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章_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小学教师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所进行的自我银炼、自我陶治、自我数育、自我政造的过程和行为,其目的是把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 教师道德理论体系和教师在从事职业劳动中所必须遊行的外在的道德规范要求,转化为 数师的个人意识和内心信念,使之成为教师选择自己行为的标准或准则,进而形成教师 的职业道德品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第四章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节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及原则
一、含义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小学教师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所进行的自我银炼、自我陶治、自我数育、自我政造的过程和行为,其目的是把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 教师道德理论体系和教师在从事职业劳动中所必须遊行的外在的道德规范要求,转化为 数师的个人意识和内心信念,使之成为教师选择自己行为的标准或准则,进而形成教师 的职业道德品质
二、内容
(一)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1.道德价值认识
2.道德规范与要求认识
3.判断能力
(二)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处理职业人际关系时或对某种行为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应培育的师德情感: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热爱所教学科、热爱小学生
(三)磨砺教师职业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个人在道德情境中,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内外困难、实现道德目的的心 理过程。教师职业道德意志是教师为实现教育目标,自觉摆脱诱惑、战胜困难的坚持精 神。
(四)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是教师对师德理想、师德人格、师德原则、师德规范的坚定不移的 信仰,是把深刻的师德认识、真挚的师德情感和顽强的师德意志转变为比较稳固的师德 行为的媒介和内驱力,并使师德行为表现出明确性和一贯性。
(五)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是教师在一定的职业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的支配下所采 取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教育行动
基本要素: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
三、原则
(一)知行统一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师德建设的灵魂与校心,要让高尚的师德融于;心、践于行,必领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二)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自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在动力
他律:相关制度、社会舆论
(三)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教师的动机决定了行为的性质,具备热爱并献身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的良好动机,才会有勤恳敬业、海人不倦的教育教学行为。 但是不能只看动机,还要考虑行为的结果,即教师教育实践取得的实际效果,特别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四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坚持继承性,即要求教师充分弘扬我国优良的传统师德,主动传承中华民族教师的优良传统。
坚持创新性,即要求教师站在时代发展的新背景下,按照新时代对教师新的要求,成为新时代教师道德修养主流价值的践行者和宣传者
第二节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不断加强学习,陶冶道德情感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正确三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基础,是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理论体系的理论依据。要深刻理解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精髓,明辦是非,教师就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既能确保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能自觉抵制不良思潮的侵蚀,履行师德规范。
(二)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行为自觉
教师只有通过学习和感悟,把对师德规范的遵守从被动的依从水平提升到认同水平,内化师德规范的各项要求,把外在的规范要求转变为自己心理和行为上的自觉,从而完善自身的职业品德
(三)学习师德模范的先进事迹,陶冶师德情感
在高尚师德的构建中,情感体验尤为重要,榜样的力量能推动师德情感与境界不断升华
二、躬身道德实践,磨炼道德意志
(一)树立崇高的教育理念
教师只有树立了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理想,才会克服工作中的艰辛,调整好心态,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二)在扬弃中坚守信念
面对各种恩想、观念和行为,教师要学会扬弃。坚持信念,拒绝盲从;坚持进取,拒绝堕落,坚持修养,拒绝放纵。
(三)培养良好道德习惯
师德意志的培养需要教师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习惯是意志力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意志力的缩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环固下来的行为方式。习惯一旦形成,便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的特征。
三、善于自我反思,养成规范行为
自我反思架起了师德理论与师德实践交互的桥梁,在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中,教师反省自察,自克自律。 一方面通过实践反思,提升理论素养; 另一方面通过理论反思,明确实践路径。自我反思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养成规范行为的有效方法。
四、拟定生涯规划,克服职业倦怠
职业倦念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渴的状态,这种状态会使人对工作内容本身和工作环境失去激情、兴趣,产生无法克服的心理倦怠,强烈地希望逃避工作现状,是一种情绪性耗竭的症状。
主要表现:失去工作激情,没有成就感,不愿承 担责任,推诿,感觉压力大,抱怨多,情绪低落等。
作用: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教师了解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律和特征,明确职业生涯各阶段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为教师成长为研究型和专家型教师指明方向。
第三节 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养成
一、 主要内容
(一)思想行为规范
1.教师要做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社会主义,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在恩想政治领域与国家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做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事情。
2.教师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尽职尽责,教书育人,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3.教师要做到作风正派,正直诚实,为人师表,,遵纪守法。
(二)教学行为规范
1.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严市认真地对待教学工作,钻研业务,然悉教材,认真备课,组织好课堂教学。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教师在课下要认真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精心编排练习,及时帮助学生改正学习上的错误,定时做好教学质量检查工作,及时查漏补缺。
(三)人际行为规范
1.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要做到热爱、尊重、关心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循循善诱,不偏不祖;不以师生关系谋取私利。
2.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要做到连重家长,理解家长;经常家访,互通情况;密切配合,教育学生。
3.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要做到互相尊重,切忌嫉妒;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平等相待,不卑不亢;乐于助人,关心同事。
4.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要做到尊重领导,服从安排;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秉公办事,团结一致。
(四)仪表行为规范
1.衣着整洁,朴实大方
2.举止稳重大方、满洒自然、彬彬有礼,切,忌轻浮粗俗、拘谨呆板。
(五)语言行为规范
1.科学规范,简洁明确,富有示范性
2.通俗易懂,富有幽默感
3.富有条理和层次感
4.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
5.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6.使用普通话,文雅流畅,富有艺术性
二、养成
(一)思想行为养成
1.教师要深人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增强价值判断力、选择力。
3.忠诚于觉的教育事业,树立献身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做贡献的决心,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确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和职业理想
(二)教学行为规范养成
1.精心上好每一堂课
2.构建合理知识结构
3.努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三)人际行为规范养成
1.数师要学重学生,关爱学生,努力学习儿童心理学知识,了解儿童心理品质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只有充分了解儿童,才能更好地学重和教育儿童。
2.要与学生家长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3.要与同事之间要相互尊重、有效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四)仪表行为规范养成
1.符合教师职业特点,体现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
2.举止有度,礼貌亲切,切忌粗野蛮横和不注重公共形象
(五)语言行为规范养成
1.言由心生,不断提高教师思想修养
2.善于学习,积累文化知识
3.勤学苦练,锻炼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