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哲
马哲思维导图,整理了哲学概述、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的考试重点,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直接下载使用。
编辑于2023-03-21 00:41:34 福建省马哲 考试重点
哲学概述
基本知识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划分唯物、唯心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
五形(金木水火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原子、元素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鬼、神、上帝、天命、绝对精神
主观唯心主义
人的精神、我心、感觉、意念
两大对子
唯物和唯心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
辩证:联系、发展、全面地
形而上学:孤立、片面、静止地
唯物论
物质和意识
物质
物质的特性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混淆运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运动和静止
运动
特点
无条件的
永恒的
绝对的
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混淆物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运动是有规律的
客观性
不能被随意创造,也不能被随意消灭
要求要将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利用规律
静止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特点
相对的
暂时的
有条件的
意识
意识的物质器官
人脑的形成
大脑(错误
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作用
目的性
计划性
创造性
选择性
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能动的改造世界,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具有能动性,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又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推动发展…
决定、根源、根本、第一位(错误
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辩证法
两大特征
联系
普遍性
客观性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根据自己喜好(错误
多样性
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形式
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条件性
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方式也会发生改变
系统性
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系统优化)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在一定条件/甚至下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普通条件下(影响 一定条件下(决定
整体是部分的有机构成/组合/排列,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新功能
各部分合理、有序、优化的结构组成整体,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系统优化的方法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基本特征
整体性
有序性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整体的功能不是简单相加
发展
普遍性
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辩证否定(正确
彻底否定(错误
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时间先后(错误
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
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基本属性 (斗争性、同一性)
斗争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斗争性寓于统一性之中(斗寓同
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普遍性、特殊性
特殊性
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
题型:特色、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本土化、中国化、精准化…
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体现出来(普寓特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两点论与重点论
主、次矛盾
主要矛盾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题型:关键、重点、首位、重中之重核心、中心…
技巧:办事情抓主要矛盾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
主、次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题型(主要方面):主流、主导、性质、本质…
技巧:看问题主要方面
eg:是药三分毒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决定事物的性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内外因辩证关系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是第一位的原因
题型(放在错误选项):决定、根本、根据、源泉、第一位、取决于、根本标准
内因在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eg:中国高铁、格力空调
质量互变
质变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原理及方法论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要求我们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量变到质变,在新事物的基础上开启新量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题型:数字、积累、坚持、适度、适量、乘胜追击…
否定之否定
辩证否定
事物自身的否定
实质: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认识论
实践和认识
实践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特点
直接现实性
客观物质性
能动性(指人)
社会历史性
认识
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成功
无限性
子主题
上升性
子主题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和谬误
真理 (特殊的认识)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最基本属性:客观性
追求真理的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先进的社会意识
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推动社会的发展
社会意识的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变化不是完全同步的
社会意思具有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不完全同步与社会存在
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题型:经济方面制度,选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起推动作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题型(上层建筑):国家制度、机构、法律、社会意识形态、推进党和国家的机构、“放管服”:优化服务、简政放权、放管结合
上层社会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到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的实现形式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
以上而下
地位: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人民群众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
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重要性
群众路线是党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人的本质和价值
人的价值
内容
社会价值
源泉,居于首要地位
自我价值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根本途径:实践
评价: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价值观
概念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社会价值
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