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女性养生三步走:疏肝,养血,修心性》读书笔记
一本非常实用易上手的书:女性绝大多数疾病都是肝气郁结造成的,原因是压力大,爱生气,总憋屈,时间一长自然就憋出了病。肝气郁结,会由内而外、全面地损害女性的健康,所以,女性养生,疏肝气是头等大事。
编辑于2023-04-03 15:47:27 广东《史记》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笔记根据岳麓书社《史记》评注本、中华书局三全本《史记》、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史记上下两册,以及中国文史出版社的《史记精注全译》、商务印书馆《史记文白对照本》等五本书的阅读笔记整理而成。
《史记》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笔记根据岳麓书社《史记》评注本、中华书局三全本《史记》、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史记上下两册,以及中国文史出版社的《史记精注全译》、商务印书馆《史记文白对照本》等五本书的阅读笔记整理而成。
《史记》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笔记根据岳麓书社《史记》评注本、中华书局三全本《史记》、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史记上下两册,以及中国文史出版社的《史记精注全译》、商务印书馆《史记文白对照本》等五本书的阅读笔记整理而成。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史记》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笔记根据岳麓书社《史记》评注本、中华书局三全本《史记》、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史记上下两册,以及中国文史出版社的《史记精注全译》、商务印书馆《史记文白对照本》等五本书的阅读笔记整理而成。
《史记》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笔记根据岳麓书社《史记》评注本、中华书局三全本《史记》、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史记上下两册,以及中国文史出版社的《史记精注全译》、商务印书馆《史记文白对照本》等五本书的阅读笔记整理而成。
《史记》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笔记根据岳麓书社《史记》评注本、中华书局三全本《史记》、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史记上下两册,以及中国文史出版社的《史记精注全译》、商务印书馆《史记文白对照本》等五本书的阅读笔记整理而成。
站得高
心性稳
站得高,心性才会保持稳定,才不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轻易生气,以致肝气郁结。
升认知
站得高,可以提升认知高度,让人超越狭窄的空间,让精神感受自在,让气血变得通畅。
看得远
如果被困在狭窄空间中,就会肝气郁结,气血不畅
如果只局限于自己眼睛里的世界,就等于把自己困在憋闷的监狱里,必然肝气郁结,百病丛生。
当我们看得远之后,就不会在乎眼前的得失,心胸变得宽广,心态变得平和,心性变得豁达。
活得透
没有形形色色的占有欲,不去追求结果,不问西东,只享受生命的过程。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这种状态追求的不是外在的物质,而是内心的提升。
放下”,是要放下“占有欲”,并不是放下对美好生命的追求。
放下对身外之物的“占有欲”,才能精神内守,回归真实的自己,活得明白,活得透彻;才能一辈子健健康康,安享天年。
想得开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压力,决定健康的不是这些压力,而是对待压力的态度。
别把自己卡在情绪之中,想开一些,内心不纠结,身体才不郁结。
不钻牛角尖,不要总是因为一点事将自己困住
自己能想得开,封闭的“泔水桶”完全可以变成一条开放的水渠,在流淌中自我排污,自我净化。
想开了,心也就敞开了,气机也会通畅,身体自然健康。
