制可以提高职工能力的重要手段
控制的功能
1||| 监督功能
控制是对管理过程的监督
2||| 纠偏功能
纠偏的是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控制的任务之一
3||| 协调功能
社会分工细化,管理活动是由多个部门组成,每个部门在完成各自的目标的同时也要有效、及时的控制,这样才能保证组织的整体目标的实现
4||| 激励功能
控制不仅是一种约束,更是及时发现偏差并纠正,职工可以根据各种及时有效的控制,来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
控制的类型
1. 根据活动的性质分为
1||| 预防性控制
1||| 是为了防止时间、资金或其他资源的损耗,而采取的预防性保证措施
2||| 措施主要是
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培养计划、工作程序、人员训练(“法规培养工人”)
3||| 预防性控制要求对整个运行活动的关键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2||| 更正性控制
1||| 是管理者没有预见,或者管理者认为当问题出现之后再进行控制强化会更好
2||| 更正性控制的目的:当偏差出现时,使行为和实际进程回到原先确定或所希望的水平
2. 根据控制活动的进程分为
1||| 预先控制
1||| 干部的招录考核、入学的考试和体检、领导的审查方案(“两考一审查”)
2||| 预先控制是位于控制工作的初始端
3||| 预先控制是为了防止组织使用不合要求的资源
4||| 预先控制是能够使组织在进行管理活动之前剔除掉难以挽回的先天缺陷
2||| 过程控制/现场控制
1||| 对正在进行的活动给予指导和监督
2||| 一般是现场控制,也叫同期控制
例如:合同抗辩权
现场控制
1||| 管理者亲临现场
2||| 主要是基层管理人员采用的控制方法
3||| 现场控制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4||| 现场控制的两个职能
1||| 监督
2||| 指导
5||| 现场控制的主要内容
1||| 监督下级的工作,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
2||| 指导下级使用恰当的工作方式
3||| 发现不合标准的偏差,及时采取纠偏措施
6||| 现场控制的弊端
1||| 管理人员精力有限,不能时时进行现场控制
2||| 现场控制的范围有限,针对于生产工作可以进行现场控制
3||| 现场控制容易形成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对立心态,降低被控制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7||| 有效的现场控制的条件
1||| 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素质
2||| 下级人员积极配合
3||| 适当的授权
4||| 层层控制,各司其职
3||| 事后控制/成果控制
1||| 事后控制位于控制工作的终端
2||| 事后控制是出现最早、历史最久的控制类型
3||| 事后控制的致命缺陷是出现的偏差已经造成损害,无法弥补
3. 根据信息的类型分为
1||| 反馈控制
1. 反馈控制是用过去的信息指导现在和将来
2. 反馈控制使实际管理活动中最常用的控制类型
3. 组织中应用最广泛的反馈控制
1||| 财务报告分析
2||| 标准成本分析
3||| 质量控制分析
4||| 工作人员成绩评定
最重要、最困难的是工作人员成绩评定
4. 反馈控制缺点:时滞问题
5. 反馈控制举例:亡羊补牢
2||| 前馈控制
1. 前馈控制又叫“指导将来的控制”,是不断利用最新的信息来进行预测,把预测结果和预期进行比较,采取措施使投入与期望的结果相吻合
2. 前馈控制的关键点是预测被控制对象的投入和产出来进行控制,来保证获得预期的产出
3. 前馈控制能够很好的避免预期出现的问题
4. 前馈控制可以很好的解决反馈控制出现的时滞问题
5. 前馈控制举例:防范于未然、未焚徒薪、轮岗制度
4. 根据控制的手段分为
1||| 直接控制
1||| 直接控制是管理者和被控制对象直接接触的控制方法
2||| 行政命令是最直接、最直观、最有效的控制方法
2||| 间接控制
1||| 间接控制是管理者和被控制对象不直接接触的控制方法
2||| 例如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以经济杠杆进行的控制也被称为间接控制
5. 根据控制的集中程度分为
1||| 分层控制
分层控制是将组织分为多个层次,在服从整个组织目标的基础上,独立开展控制活动
2||| 分散控制
分散控制是存在着若干个且独立的子控制机构,互不干涉,完成各自的目标,这些目标是组织的分目标
3||| 集中控制
集中控制是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控制中心,只适用于简单的系统
6. 直接控制原则
1||| 直接控制原则指的就是主管人员及其下属的素质、工作能力越高,越不需要进行间接控制。(是相反的说法)
2||| 间接控制:是出现了偏差,追究个人责任。间接控制是为了帮助主管人员吸取经验教训,增加他们的知识能力(比较低要求)
3||| 直接控制:着眼于培养更好的管理人员,通过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来控制工作(比较高要求)
7. 根据控制标准Z值分为
1||| 程序控制
Z值跟时间有关
规定了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情
2||| 跟踪控制
3||| 自适应控制
例如:学习机器人
自适应控制是相对、有限度的
企业最高领导人在确定企业发展方向很难使用程序控制或者跟踪控制时,必须进行自适应控制
4||| 最佳控制
8. 最常用的综合控制方法是总预算、损益控制、投资回收率、企业自我审核
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
一、 控制应当计划和组织相适应
二、 控制应当突出重点,强调例外
三、 控制应当具有灵活性、及时性、适度性
A. 灵活性
因为环境是变化的,所以控制系统要灵活
B. 及时性
1||| 信息收集与传递及时
2||| 采取纠正措施要及时
C. 适度性
控制适度就是要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创造最佳的控制效果,才能有效纠正偏差
例如:在市场疲软时,为了共度难关,部分职工会同意接受严格的限制;在市场繁荣时,则希望工作有较大的自由度
四、 控制应该具有客观性、具体性、精确性
五、 控制过程应该避免出现目标扭曲问题
六、 控制注重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
2||| 控制过程
制定控制标准
衡量实际工作
鉴定偏差与纠正偏差
3||| 控制方法
预算控制法
非预算控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