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是构成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前提,是教师进行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制定计划的依据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
设计目标依据:①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②考虑年幼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③体现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
结构
层次结构
科学教育总目标
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具有特殊性和独立性,是学前教育总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学前教育总目标方向一致,相辅相成
年龄阶段目标
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一般分为3~4,4~5,5~6,是总目标在各阶段的具体体现,是总目标的具体化
单元目标
时间单元:一段时间内要达到的目标
主题活动单元:在一组有关联的科学教育活动全部结束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活动目标 指一次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根据以上三个目标结合具体教育活动内容的特点,以及儿童特点制定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集体和个别化活动的目标)
各阶段性目标相互衔接,体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渐进性。下层目标与上层目标间,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之间协调一致
分类结构
科学情感和态度教育目标
核心内容 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和情感的培养
科学方法教育目标
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 观察、分类、测量、思考、表达交流和解决问题等,以及发展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直接掌握人类的认识及其成果,通过教学传授知识,缩短传承人类认知成果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发展能力技能培养相应情感。在感性经验基础上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
目标的内容
《纲要》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情感和态度)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科学方法)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科学方法/知识)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在感 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 4.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教育具体的目标)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情感和态度)
1.科学情感和态度
3—4对大自然感兴趣,乐意参加科学探究活动 好奇好问
4—5 主动参加科学探究活动,关心爱护周围环境
5—6 喜欢并能较长时间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主动探究 尊重珍惜生命
2.科学方法
3—4 感官感知 仔细观察 发现明显特征
4—5 运用多种感官感知 提出问题猜测答案
5—6 主动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 按一定方法验证猜测
3.科学知识
3—4 了解常见动植物,感知体验天气等对生活影响
4—5 认识常见动植物、认识常见的物体和材料、常见的物理现象、天气与季节变化、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6 人识常见动植物、认识常见的物体和材料、常见的物理现象天气与季节变化、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人们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
范围
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
1.对身边现代生活中的科学技术的印象
2.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3.对身边的科学现象的关心
4.对周围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的观察
5.被身边的科学现象所吸引
6.对身边的科学现象的观察和积累
7.愿意对一些科学现象进行尝试
科学方法方面
观察、比较、分类、预测、尝试探索、信息收集
科学知识方面
人体、动植物、生态与环境、自然科学现象、生活中的科学技术
内容特点
在引导学前儿童了解周围环境的同时,了解人体自身
让学前儿童感受技术,崇尚科学
在认识周围环境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把认识个别物体的属性和认识物体的多样性结合起来
从学前儿童的身边取材
内容的选择与编排
选编原则
科学性和启蒙性原则
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
时代性与民族性原则
地方性与季节性原则
具体方法
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
采用单元式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
根据科学教育各个方面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