黄褐斑
肝肾不足
肾气不足,会经常腰酸腿疼,头晕耳鸣,容易脱发,牙齿早衰,月经量不足,面色不润泽,泛出黎黑的颜色。
脾胃虚弱
调理黄褐斑,都需要调理脾胃,因为足阳明胃经行于面部
肝气不舒
情绪郁闷,烦躁易怒,胸闷不舒,胸胁胀痛。
口苦口干,有恶心的感觉,失眠多梦,有面部发热的情况。
舌红苔薄,舌形尖细,脉象弦细等。
瘀血阻滞
中医有句话,叫“无瘀不成斑”,瘀血阻络会导致面部的气血不通畅,出现各种瘀积,从而形成黄褐斑。
艾灸赶走黄褐斑
关元穴
属任脉,在人体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取穴时最好采用仰卧姿势。关元穴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妇科病症的穴位。
艾灸关元穴能够培补元气,提升阳气,促进气血流通,调节女性身体的阴阳失衡。
命门穴
属督脉,在人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采用俯卧的姿势。也是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病症的穴位。
艾灸刺激命门穴,能够有效地温暖体内各脏器,推动气血循环,调畅气机,从而养出好气色,滋养容颜。
肾俞穴
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即左右二指宽处,取穴时和命门穴一样用俯卧姿势。
艾灸补益肾精、培阳固本的肾俞穴,不仅可以调理肾虚,更有助于女性益气温阳,改善内分泌失调。
去痘痘
如果左边脸起了痘,就可以多吃苦瓜,泻心肝之火。
吃苦瓜要注意
空腹不宜吃
脾胃虚寒慎食
经期、孕期少吃
清除雀斑
雀斑可以用刮痧的方法清除
阿是穴
阿是穴不是一个固定的穴位,而是一个痛点,按这个痛点时,患者会不禁大叫一声“啊”,这里就是阿是穴。
雀斑的阿是穴,就在脸上长雀斑的部位,在这些部位涂抹刮痧油或润肤乳,然后用刮痧板由里向外轻轻地刮拭皮肤,如此操作5—10次,到皮肤微热即可。
膀胱经
膈俞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下膈膜中的湿热水气由膈俞外输膀胱经
肝俞和脾俞分别在第九和第十一棘突下,旁开1.5寸。
肝脏的水湿风气由肝俞外输于膀胱经,脾脏的湿热之气由脾俞外输于膀胱经。
这三个穴位是在一条直线上,刮痧的时候可以自膈俞刮至脾俞,以皮肤发红或出痧为限度。
三阴交
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
每天刮拭刺激三阴交穴3—5分钟,至产生酸胀感为限度,可以起到补血养颜、淡化雀斑的作用。
太冲穴
足背部,在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间的凹陷处,是肝经的原穴
又叫“消气穴”,女性在生气之后按这个穴,能起消气作用。
每天刮拭或揉按太冲穴5分钟,可以让肝气调达,心情愉悦
其他方法
补充维生素。每天吃一片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润滑皮肤,淡化斑点。
做好防晒措施。防晒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紫外线照射不仅能产生黑色素,还会令皮肤老化。
吃可抑制黑色素沉着的蔬菜和水果。比如西红柿、黄瓜、黑木耳、柠檬等
晚上洗净脸后,可以将珍珠粉、苦杏仁粉或三白粉用清水或蜂蜜调成糊状,敷在脸上当作面膜使用,20分钟后洗净。
调理口气
产生原因
原因有很多,比如患有龋齿和牙周炎等口腔疾病
关键的原因,通常却不在口腔里,而是脾胃功能失调上
肝气不舒,人体气机逆乱,肝木横逆克脾土,脾土受伤,水湿泛滥,脾气就无法升清,而胃气则会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降,反而上逆。
调理思路
疏肝理气,让脾气上升,胃气下降。
食疗法
配方:玫瑰花3克、陈皮3克。
用法:泡水代茶饮。
便秘
热秘
指肠胃确实有热,燥结其中,往往是外邪导致的,也可能是油腻的东西吃多了,积滞化热导致的。
表现为大便干结,腹中胀满,疼痛拒按,面赤身热,口干口臭,心烦口渴,渴欲饮冷,小便短赤,舌干、红绛,苔黄燥,脉数。
必须要用泻热导滞,润肠通便的方法。
气秘
是肝气郁结导致的便秘。
表现为大便干结(也有的不太干结),想排便却排不出来,即使排后也觉得不痛快,而且腹中胀痛,肠鸣矢气,频频打饱嗝
配方:玫瑰花3克、月季花3克、陈皮3克。
用法:泡水代茶饮。
气虚
气虚导致的便秘。
表现为大便很艰难,但是大便实际并不干硬
