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治考研 马原部分 唯物论导图
政治考研 马原部分 唯物论导图,分享了 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意识观、实践观、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一起来看。
政治考研 马原部分 唯物史观 导图,整理了 社会结构理论、社会主体理论、社会动力理论的内容,大家可以学起来哦。
考研政治 马原 辩证法思维导图,需要掌握: 两大特征 (联系和发展) 五大范畴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三大规律 六大思维能力(熟知即可)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二十大报告知识地图(完整版)
小学语数外教学设计(含模板)
中国通史第一集
中国通史第2集
中国通史第3集
中国通史第4集
中国通史第5集
中国通史第6集
中国通史第7集
中国通史第8集
唯物论
物质观
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运动观
运动
含义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特性
绝对性、变动性、无条件性。
静止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运动的特殊状态-①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②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
相对性、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载体)。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时空观
时空
时间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位性
客观性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物质运动与时空的关系
1.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空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
2.物质运动总是在时空中进行的,不能脱离时空。
意识观
意识的起源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社会历史的产物
1.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2.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表现为主体选择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④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实践观
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结构
主体
实践主体是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的人,是实践活动中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
中介
实践中介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客体
实践客体是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特征
客观实在性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实践 (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社会政治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
新形式
虚拟实践 (区别于基本形式)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问题
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源
内容
①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
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
③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原理体现
1.意识统一于物质
2.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概括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可以概括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第一,物质是客观存在,意识是主观存在;物质是根源,意识是派生;物质不能代替意识,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第二,物质可以变成意识,意识可以变成物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