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管理基础知识:第七章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
管理基础知识:第七章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思维导图,包括管理方法概述、管理工具概述、柔性管理方法、刚性管理方法等等,需要的自取~
编辑于2023-03-15 16:51:29 重庆第七章 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
一、管理方法概述
管理方法的内涵与分类
1. 管理方法含义:管理方法是实施管理活动,完成管理任务、达成管理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形式、程序的总和
2. 管理方法与管理原理的关系
管理原理通过管理方法作用于管理实践
管理方法是管理原理的具体化、延续化
管理方法是管理原理作用于管理实践的中介和桥梁
管理方法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管理原理®管理方法®管理实践
3. 管理方法的4个层次
(1) 具有指导意义:管理哲学、管理理论、管理方法论
(2) 具有普遍意义: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
(3) 具有特殊的管理职能:具体的管理方法
(4) 实际应用的:技术、手段、工具等
4. 管理方法的分类
按照对管理对象的人性假设,针对管理对象的需求层次,以及管理者运用权力的方式不同分为
(1) 刚性管理方法
1||| 基于经济人假设
2||| 满足员工低层次需要
生理和安全需要
3||| 运用职位权力
4||| 程序化管理
法律、行政、经济
(2) 柔性管理方法
1||| 基于社会人、复杂人、自我实现人
2||| 满足员工高层次需要
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需要
3||| 运用非职位权力
4||| 人性化管理
传播、情感、心理
根据管理对象的范围分为
宏观管理方法
中观管理方法
微观管理方法
根据管理对象的性质分为
人事管理方法
物资管理方法
资金管理方法
信息管理方法
根据管理方法的量化程度
定性管理方法
定量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
管理方法综合运用的理论基础
一、 哲学基础
管理哲学含义:管理哲学是管理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管理哲学和管理方法体系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管理哲学的构成
1. 管理辩证法
管理辩证法:就是管理活动的联系观、运动观、变化观、发展观
主张:不能以一个孤立的、寂静的、片面的、僵化的观点去看管理活动,违背了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结果必使管理效益受损
2. 管理认识论
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来源于管理实践
管理思想和理论形成后,反过来能动的指导管理实践,并接受管理实践的检验
3. 管理文化
管理文化是全体员工在管理活动中共同凝结而成的理想信念、行为方式、行为标准
管理文化是管理精神世界中最本质、最核心的成分
文化是管理活动的客观基础
文化是管理主体的精神之魂
文化是管理科学生存的土壤
管理文化是管理科学和管理实践生存与发展的生命之源
区别于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含义: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被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组织特色: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的总和
组织文化是组织的性格和灵魂
组织文化是区别于其他组织的关键特征
组织文化是决定组织凝聚力与发展方向和核心要素
4. 管理的科学价值观
二、 方法论基础
1. 系统论
系统含义:系统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各个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两个含义
1||| 系统是一个实体,例如:组织
2||| 系统是一种方法或手段
组织作为一个人造系统的特征
1||| 环境适应性
环境作为比组织更高一级的系统,组织要适应环境的要求和变化,否则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2||| 相关性
组织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3||| 集合性
组织的整体功能要大于组织各部分功能之和
4||| 目的性
组织的建立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系统论的观点对现代企业的启示
(1)企业管理必须有整体观点:管理活动的展开,必须用整体的观点加以指导。
