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日韩关系—日韩和解、北约亚太化、中日韩三边关系
韩国尹锡悦政府上台执政至今,其虽在国内政治及美国撮合等内外因素影响下频频向日本释放善意,表示有必要迅速改善、发展双边关系,韩日双边关系也出现恢复首脑会谈等一系列改善新迹象,但受日本回应相对冷淡等因素制约,两国关系整体仍处于低位。
编辑于2023-04-22 15:04:05rcep,全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一起来了解它吧。
亚洲安全观视域下的_ 东北亚命运共同体构建,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为核心的亚洲安全观是中国提出的重大安全理念创新,可以成为解决东北亚安全难题、构建东北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指导理念。
韩国尹锡悦政府上台执政至今,其虽在国内政治及美国撮合等内外因素影响下频频向日本释放善意,表示有必要迅速改善、发展双边关系,韩日双边关系也出现恢复首脑会谈等一系列改善新迹象,但受日本回应相对冷淡等因素制约,两国关系整体仍处于低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rcep,全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一起来了解它吧。
亚洲安全观视域下的_ 东北亚命运共同体构建,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为核心的亚洲安全观是中国提出的重大安全理念创新,可以成为解决东北亚安全难题、构建东北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指导理念。
韩国尹锡悦政府上台执政至今,其虽在国内政治及美国撮合等内外因素影响下频频向日本释放善意,表示有必要迅速改善、发展双边关系,韩日双边关系也出现恢复首脑会谈等一系列改善新迹象,但受日本回应相对冷淡等因素制约,两国关系整体仍处于低位。
日韩关系
参考文献:和平与发展《韩日关系改善的动因及走向》谢若初 吕耀东
总结
韩国尹锡悦政府上台执政至今,其虽在国内政治及美国撮合等内外因素影响下频频向日本释放善意,表示有必要迅速改善、发展双边关系,韩日双边关系也出现恢复首脑会谈等一系列改善新迹象,但受日本回应相对冷淡等因素制约,两国关系整体仍处于低位。由此看来,韩日关系实质性改善尚需时日;两国的权宜合作程度则主要由来自美朝等方面的外部压力决定。从长远看,韩日两国关系的改善应以彻底解决历史问题为重要指标。
作为东亚区域一体化的倡导者及捍卫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虽然乐见韩日关系改善,但也应对此次两国走近的本质及其可能引发的影响有清醒认知。其本质是美日韩三国领导人在俄乌冲突、执政不稳等内外压力下做出的权宜之举,无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发展脉络
韩国与日本长期存在二战中“强征劳工”“慰安妇”等历史问题,以 及领土争端、贸易争端等现实问题。近年两国关系因上述问题已经由“伙伴”降至“邻国”,面临“严峻状况”
韩国政权更迭虽可被视为改善韩日关系的契机,但也面临尹锡悦政权立足未稳、历史及现实问题难以解决的困境,以及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变迁、大国关系变化等外部因素影响
韩日关系改善新动向
1、韩日两国在各层级展开密集接触
2、韩国就改善双边关系态度积极
3、韩日两国开始逐步就地区政策“对表”
针对朝鲜问题, 韩日两国不仅举行了首脑、外长、防长等各层级会谈,更在美国撮合下多次共同参与多边会议
4、韩日两国拟进一步扩大合作
韩日虽未缔结同盟关系,但韩美、日美关系的强化无疑有利于韩日关系走近
韩日关系改善的动因
1、国际及地区安全形势发生变化
韩日两国感知地区及全球安全形势变化的侧重点虽有所不同,日本借俄乌冲突渲染“中国威胁”,韩国更加重视朝鲜动向,但按照“国家在面临外部威胁的挑战时,或者采取制衡行为,或者追随强者”的联盟理论,上述安全形势变化无疑唤起了两国调整双边关系, 进而以此巩固与美国同盟关系的外交诉求
2、尹锡悦谋求通过改善韩日关系否定文在寅的政治遗产
3、日本意欲拉拢韩国改善周边外交环境
日本认为世界已进入“中美竞争、国家间竞争时代”,并将俄罗斯、中国、朝鲜视为主要“安全威胁”
沃尔特:威胁平衡理论
4、美国力图重整美日韩三边关系以强化对华战略竞争
在美国看来,韩国是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支轴 国家”;韩日和解有利于美国在远东地区继续存在;而美国在促进这一和解方面能够发挥关键性作用
