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原1.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思维导图,整理了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唯物论) 物质的客观性、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认知论) 意识的主观能动性、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唯物史观)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的内容,一起来看看。
编辑于2023-04-01 21:49:18 河南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唯物论) 物质的客观性
1.物质世界 和实践
世界是物质的
世界的本原? (物质和意识的,统一性)
一元论 第一性
物质
唯物主义
意识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二元论
物质+意识
我们能认识吗 (物质和意识的同一性) (看山是山, 看山不是山的问题)
能
可知论
不能
不可知论
世界是如何存在的 (世界存在的状态)
运动 联系 矛盾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唯物辩证法
静止 孤立 否认矛盾 绝对静止
形而上学
绝对运动
相对主义诡辩论
世界是实践的
实践的概念
主体能动的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的特点
客观性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科学实验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普遍联系 和永恒发展 (联系和发展是 唯物辩证法的 总特征)
1.两大特征
2.三大规律
1.对立与统一 (怎样联系,为啥发展) 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含义
基本属性
统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或者包含、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
斗争性
(绝对的)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内外因
内因
外因
内外因关系
方法论:独立自主与改革开放
普遍性与特殊性
普遍性
特殊性
方法论: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平衡性
含义表示
两点论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重点论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地位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根本规律
是核心的原因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是理解他们的钥匙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承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矛盾分析法
2.量变质变 (怎样发展)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质变、两边、度
辩证关系
3.否定之否定 辩证的否定观 (朝哪发展)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方向和道路
事物发展的表现为 螺旋式上升 和 波浪式前进 的过程
事物发展是 前进行与曲折性统一
3.五对范畴
每对范畴的关系:
对立统一(辩证统一):相互区别、相互作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
3.客观规律性 和主观能动性
4.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认知论) 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1.认识的本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对认识有决定性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的本质
主客体含义及其关系
概念
主体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
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主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辩证统一)
实践关系(基础)
认识关系
相互作用关系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本质: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2.认识的辩证运动
第一次飞跃:感性到理性
感性认识
感觉、知觉、表象
理性认识
概念、判断、推理
辩证关系
理性依赖感性
感性有待于上升到理性
相互渗透
感性到理性的两个条件
感性材料丰富
正确思维
第二次飞跃:理性到实践
认识过程 是多次反复 和 有限与无限 的统一
3.真理与价值
真理
含义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属性
客观性
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
绝对性
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是绝对的(绝对真理)
相对性
认识有待扩展,有待深化(相对真理)发展的,与时俱进的
检验标准
实践的特点
客观性
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唯一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确定性
实践可以检验一切认识
不确定性
实践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有局限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价值
对人有用,使人愉悦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对立
统一
真理的价值在真理的功能上
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
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
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功能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在手,所向披靡
4.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认识的目的在于运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党的思想路线核心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唯物史观)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的本质
社会存在
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了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分清条件和资料
社会意识
指社会精神生活的总和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区别于历史唯心
1.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3.社会意识受反映者(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约,而反映者的立场、观点、方法,由人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先进或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地推动、促进作用
落后或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延缓作用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非完全同步性
不平衡性
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反作用或者能动性(扫码支付意识倒逼支付方式的转变)
社会的矛盾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区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
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工具 是衡量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
现代生产力系统
实体性因素
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运筹性因素
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
渗透性因素
主要指自然科学
准备性因素
主要指教育
生产关系
物质生产中 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
静态
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作用)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方式
动态
生产(决定性作用),分配、交换和消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如: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公有制就是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范畴,是指社会的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分为【政治上层建筑】(政治和法律、制度、警察监狱) 和【思想、观念上层建筑】(思想、艺术、道德)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矛盾运动的递进循环将人类社会推进一个较高的阶段
社会的划分
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
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资料 归
氏族成员平均所有
奴隶主所有
地主所有
资本家所有
全社会会共有
根据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状况
人的依赖型社会
物的依赖型社会
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
1.标准: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
2.技术社会的形态序列
渔猎社会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五生”,“三人”,“4技”)
社会形态发展的特点
统一性
客观规律 历史决定性
社会形态发展过程具有共同性、普遍性
多样性
主观能动性 主题选择性
不同国家民族历史发展具有不同特点
典型意义不同
可能超越某一个或某几个社会形态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发展的动力
基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
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
阶级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集团,而且是一个社会集团和社会组织。
阶级斗争的根源:
物质利益的对立
重要动力
改革
强大杠杆
科技革命
发展的形式
革命
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
由下到上
政权从反动阶级转移到进步阶级
国家政权转移(暴力形式)
改革
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由上到下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非暴力形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区分:马哲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党的路线核心是实事求是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
人的本质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劳动:制造和使用工具
人的本质的主要方面: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属性)
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人的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群众路线。主要内容是:
群众路线的最终归宿
一切为了群众-----党的根本宗旨
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
一切依靠群众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唯物主义
群众史观
历史唯心主义
英雄史观
错误在于否认广大群众对历史发展起的决定性作用
杰出的人
如何看待历史人物
运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
杰出人物的作用
1.反映那个年代的趋势,提出社会发展的先进思想和主张
2.阶级斗争中起到核心和中流砥柱的作用
3.一些主张和改革措施,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4.对于人类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无产阶级领袖的作用
1.他们是最先进最革命阶级的代表,肩负着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的伟大历史使命
2.他们为了解放斗争提供理论指导,指明方向和道路
3.他们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并为之奋斗终生
4.他们善于领导和组织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和成功
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与意识 (存在与思维) 的关系问题
1.世界能被认知吗? (意识能否反映出物质) 同一性
可知
本原是几个? 统一性
一元论
2.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第一性
物质(唯物)
意识(唯心)
二元论
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