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整体性
(2)企业管理必须有层次观点:企业及其管理活动是一个多元、多级的复杂系统。
(3)企业管理必须有开发观点:系统理论告诉我们,企业与环境的作用是交互的。
2. 信息论
信息是进行决策,制定计划的依据
信息是进行指挥,建立良好秩序的手段
信息是进行有效控制,提高管理效能的工具
3. 控制论
控制的步骤
1||| 制定控制标准
2||| 衡量实际成果,与控制表准相比,发现偏差,找出原因
3||| 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管理方法(刚性管理方法和柔性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
刚性管理方法和柔性管理方法的区别
(1) 基础不同
刚性管理方法
基础:组织权威
依靠:组织制度和职权
管理者作用:命令、监督、控制
柔性管理方法
基础:员工对于组织的规章制度的认知、理解、内化
依靠:组织文化
管理者作用:启发、引导、支持
(2) 适用对象不同
刚性管理方法
对象:低层次需要
标准量化、创新性低
柔性管理方法
对象:高层次需要
标准不易量化、革新要求高
刚性管理方法和柔性管理方法优缺点
(1) 优点
刚性管理方法
1|||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易于维持正常秩序
2||| 标准量化,极大的方便了考核
柔性管理方法
1||| 深层次的激发员工工作动机
2||| 易于形成集体主义和相互协作的精神
(2) 缺点
刚性管理方法
1||| 降低了组织的灵活性
2||| 消极被动
3||| 造成惰性
柔性管理方法
1||| 容易形成冲突
2||| 缺乏明确的工作标准,绩效不易考核
刚性管理方法和柔性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
(1) 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
(2) 刚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3) 柔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润滑剂
(4) 柔性管理是刚性管理的升华
(5) 选择刚性管理还是柔性管理取决于
1||| 员工的素质
2||| 工作的性质
3||| 组织的文化传统
四、管理工具概述
管理工具含义:管理工具是管理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采取的技术、策略、手段等
管理工具的分类
主要按照资源和权力的特征分
常见分类
二分模式
(之前)按权力特征分
规制类工具
非规制类工具
(最新)按资源特征分
开支类工具
非开支类工具
三分模式
1||| 强制性工具
2||| 志愿性工具
3||| 混合类工具
四分模式
1||| 命令工具
2||| 激励工具
3||| 能力建设工具
4||| 系统变化工具
管理工具的选择、应用、组合
管理工具的选择、应用、组合是研究管理工具的最基本的主题和宿命
管理工具的选择
最主要的因素
1||| 结构:可行性、有效性
2||| 文化:可接受性、合法性
因素
1||| 目标
2||| 工具的性质
3||| 工具应用的背景
4||| 之前工具的选择
5||| 意识形态
工具的效力评价
效果
效率
公平
回应:公共部门的管理工具满足特定群体的需求和偏好的情况
工具的优化组合
早期观点:工具的组合优化是导致政策失败的原因
现代观点:注重工具的组合优化,避免片面性
三分模式
强制性工具
强制性工具
1||| 国家直接服务
政府通过预算形式来提供商品和服务,是政府运行的主体
2||| 公共企业
国家建立公共企业的原因
1||| 私营部门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不足
2||| 挽救将要倒闭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私营企业
3||| 改善竞争环境
4||| 降低社会成本
5||| 保护国家主权
3||| 管制
管制是经济管制也是社会管制
管制的本质是通过法律制度许可或禁止某些行为,例如设定关税、颁发许可证、管理劳动力市场
志愿性工具
志愿工具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诱因管理
志愿性工具
1||| 市场:对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物品起调节作用
2||| 家庭与社区:政府负担少,自主性、个性化服务
3||| 志愿组织:对政府的需求少,灵活性、推动社区精神和政治参与
混合性工具
混合性工具
1||| 信息和劝导
优势
1. 私权规制力度弱
2. 规制成本低
3. 事前规制,有预防效果
4. 不会产生因公共机构的参与而导致负面影响
问题
1. 私权规制力度弱
2. 难以界定信息提供义务的范围
3. 难以应对一些复杂的问题
4. 实施效果存在群体差异
2||| 政府补贴
政府补贴是一种负税收
政府补贴是指政府不能或者不愿生产的公共物品,但是社会需要时,政府可以对私营部门或者志愿部门进行补助
3||| 产权拍卖
政府将公共企业产权部分让渡,相当于民营化
4||| 税收和用者付费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消费公共产品是需要进行适量的缴费,谁消费谁付款
用着付费要与特许经营相结合