相较于前任特朗普,拜登在实施其“大国竞争”战略过程中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高度重视重振其全球盟友和伙伴体系
韩日关系改善的障碍因素
1、尹锡悦政权立足未稳
2、韩日历史问题积重难返
韩国与日本长期存在二战中“强征劳工”“慰安妇”等历史问题
受殖民历史及等级观念战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日本在处 理日韩关系时常常抱有俯视姿态,将韩国视为“等而下之盟友”
在涉及核心利益的领土争端问题上,韩日两国亦并未觅得解决良方,甚至无法减少因此产生的摩擦
3、韩日改善双边关系缺乏内生动力
表面上看,韩日两国拥有“共同价值观”,且均是美国在东亚地区的重要盟国,但实际上,无论在地区还是美国东亚盟友视域下,两国存在较为显著的竞争关系及“不对等”心态
韩日关系的改善迹象仅仅是两国各自强化同美国关系的附属品;两国在彼此对外关系中的地位相对有限
韩日关系未来走向及其影响
1、韩日关系改善恐导致朝鲜半岛局势趋于紧张
根据尹锡悦上台后表示将坚持“朝鲜弃核优先”“不放弃朝鲜人权”“不损害韩美同盟”三大原则,他可能在 恢复“朝鲜是主敌”战略定位的基础上,以朝核及人权问题为抓手,积极伙同美、日等国通过联合军事演习、经济制裁等手段对朝施压
2、韩国对华政策或向“政冷经热”转变
3、美国或以韩日关系改善为契机迅速实质推动其地区及全球战略
多年来韩日两国未能正式缔结同盟关系是导致美国始终未能实现构建 “亚洲版北约”夙愿的关键原因
中日韩三边关系与东北亚安全秩序
总结
当前东北亚安全局势持续动荡,进入新旧秩序转换期,突出表现为安全困境加剧,缺乏合作共识和约束机制,存在滑向阵营对抗的可能
未来东北亚安全秩序,应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通过协商一致建立起权力均等化、非等级支配型的开放性架构
中日韩需要适应形势变化,加快彼此的认知调节和政策磨合,强化危机管控,深化三国合作,使中日韩三边关系成为地区安全秩序的稳定器
中国在此进程中应积极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强化主体意识和战略投入,为构建地区安全新秩序发挥引领作用
中日韩三边关系的新态势
第一,日韩对华政策消极调整
日本国内对华认知消极负面,自民党政权大肆渲染“中国威胁”
韩国尹锡悦政府执政后,积极强化对美战略靠拢,同时强调要建立“相互尊重的新型韩中关系”,对中国表现出强烈的“对等意识”
第二,中日韩安全博弈加剧
第三,日韩矛盾积重难返
第四,中日韩合作的深化与隐忧
日韩出于降低对华经济依赖、规避中美“脱钩”风险、维系对华产业科技竞争优势等考量,正在积极制定和实施“经济安全”政策。美国加大对日韩诱拉,在中国周边建立 “印太经济框架”“芯片四方联盟”等,加快推动排华性质的产业链供应链 重组,影响了日韩对华合作信心
东北亚安全困境和秩序建构
安全困境与螺旋上升
概念
安全困境被视为防御性现实主义的核心概念,其指一国为了保障自身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反而降低了其他国家的安全感,从而导致该国自身更加不安全的现象
安全困境在东北亚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是朝核问题长期化
二是地缘矛盾尖锐化
近年来 ,中日钓鱼岛争端 、日 韩独岛 (日称 “竹 岛 ”)争端 、台海局势动荡等地缘矛盾升温,也使中日韩之间严重缺乏安全互信
三是中美博弈白热化
这种“安全困境”中的东北亚安全秩序凸显出两大特点
一是中美地缘博弈成为牵动地区秩序演变的最关键因素
二是阵营对抗风险上升,加剧安全困境
安全困境下合作的可能性
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主要是为了争夺权力,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则主要是为了维护安全
东北亚地区主要国家的国防政策都是基于维护本国的安全,尽管相互戒备,但很难出现主动诉诸战争的情形。因此,东北亚的安全困境看似严峻,实际上并不会必然导致战争冲突
三个有利于缓解困境、促成合作的因素
首先,东北亚地区核武器库集中,除中美俄朝四个有核国家外,日韩也在美国核保护伞下,使核威慑下的“恐怖平衡”能持续存在,极大降低了发生战争冲突的可能性
其次,作为地区主体的中日韩三大经济体之间经济深度融合,现实利益高度捆绑,彼此对战争冲突可能给各自国家经济利益带来的严重伤害,有着充分的认知
再次,近代以来的战争历史尤其是二战的教训,仍在深刻影响着中日韩的对外认知和战略取向,和平主义在各国依然有着深刻的社会民意基础