排便后往往筋疲力尽,面色苍白,说话有气无力,舌淡嫩,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细弱。
要慢慢补气,将正气补足之后,大便自然而然就通畅了。
血虚
血虚导致的便秘。
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玉灵膏”
黑眼圈
肾虚
肾虚容易有黑眼圈。
这种黑眼圈会长期出现,颜色为黯黑,同时脸色苍白或黧黑,神情比较疲惫,精神萎靡不振。
这种肾虚属于肾阳虚,由肾精不足导致,大多是源于长期生活方式不健康。
瘀血
瘀血容易有黑眼圈。瘀血的一个重要指征,就是眼眶黧黑干涩,此时脸上也会有黯黑的斑点。
睡眠
睡眠不足,也会引发黑眼圈。
睡眠不足,导致眼部血管无法休息,处于持续充血状态,最终会引起黑眼圈。
瘦身
瘦身不是挨饿,而要与脾胃合作
艾灸肺俞穴
肺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正坐或俯卧姿势,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也就是大概两指宽处取穴。
刺激肺俞穴,能够促进肺部的新陈代谢,加强气血对肺部的滋养,从而加强肺部对皮肤和毛发的滋养。
艾灸肾俞穴
肾俞穴也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人体的腰部,俯卧姿势,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同样是大概两指宽处取穴。
艾灸肾俞穴,有助于将肾脏的寒湿水气外输到膀胱经,起到益肾助阳、强腰利水的功效。
代茶饮
配方:炒山楂6克、炒莱菔子3克、薏苡仁9克、荷叶3克、蒲公英3克。用法:泡开水饮用。
配方:玫瑰花3克、月季花3克、代代花3克、荷叶3克。用法:泡开水饮用。
泡脚
配方:茯苓30克、陈皮6克、法半夏6克、竹茹6克、枳实6克、炙甘草6克。
用法:中药熬水,开锅30分钟,滤出药汁,然后分成两份,早晚兑入温水泡脚,每次20分钟。
水温不要太烫,水淹过脚面即可。
痛经
气滞血瘀型
经前脾气暴躁、乳房胀痛、经期出现小腹胀痛、心烦易怒、经量少或行经不畅。
可用三花茶
配方:干玫瑰花3克、干月季花3克、干代代花3克。
用法:泡开水代茶饮。
山楂红糖水
适用瘀血严重的女性
配方:山楂50克,红糖35—40克。
用法:熬水喝。
体寒血虚型
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月经色淡,且量少、腰膝酸软、手足不温、小便清长等。
生姜红糖水
配方:生姜两块,大约50克,切细;红糖35-40克。
用法:熬水,口服。
气血不足型
经期小腹绵绵作痛,或小腹阴部坠痛,喜温喜按。
月经量少,经色淡。还可能伴有面色苍白或萎黄、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等症状。
当归生姜羊肉汤
配方:当归20克,羊肉200克,生姜适量,食盐适量。
艾灸
孕妇忌用
肾俞穴
可以将两手搓热后,上下来回摩擦肾俞穴50—60次,两侧同时或交替进行,能有效缓解经期腰痛。
关元穴
艾灸此穴可以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地机穴
地机穴和脾理血,调燮胞宫。可作为日常保健的穴位
找到该穴位最敏感的地方,用拇指由轻到重逐步按揉,每次按揉3—5分钟,每天进行1—2次。
三阴交
艾灸此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有消谷化食、调经止痛的功效。
判断
气虚的女人
经色淡,经量多
面发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动辄自汗、头晕耳鸣、小腹坠胀、胃口差、大便稀薄、脉细无力、尺脉弱。
血虚的女人
经色淡,经量少,小腹有空坠感。
脸色憔悴、萎黄,皮肤粗黑没有光泽,指甲里面的颜色、嘴唇的颜色、眼睑的颜色等总是惨白的。
畏寒,手脚冰凉,容易失眠,容易失眠,容易头晕心悸
舌质淡白,苔薄白,脉细弱
阴虚的女人
舌质红,经色红,两颧是否潮红,潮红是阴虚的指征。
手心和足心是否很热,热是阴虚的指征。
是不是咽干口燥,骨蒸潮热,总是盖上被子嫌热,掀开被子又觉得冷,这是阴虚导致的虚热。
小便是不是黄而少,大便是不是干结。
阳虚的女人
阳虚女性的舌苔,可能会很厚,也可能是薄的,但必须是白色的,不能是黄腻的。
月经周期会延后,量少、色黯、夹血块,经常伴有小腹冷痛的症状
肝郁的女人
经前乳胀痛,舌尖边红
脉弦,口苦口干,容易眩晕。
