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章节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感觉和知觉
感觉、知觉概述
感觉概念
感觉是人脑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最基础的心理现象,人类认识过程的开端)
知觉概念
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
视觉(眼睛)
听觉(耳朵)
嗅觉(鼻子)
味觉(嘴巴)
肤觉(脸)
内部感觉
机体觉(eg:内脏的感觉:胃疼)
平衡觉(eg晕车)
运动觉(eg和运动有关)
知觉的种类
物体知觉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动景运动(eg霓虹灯,动画片)
诱导运动(eg月动云静,火车和站台)
自主运动(eg香烟,星星,烟头的动)
运动后效(eg注视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后,看静止的物体,静止物体似乎向相反方向运动。)
社会知觉
刻板印象(eg东北人豪爽)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eg情人眼里出西施,一好百好)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最近效应)
投射效应(eg以己度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错觉
概念: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eg筷子放水里)
错觉不能克服
感知觉一般规律
感觉的规律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刚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eg所看东西越大,刺激量大,感受能力越低)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觉器官觉察这一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刺激量从无到有的过程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差别感受性:能够感受刺激之间这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差别阈限: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刺激量从有到呀
感觉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适应: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eg入芝兰 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明适应:时间短(几秒钟)
暗适应:时间长(30分钟)
感觉对比:同一感受,接受不同刺激。
同时对比(eg黑人牙白,月明星稀)
继时对比(eg吃糖之后橘子更酸)
感觉后效:刺激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
正后像(eg盯着灯泡,闭上眼睛感觉眼前的黑暗里有一个灯泡)前后一样
负后像()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eg鼻子不透气,味觉也失灵)
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eg盲人耳朵灵)
联觉(eg颜色感受到温度,声音甜)
知觉的规律
知觉的选择性
(eg能从嘈杂的环境中听见叫自己名字)
强度率(eg黑板上把重点写特别大)
差异率(eg红笔突出重点)
活动率(eg霓虹灯,声音抑扬顿挫高低起伏)
新奇率(eg备课时创新教学模式)
知觉的理解性
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
eg外行看人闹,内行看门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知觉的整体性
事物的多钟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强调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优先,重要部分会对整体产生影响。
eg一叶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
知觉的恒常性
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人的知觉映象仍相对不变。(物不变,条件变)
eg国旗不同时间颜色不同,门开开关关形状不变
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遵循感知规律,开展直观教学
二、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1.观察的品质(多选)
观察的目的性
观察的精确性(eg小学生鸟和乌分不清楚)
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的深刻性
2.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了解)
①观察目的性较差
②观察缺乏精确性
③观察缺乏顺序性
④观察缺乏深刻性
3.学生观察力的培养(简答)
①明确目的与任务
前
②充分准备、计划,提出具体方案
③加强个别指导,有针对性
中
④整理观察结果,写出报告
后
⑤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汇报
学生感知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