中国的东北亚安全秩序愿景似应包括以下目标、内 涵和路径
1.以“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各国政策和行动,强化东北亚国家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意识
2.循序渐进构建地区安全机制,通过对话合作建立信任,破解安全困境
3.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与永久和平体制,消除东北亚安全瓶颈的制约
日韩和解
背景
韩国人对日本那也是长期反感的因为被日本殖民统治,比如慰安妇、强制劳工等等,被伤害的韩国人,要求日本重新赔钱。近几年韩国与日本关系应该算是跌到了谷底,2018年,因为日本强征劳工历史问题两国闹崩,因为韩国最高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被告方即二战时期参与强征劳工的日本企业败诉,支付赔偿金,遭到日本政府强烈抵制。在2019年,当时韩国总统文在寅要求日本反省侵略和殖民罪行,并且宣称要清算韩国的侵日韩间的势力,韩日关系进一步恶化。同年日本就宣布日本把韩国从贸易白名单里剔除两边不再是友好国家了,再对韩国实施制裁,限制了三种半导体材料出口韩国。
补充:长达30年的日韩半岛体之争;韩国企业卖手机、卖半导体,而用来生产手机屏幕、芯片、半导体等等所必须的很多基础材料、机器设备却要依赖日本的输出。
事件介绍
3月6日,韩国外长朴振在记者会上正式公布韩国政府解决二战期间被日本强征劳工对日索赔问题的“第三方代赔”方案,即拟由韩方设立一个公共赔偿基金,从韩国私人领域筹措资金,向1910年至1945年间被日本殖民者强征为劳工的韩国受害者支付赔偿。至此,令日韩关系陷入低谷的“最大悬案”有望落幕。
被韩国成为“屈辱外交”,尹锡悦的支持率大大下降
和解原因
韩国方面
首先,这基于保守派政府的认知。与文在寅的进步派政府不同,隶属保守派的尹锡悦政府总体亲日亲美,他们把日本视为拥有相同价值观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威胁。
其次,出于安全的需要。尹锡悦政府希望借助日本力量应对朝鲜核导威胁。日本拥有先进卫星及“宙斯盾”驱逐舰,与韩国能形成优势互补。
再次,出于经济的考虑。日方限制对韩出口半导体原材料,不利于韩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尤其是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产业链面临重组的背景下。
第四,服务于外交战略。尹锡悦政府上台后,外交政策转向全面加强韩美战略同盟。在美方 压力下,改善韩日关系已是加强韩美同盟的题中应有之义。此外,韩国志在成为全球枢纽国家, 这也需要日本的支持。
美国方面
迎合美国的需求。在韩国调整对日关系的过程中,美国作为幕后黑手,一直施加影响。
根本原因:美国为应对中国,不允许自己在亚洲的盟友内部不和
解析:日韩两国和解是在美国的强压之下,以“日本犯罪,韩国赎罪”的方式达成的,相较于伊朗和沙特在中国劝和促谈的斡旋之下的和解方式简直是天壤之别。如今中国快速崛起中美矛盾开始慢慢激化,美国发现仅靠自己压制不住中国,就开始找帮手韩国、日本是美国的小弟,但彼此不对付把韩日弄到一起,不给自己拆台就不错了,不能形成合力发挥不了作用,于是美国开始推动韩日和解。韩日和解就可以看作是韩国彻底倒向美国的一份投名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韩国国民经济过于倚重的半导体产业,一旦被日本卡脖子了它就吃不消了,所以现在只能委曲求全。
日韩首脑会谈
事件介绍:韩国总统尹锡悦3月16日飞抵北京,开始对日本进行为期两天的国事询问
成果:通过此访,恢复中断12年的韩日双边首脑会谈交流,重启韩日首脑每年一次互访的“穿梭外交”,扩大安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合作,进一步推动两国国民之间的交流。
影响:
一方面,东亚安全形势面临变数。在美日韩三边关系中,韩日关系“短板”一旦得到修补,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同盟体系将得到巩固。“这意味着未来三方的安全合作、外交协调将进一步加强,将对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造成很大影响。
另一方面,警惕历史修正主义泛滥。尹锡悦政府的做法是在历史问题上放水,拿历史问题做交易,将使日本历史修正主义泛滥,并外溢到国际社会,造成历史虚无,进而可能对二战后奠定的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产生负面冲击。
