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5章 糖代谢(3)
人卫9版 生化--第5章 糖代谢,分享了磷酸戊糖途径(细胞质)、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的内容,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系解重点的思维导图,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肝门静脉系的思维导图,收集腹腔内(除肝)不成对脏器静脉血;盆部消化道;脾、胰、胆囊V,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人卫9版 生化--第5章 糖代谢,糖异生是由非糖化合物(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丙酮酸)→G/Gn的过程,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5章 糖代谢(3)
磷酸戊糖途径(细胞质)
定义:从糖酵解的中间产物G-6-P开始,形成旁路;通过氧化、转移基团两个阶段→F-6-P,3-磷酸甘油醛,返回糖酵解代谢途径
不产生ATP,产生NADPH+磷酸核糖
两个阶段
氧化反应
(1)G-6-P→6-PG酸内酯
G-6-P脱氢酶(唯一关键酶);(NADP+)/(辅酶-2)→NADPH+H离子
(2)
(3)6-PG酸 → 核酮糖-5-P
6-PG酸脱氢酶;(NADP+)→NADPH+H离子;CO2
(4)核酮糖-5-P → 核糖-5-P【可逆】
异构酶
1分子G-6-P → 2分子NADPH + 1分子核糖-5-P + 1分子CO2
基团转移反应【3分子核酮糖-5-P,互相拆分转化,主要存在F-6-P,3-磷酸甘油醛;这一途径】
需求量:NADPH>核糖-5-P;磷酸核糖积累→进入第二阶段
磷酸戊糖途径主要受NADPH与NADP+比值调节
酶含量(吃高碳化合物,脂肪酸合成需要NADPH)
酶活性快速调节(NADPH对G-6-P脱氢酶强烈抑制作用)
磷酸戊糖途径是NADPH+磷酸核糖 主要来源;【脂质合成旺盛组织/增殖活跃组织】该途径活跃
提供磷酸核糖参与核酸的生物合成
体内的核糖并不依赖从食物摄入,而是通过磷酸戊糖途径生成
氧化阶段(G-6-P氧化脱羧获得)
人体主要生产方式
基团转移(F-6-P,3-磷酸甘油醛)
肌组织因内缺乏G-6-P脱氢酶
提供 NADPH 作为供H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
是许多合成代谢的供H体【脂质合成,乙酰CoA→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合成】
参与羟化反应
用于维持谷胱甘肽(GSH)的还原状态(蚕豆病,缺乏G-6-P脱氢酶 →缺乏NADPH→红细胞易破裂→溶血性黄疸)
主题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定义:葡萄糖的多聚体,是动物体内G的储存形式,带分支的大分子多糖
快速供能;主要α-1,4-糖苷键;分支点处α-1,6-糖苷键
1个还原性末端;多个非还原性末端
葡萄糖单元的增减发生于多个非还原端,效率高
肝糖原→维持血糖;肌糖原→主肌肉收缩供能
糖原合成是将葡萄糖连接成多聚体
定义:指由G→糖原过程,主要发生在肝和骨骼肌
G先活化→直链+支链
(1)葡萄糖活化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
G→G-6-P→G-1-P→UDPG(活性G)
G-1-P通过UDPG焦磷酸化酶→UDPG(可逆)
产生焦磷酸(PPi)遇水立刻→2Pi+能量;视作-1ATP
(2)糖原合成的起始需要引物
糖原蛋白(一种蛋白酪氨酸-葡糖基转移酶→可自身糖基化修饰)
UDPG的G基转移到自身 → 第一个α-1,4-糖苷键 → 【八糖单位;糖原合成初始引物】
(3)UDPG中的G基连接形成直链和支链
【直链】糖原引物+UDPG→糖原直链延伸(不可逆)
唯一关键酶:糖原合酶;产生UDP;α-1,4
转移到非还原性末端
(至少11个G基)【支链】
(从非还原性末端)6~7个G基→分支(α-1,6)
分支酶
分支意义:【+糖原水溶性/+非还原性末端数量→快分解糖原】
(4)糖原合成是耗能过程
G→G-6-P,-1ATP;PPi水解,-1ATP
UDP→UTP(通过ATP)视作不变
1G基,2ATP
糖原分解是从非还原性末端进行磷酸解
定义:糖原分解为G-1-P而被机体利用的过程,非糖原合成逆反应(细胞质)
主G-1-P,少量G
(1)糖原磷酸化酶分解α-1,4释出G-1-P【磷酸解】
关键酶:糖原磷酸化酶(仅对1,4作用)
(2)脱支酶分解α-1,6释出G
当糖链缩短至离分支点~4个G基,空间位阻→糖原磷酸化酶无效
脱支酶
【葡聚糖转移酶】3个G基→糖链末端
【α-1,6-葡糖苷酶】→水解α-1,6 →G
(3)肝利用G-6-P生成葡萄糖而肌不能
(肝)→G【G-6-P酶】
(肌)→丙酮酸→乳酸【直接由G-6-P→无氧氧化净产生3分子ATP】
糖原合成与分解的关键酶活性调节彼此相反
糖原合成(糖原合酶)/糖原分解(糖原磷酸化酶)
共价修饰+别构调节
活性~无/低活性;P化~去P化
磷酸化修饰对两个关键酶进行反向调节
磷酸化的糖原磷酸化酶是活性形式
去磷酸化的糖原合酶是活性形式
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胰岛素调节
肝糖原分解~胰高血糖素;肌糖原分解~肾上腺素
生理意义
糖储存形式。糖充足→血糖浓度高→转变为糖原→降血糖
供应不足/需求增加,肝糖原→迅速分解→G→入血、维持血糖浓度(脑,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