消化系统不好。心烦易怒,或者容易郁闷,脘闷不舒,心悸。
容易嗳气、呕吐、反酸水,经常叹息。
瘀血的女人
舌下静脉会变粗,舌边舌尖会有瘀斑瘀点,舌质颜色青紫等。
记忆力不好。失眠。
喉咙干,皮肤干,皮肤表面有很多红血丝或者青血丝。
月经周期一般是延后的,经色紫黑,有血块,小腹疼痛
判断
痰湿重
舌苔黄腻,月经秽臭
经色暗红,量或多或少,质黏腻,最重要的,很可能伴有臭秽,时常外阴部会有黄白色的分泌物。
灯芯竹叶汤
配方:淡竹叶3克、灯芯草3克。
用法:泡水,代茶饮,每天一服,3至5天即可。
湿热为患
经色淡,经量少,小腹有空坠感。
脸色憔悴、萎黄,皮肤粗黑没有光泽,指甲里面的颜色、嘴唇的颜色、眼睑的颜色等总是惨白的。
畏寒,手脚冰凉,容易失眠,容易头晕心悸
舌质淡白,苔薄白,脉细弱
更年期
更年期,是指卵巢功能逐渐由盛及衰,直至完全消失的过渡时期,包括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一般女性会在53岁左右时绝经。
月经紊乱
有周期延长,2-3个月1次
有周期缩短,每月行经2次
血色或淡或紫,或夹有血块,月经量或多或少。
潮热出汗
突然感到胸口袭来一股热气,迅速冲向颈部、脸部和四肢
胸闷,心跳加速,脸红,不知不觉出一身汗
失眠多梦
烦躁不安,很难入眠
心理改变
情绪不稳定,内心敏感,脾气急躁,喜怒无常
胸闷、心慌、气短、眩晕、血压忽高忽低。
阴道干涩,白带减少,乳房和外阴逐渐萎缩。
倦乏力,腰背和关节酸痛,抽筋,容易发生骨折,有骨质疏松的症状。
身材走形,脸上蜡黄,皮肤松松垮垮,面、颈、手布满皱纹
身体经常有刺痛和麻木的感觉,头晕耳鸣,精神不振,有脱发的情况。
修心性的四条定律
女性绝大多数疾病都是肝气郁结造成的
疏肝养血,是养颜的最高境界
痛经和月经不调,到底该如何调理
肝气郁结
伤脾胃
脾胃受伤,变得虚弱之后,就会引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秘、胃痛、胃酸、胃溃疡等疾病。
伤及肺
出现干咳、胸痛、心情烦躁、口苦、目赤,甚至咯血等症状。
积热化火
会导致阴亏,引起肾阴不足,这样一来,肾经的各种疾病又会纷至沓来。
肝气郁结
伤脾胃
脾胃受伤,变得虚弱之后,就会引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秘、胃痛、胃酸、胃溃疡等疾病。
伤及肺
出现干咳、胸痛、心情烦躁、口苦、目赤,甚至咯血等症状。
积热化火
会导致阴亏,引起肾阴不足,这样一来,肾经的各种疾病又会纷至沓来。
养生三类人
天天吃补药,越养身体越弱
处在蒙圈的阶段,养生的愿望很强烈,但对自己身体上的实际问题却不是很了解。
知道大方向,但不会瞄准
有了一些中医知识,能模糊地知道哪方面出了问题,但不能做到“精确打击”。
久病成良医
自学中医,掌握了较多的中医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自我诊断
冷静观察
调整心态,不急不躁,把自己当成病人一样进行冷静观察
仔细想一想:自己吃过什么东西,近期是不是生过气
最近天气有什么变化,是穿得太少着了凉,或者穿得太多?
还可以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有什么变化
不能一刀切
女性的病,常常是很多因素纠结在一起的结果
自我诊断千万不能一刀切,不能死板地要求非黑即白
不要先怀疑,后论证
自我诊断时,不要预先去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病,然后再搜集证据来证明。
一旦预设了一个怀疑的目标,就会忽视其他症状,而那些症状也许更加关键。
不要自己骗自己
自我诊断,最重要的一点是诚实
要敢承认自己的问题,把它当成证据链中的一个
女性90%的病都是憋出来的
气大伤身
气
指“肝气郁结”,也叫“肝气不舒”,简称“肝郁”,原因就是生气和憋屈。
肝气郁结
中医所说的“肝”,与西医解剖学中的那个“肝”并不是一回事,它虽然包括解剖学的“肝”,却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
这个系统中,肝主藏血,主疏泄,当人抑郁、紧张、焦虑、生气和憋屈的时候,身体气机就会郁滞,导致肝无法发挥疏泄功能,这就叫肝气郁结。
肝的疏泄
调畅气机
对于气的升降出入,肝能起到调畅作用。
通利气血
健脾胃
调畅情志
如果肝气疏泄失常,气机不调,气血不和,则可引起情志的异常变化,患上焦虑症和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如何诊断 肝气郁结
舌头
肝气郁结的人,舌头是尖的,而且舌尖和舌边发红,有白苔
口苦
