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历史唯物主义,整理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群众史观、人的本质和价值、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一起来看。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认识论,内容有认识的本质、认识的发展规律、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规律、真理、实践,感兴趣快来看看。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唯物论,内容有 物质、意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物质与意志的辩证关系,一起来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历史唯物主义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历史观的根本问题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问题
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根本问题,构成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唯心史观
以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为前提,否定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唯物史观
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认为社会历史发展也有其客观规律
承认应用对历史的推进作用,强调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
社会存在是客观的
社会意识
是社会生活的精神生活,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不完全同步性
例如超前的思想或者落后的思想
不平衡性
历史继承性
例:儒家思想的当代应用
社会意识之间相互影响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社会存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生产力
概要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从自然获得物资资料的能力,表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要素
实体性要素
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
渗透性要素
科学技术、科学管理、教育
关键
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劳动者是主要因素
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中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经济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包括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
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与生产力
群众史观
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人命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能够加速或减缓历史的发展,但不能超越人民群众的作用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驱
人的本质和价值
人的本质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自然属性
肉体及其特征,是存在的基础
社会属性
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人的价值
社会价值
个人对社会需求的满足
自我价值
个人通过紫的活动满足生存所需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社会价值处于首要地位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形态经济社会形态划分
五种划分
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共产主义
三种划分
人的依赖性、物的依赖性、个人全面发展
技术形态划分
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
是指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是构成社会的基础
上层建筑
观念上层建筑
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
政治上层建筑
法律制度、军队、法庭、政府、社会集团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
例:实施的政策改革,推动市场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