用着付费的目的是为了将价格机制引入到公共服务上
用者付费的优点
1||| 克服免费的公共服务产生的浪费
2||| 免费的公共服务会导致无目的资助和补贴
3||| 信号灯作用
4||| 增加政府收入
三、柔性管理方法
传播方法
传播方法定义:是管理主体和管理对象之间双向信息交流达到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关系,进而实现管理目标
传播方法的形式
1||| 新闻发布会
2||| 沟通性会议
3||| 公务谈判
4||| 政府信息公开
5||| 游说策动
形式上是主动的,实质地位是被动的
传播方法的特点
I. 传播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拉斯韦尔:5W传播
II. 传播的实质是明确传播、接受双方的利益
III. 传播的目的是使得传播、接受双方的认识达成一致
传播方法的作用
I. 传递信息
II. 产生积极态度
III. 产生最终的行为(最终目的)
传播方法的运用
1||| 双向性
2||| 共享性
3||| 快速性
4||| 真实性
情感方法
情感方法的含义:管理主体增强对管理对象的情感联系,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进而提高管理效率
情感方法的核心: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消除消极性
情感方法的形式
1||| 尊重
2||| 信任
信任的五个维度
正直
能力
一贯
忠实
开放
3||| 关怀
情感方法的意义
情感方法的运用是管理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情感方法的运用是发扬中国优秀管理理论的重要途径
情感方法的运用是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组成部分
员工想要的动力源
1||| 有趣的工作
2||| 领导的完全赏识
3||| 感到自己参与和分享东西
情感方法的运用是提高管理对象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情感方法的运用
1||| 开诚布公,倾听意见
2||| 发端于心,热诚待人
3||| 互相理解,顺畅沟通
4||| 关心生活,温暖心灵
“开发互关”
心理方法
心理方法的含义:是指在管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对管理对象的社会心理进行了解和分析,按照其心理管理活动的特点,来提高管理效率
心理方法的形式
1. 暗示和期待
暗示是一种含蓄、间接的方式
皮革马利翁效应:1968年,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
2. 培训
(1) 人力资源是组织的第一资源,围绕人构筑组织的核心能力
对人力资源进行培训和开发时,首先应考虑是否有培训的必要
《组织》组织人员的培训
培训含义:培训是短期内迅速改变管理思想和提升管理水平的方法
组织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
1||| 态度培训
2||| 技能技巧
3||| 应知应会知识
组织人员培训的作用
1||| 激发积极性
2||| 培养团队意识
3||| 提高个人素质
4||| 提高组织效益
投在人脑中的钱比投在机器上的钱能够赚回更多的钱
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
1||| 理论培训
2||| 职务轮换
3||| 提升
有计划的提升
临时的提升
4||| 在副职上培训
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
1||| 传递信息
2||| 改变态度
3||| 更新知识
4||| 发展能力
(2) 培训的意义
培训是管理的前提
通过培训唤起员工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培训是管理的过程
培训是管理的手段
管理即培训:现代管理必须通过培训的方法
心理方法
(1) 必要性
1||| 运用心理方法是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
2||| 运用心理方法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
(2) 局限性
1||| 心理方法在可靠性上,不一定能如愿进行
2||| 心理方法在有效性上,使用有一定的难度
二、刚性管理方法
法律方法
法律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法律方法
(1) 立法
立法含义: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认可、变更法的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活动
立法是国家管理经济社会活动最具有抽象性、稳定性的手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的特征:最高性、根本性、完整性、独立性
(2) 司法
司法含义:是司法机关进行审判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活动
司法是国家管理经济社会活动最具有被动性、消极性的手段
(3) 准司法