其是早晨起来,很多女性觉得嘴里有股苦味
咽喉干
到口腔和咽喉里很干燥,似乎没有津液,但这只是感觉上的
观察舌头的话,有的人还能看到上面满布着唾液。
堵塞感
咽喉有堵塞感:总觉得喉咙里像堵了个杨梅核,吐不出来,咽不下去,这叫“梅核气”。
眩晕
胃口差
易怒
身体忽冷忽热
容易呕逆
总感觉胃里有气往上顶,会打嗝、反酸水甚至呕吐
胸闷
感觉胸闷,甚至心悸,并被诊断出心脏有问题。
肋骨胀痛
失眠多梦
情绪低落
手脚冰凉
如果至少有一两条相符,同时舌形还是尖的,基本上就可以判断是肝气郁结
导致肝气郁结的事
家庭不和谐
夫妻经常吵架,婆媳关系紧张等,都会导致肝气不舒。
社会压力
压力山大,造成肝气不舒。
工作压力
现代职场不存在性别优待,女性在工作中承受着空前压力
疏导能力差
遇事想不开,爱钻牛角尖,总是关注消极的一面
肝气郁结 的表现
气郁
气机郁滞在体内,人处在郁闷、压抑的状态之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憋屈”“生闷气”“心里堵得慌”
整天长吁短叹,闷闷不乐,很容易憋出大病,委屈了自己
郁滞
肝气郁滞久了,积热化火,变得肝火旺盛,气性大,脾气暴躁,一点就着
情绪冲动,稍不如意就河东狮吼,委屈了别人,伤害了自己
乳腺增生
罪魁祸首就是肝气不舒,也就是心情总是焦虑、紧张、委屈、生气。
Ⅰ期乳腺增生
乳腺小叶增生,是乳腺的初期增生,多发生在25~35岁,症状表现较轻。
Ⅱ期乳腺增生
乳腺腺病(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乳腺初期增生的进一步发展,从小叶增生发展到乳腺导管扩张,称为乳腺腺病,多发于30~45岁,症状表现严重。
严重导致内分泌紊乱,如月经不调、失眠多梦、肤色晦暗等系列反应。
Ⅲ期乳腺增生
囊性增生(乳腺导管扩张合并上皮细胞增生症),是乳腺Ⅱ期增生的进一步发展,多发生在40~55岁
Ⅲ期增生癌变率在70%以上,必须积极治疗和定期检查
Ⅳ期乳腺增生
乳腺囊肿病,癌变率90%以上。
Ⅴ期乳腺增生
乳腺癌。
胸闷
感觉胸闷,甚至心悸,并被诊断出心脏有问题。
气滞血瘀
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就会动力不足,导致血液流通不畅,最终出现瘀血,这就叫“气滞血瘀”。
查看症状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这种疼痛好像针刺似的,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这都是气滞血瘀导致的疼痛。
长期呃逆,喝水会被呛,或者干呕:是肝气不舒、胃气上逆的体现,再加上有瘀血,病情会比普通的肝气不舒更加顽固
内热,瞀(mào)闷:内热,是指心中烦热;瞀闷,就是遇事想不开,即小心眼、爱钻牛角尖所导致的郁闷。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这是比较明显的肝气不舒,甚至肝火旺盛的表现。
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黯黑:这是瘀血的症状,如再加上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则可以明确诊断
血府逐瘀汤
如有如上症状,就可以用“血府逐瘀汤”泡脚
肝气郁结 用罐拔掉
太冲穴
是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在足背,第一、二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
在这个穴位拔罐,可以理气疏肝,活血化瘀,帮助调畅气血。
期门穴
足厥阴肝经的募穴,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四寸(乳头直下)
在此穴位拔罐,可以疏肝健脾,理气活血。
膻中穴
在胸部,横平第四肋间隙,前正中线上(也就是两乳头之间)。
在此穴位上拔罐,能够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
看颜色
拔罐后,罐印颜色的不同,反映出每个人的体质和身体状况
紫黑,说明体内有瘀血;
暗红,说明身体有瘀热,且病变较重;
苍白微肿,罐内壁出现水汽,则为脾阳不足导致的阳虚水泛;
表面纹理明显,毛孔粗大且微痒,则为风邪和湿邪。
绘图:花漾春天 软件:MindMaster
《女性养生三步走:疏肝、养血、心要修》
书籍:罗大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