后续发展
日本文部科学省28日公布了将明年开始使用的小学教材的审定审议结果,书中宣扬日方单方面领土主张,淡化和歪曲日本强征和奴役劳工的历史事实,掩盖其殖民统治朝鲜半岛期间的暴行。
社论称,现在这一严酷的现实与一直自吹自擂通过韩日首脑会谈“改善了”韩日关系的情况截然不同。今后在解决日军慰安妇、福岛核污水等韩日之间悬而未决问题的过程中,很可能日本将会继续要求韩国做出单方面让步,而韩国将继续采取“手足无措的屈辱外交”。
北约亚太化
参考文献:现代国际关系《中美全球博弈下的北约亚太化》孙茹
事件介绍
2022 年 6 月底,北约马德里峰会通过了新的战略概念文件,这一指导北约行动的纲领性文件将中国视为“系统性挑战”,峰会首次邀请日本、韩国、澳 大利亚、新西兰四国领导人参会
北约亚太化倾向
相对于俄罗斯这一老对手,中国被北约视为新挑战
北约对华关注包括
军事上,北约关注中国军力发展和中俄军事合作
经贸和科技上,北约作为军事组织,却关注中国的经贸行为和“一带一路“”冰上丝路“”数字丝路”建设
意识形态上,北约称中国利用经济影响分化欧洲,阻止欧盟在人权和南海问题上对华施压
另一方面,北约主张与中国保持建设性接触
北约亚太化与亚太北约化
北约不大可能吸收亚国家入盟,也不会变身为亚太地区的军事组织。北约东扩的对象仍是欧洲国家,北约的领土边界仍在欧 洲。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北约不会移到 亚洲。北约亚太化不同于“亚太北约”(Asian NATO),“亚太北约”一般指在亚太地区出现的类似北约那样的多边军事同盟或组合(alignment)。
随着中国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及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21 世纪第二个 10 年,以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对话(QUAD) 为代表的“亚太北约”取得进展
北约亚太化与“亚太北约”相呼应,表明美国在调动同盟和伙伴资源上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是在地区层面,将奉行不结盟政策的印度拉到四方安全对话当中
二是在全球层面,将欧洲盟友纳入中美博弈
北约亚太化与全球化
“全球北约”或北约全球化指北约走出传统防区,在全球范围开展活动,建立全球伙伴关系,应对全球性挑战。 “ 全球北约 ”指北约谋求确立全球视野 ,而非指北约已发展为一个成员国遍布全球的同盟
北约“退守欧洲”还是“转向亚太”
北约亚太化发生在北约从全球出击到退守欧洲之际,转向亚太面临多重制约
首先,俄罗斯因 素牵制北约亚太化
其次,内部分歧制约北约亚太化
北约内部分歧众多,在阿富汗撤军问题美法存在分歧
美英法在亚太地区矛盾深刻,美英抢夺法国 潜艇大单让美法、英法关系几乎破裂
在对华政策上,美欧存在分歧,美国将中国作为头号竞争对手,欧洲 盟友则将中国挑战排在俄罗斯之后,不希望与中国发生“新冷战”
再次,全球性挑战牵扯北约精力
另一方面,北约亚太化发生在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之际,北约及其成员将加强与亚太伙伴的合作, 维护西方的集体利益
其一,北约将延续对亚太的关注和投入
其二,欧亚盟友承担更大的地区和全球责任, 尤其是日、德将发挥更大的安全作用
总结
美国调动全球同盟资源应对中国挑战,成为北约亚太化的最大推手
北约亚太化意味着北约与亚太伙伴的横向合作强化,欧、亚同盟的联动性加强
英、法、德、日四国加强安全合作,为中美博弈增添复杂因素,表明美国对华竞争已无明显的地区和全球之分,亚太地区成为全球大国的角逐场
面对北约的亚太化新动向,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应对
中国需坚持既定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积极推进全球安全倡议,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反对集团对抗和排他性“ 小圈子 ”,广结善缘 ,扩大朋友圈,在反恐、网络、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等领域推进合作,提供更多的国际公共产品
充分利用现有的双边和地区安全合作对话,增信释疑, 加 强危机管控 ,与美 、欧 、日开展安全对 话 ,争取实现中美在亚太的良性互动
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 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