准司法含义:具有和司法活动类似的功能,具有一定裁判权(仲裁)和证明权(鉴定)
准司法形式
1||| 调解行为
2||| 仲裁行为
3||| 鉴定行为
4||| 公证行为
5||| 行政复议行为
准司法和司法活动的联系
准司法直接为司法活动服务
准司法与司法活动相类似的功能
准司法和司法活动的区别
准司法不具有国家强制力
准司法机构不是国家司法机构的组成部分
可以自行选择准司法机构
准司法和行政行为的区别
准司法,行政主体是第三方
行政活动中,行政主体是相对关系的主导方
准司法是消极被动的
行政活动是积极主动
准司法不调整权利义务关系,只是确认和鉴定
行政活动中会调整权力义务关系
法律方法的特点
1||| 预防性
2||| 强制性
3||| 稳定性
4||| 权威性
5||| 规范性
“欲强吻权贵”
法律方法的作用
1||| 保证管理秩序
2||| 调节管理因素
3||| 使管理活动规范化、制度化
法律方式的使用
1||| 谨慎的使用法律方法
2||| 法律方法必须要和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3||| 创造条件,使得宏观法规顺利实施
行政方法
行政方法的实质是通过行政组织的职位和职务进行管理(职位权力),不是个人权力
提高领导的权威是运用行政方法管理的前提;提高行政方法有效性的基础
行政方法的本质是服务
行政方法是属于“条条”的纵向垂直管理
行政方法的形式
1||| 行政决定
2||| 行政命令
3||| 行政指示
4||| 行政指导
5||| 行政强制
行政方法的特点
1||| 针对性
2||| 层级性
3||| 强制性
4||| 权威性
“真诚强权”
行政方法的作用
处理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
实施其他管理方法的必要手段
增强管理的连续性和协调性
行政方法的使用
行政方法的使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1||| 民主行政
2||| 依法行政
3||| 科学行政
行政方法必须和其它管理方法结合使用
行政方法的本质是服务
经济方法
经济方法的形式
1. 预算(国家预算)
预算是将有限的资源安排在特定的用途上
预算是政治性很强的工具
预算的职能
(1) 经济职能
分配、配置、稳定
(2) 财政职能
会计、 核算、控制
预算控制法
一、 预算是计划的数量表现形式
预算的本质就是计划
预算的性质:预算是一种计划、是一种预测、是一种控制手段
预算的特征
1||| 计划性
2||| 预测性
3||| 控制性
二、 预算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内容分
1. 经营预算
最基本、最关键——销售预算
经营预算含义:日常各项活动的预算
2. 投资预算
固定投资:设备、改造等
3. 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也叫总预算
1||| 现金收支——现金预算
2||| 经营成果——预计收益表
3||| 财务状况——预计资产负债表
三、 预算控制法
1||| 可变预算法
2||| 零基预算法(ZBB)
3||| 项目预算法(PBB)
对比非预算控制法
四、 预算控制失效的危险倾向
1||| 预算过繁:预算过细,主管人员失去管理权
2||| 目标置换:把预算目标当成企业目标
3||| 效能低下:申报预算是申报金额比实际大很多
2. 税收
税收的作用
1||| 调节生产和流通
2||| 调节一些组织的经济收入
3||| 调节社会经济的内部结构、发展趋势合理
《综合》财政政策——税收的作用
1||| 调节社会总需求、总供给
2||| 调节产业结构
3||| 调节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税收的特点
1||| 强制性
2||| 固定性
3||| 无偿性
税收是国家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我国的税种:18个
资源税:实施“普遍征收,级差调节”
增值税:收入占比最大的税种
增值税含义: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流转税
1||| 增值税
2||| 营业税
3||| 关税
环保税:2018.1.1实施 第18个税种
印花税:2021.6.10 十三届全人常通过了印花税法,至此18种税种有12种制定了法律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5000元;实行超额累计税率
3. 信贷
信贷是最为灵活、有效的经济杠杆
4. 价格
价格是计量和评价劳动的社会标准
价格的作用
国家:调节生产和供求,调整一部分国民收入
组织:增强组织竞争能力
内部价格调整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
5. 工资
工资是按劳分配的一种劳动报酬形式
工资支付:根据按劳分配原则,按照职工实际劳动数量和质量,结合组织的经济效益来支付工资
6. 奖金
奖金设置要求
1||| 名目不宜过多,以免分散
2||| 数目不易过小,以免失去效价
3||| 条件不易过严过宽,保证必要期望值
4||| 联系组织的经济效益
经济方法的特点
1||| 间接性
2||| 诱导性
经济方法是管理主体通过利益机制诱导间接影响管理对象实现组织利益
3||| 灵活性
4||| 平等性
“间诱林平”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