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美学史
中国美学史提纲,考研的时候做的,主要是美学史上的人物及其对应的学说,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05-18 17:28:06中国美学史
1 先秦
《尚书·尧典》
诗言志
孔子
《论语·为政》
思无邪
《论语·八佾》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尽善尽美
汉代发展为温柔敦厚
《论语·泰伯》
礼乐
《论语·阳货》
兴观群怨
《论语·卫灵公》
辞达而已矣
《论语·雍也》
文质彬彬
孟子
《孟子·万章上》
以意逆志
《孟子·万章下》
知人论世
《孟子·公孙丑上》
知言养气
《孟子·滕文公下》
富贵不能淫
老子
《道德经》
大音希声
《老子》
大巧若拙
虚静
道法自然
庄子
心斋,坐忘
《庄子·外物》
得意忘言
《易传》
《易传·系辞上》
立象以尽意
《易传·系辞下》
观物取象
2 两汉
《毛诗序》
诗有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情志统一
《诗大序》
吟咏性情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
发愤著书
《乐记》
乐者乐也
唯乐不可以伪
杨雄
诗人之赋丽以则
3 魏晋南北朝
三国
曹丕
《典论·论文》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文以气为主
四科八体
诗赋欲丽
王弼
得意忘象
注《老》《庄》
西晋
陆机
《文赋》
风格论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感物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以思纷
伫中区以玄览
诗缘情
诗缘情而绮靡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竹林七贤
嵇康
越名教而任自然
《声无哀乐论》
心之与声,明为二物
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
阮籍
越名教而任自然
刘勰
文外曲致
情在词外
《文心雕龙·比兴》
《文心雕龙》
为情而造文
《文心雕龙·物色》
情以物迁
《文心雕龙》五部分
总论
《原道》等五篇
文体论
创作论
《情采》
《神思》
贵在虚静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巧焉动容,视通万里
物以貌求,心以理应
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通变》
批评鉴赏论
《时序》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知音》
操千曲而后晓声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总序
《风骨》
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钟嵘
文已尽而意有余
《诗品序》
诗有三义(赋比兴)
滋味说
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
《诗品》
评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南朝齐梁
谢赫
《古画品录》(《画品》)
绘画六法
气韵生动
评顾骏之
虽神韵气力不逮前贤 ,而精微谨细有过往哲。
东晋
顾恺之
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传神写照
何晏
注《老》《庄》
王羲之
南朝
宗炳
澄怀味象
《画山水序》
畅神
姚最
《续画品》
评萧贲“学不为人,自娱而已”
心师造化
4 隋唐五代
韩愈
《答李翊书》
气盛
不平则鸣
气盛言宜
文以明道
用文尚能
司空图
韵味说
《二十四诗品》(《诗品》)
象外之象
咸酸之外
思与境偕
近而不浮,远而不近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
《与李生论诗书》
韵外之致
白居易
美刺
《与元九书》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陈子昂
美刺
《与东方左史虬(qiu2)修竹篇序》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兴寄
登幽州台歌
李白
哀怨起骚人
杜甫
文章憎命达
荆浩
《笔法记》
六要
新节点
张璪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王维
《山水论》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王昌龄
《诗格》
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
刘禹锡
境生于象外
皎然
《诗式》
柳宗元
《邕(Yōng)州马退山茅亭记》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5 宋金元
苏轼
外枯而中膏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画以适吾意
文与道俱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欧阳修
诗穷而后工
《六一诗话》
郊寒岛瘦
严羽
兴趣说
《沧浪诗话》
言已尽而意无穷
评皎然“视皎然之诗,在唐诸僧之上”
五个部分
《诗辨》(“兴趣说”和“妙悟说”是整个诗话的核心)
兴趣说
妙悟说
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
辨尽诸家体制
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以盛唐为法“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诗者,吟咏情性也。
玲珑透彻,不可凑泊
《诗体》
《诗法》
《诗评》
气象说
《考证》
别材说、别趣说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郭熙
林泉之心
身即山川而取之
《林泉高致·画意》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陆游
《读唐人愁诗戏作》
屈子何由泽畔来
功夫在诗外
《题庐陵萧彦毓(yu4)秀才诗卷后》
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君诗妙处吾能识,尽在山程水驿中。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
周敦颐
《通书·文辞》
文以载道
朱熹
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
程颐
作文害道
王冕
《墨梅图》
只留清气满乾坤
倪瓒
聊以写胸中逸气
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聊以自娱
北宋
黄休复
《益州名画录》
逸、神、妙、能
6 明清
计成
《园冶》
宛自天开
李贽
《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
《焚书》卷三《童心说》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石涛(明末清初)
《苦瓜和尚画语录》
不似之似
《一画章》
一画者, 众有之本,万象之根, 见用于神, 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
一画之洪规
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
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
笔墨当随时代
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
《画谱·笔墨章》
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
董其昌
《画旨》
以蹊径之怪奇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不决不如画。
八大山人
赵翼
《题遗山诗》
国家不幸诗家幸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
王夫之
情与景的关系
妙合无垠、情中景、景中情
沈德潜
写竹者必成竹在胸,为意在笔先,然后着墨也
格调说
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
公安派袁宏道
独抒性灵
清 袁枚
《随园诗话》
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
汤显祖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
意趣为主,音律为次
李渔
《闲情偶寄》
立主脑
脱窠臼
密针线
减头绪
叶燮
《原诗》
本原论
发展论
创作论(最精彩)
理事情
才胆识力
批评论
王世祯
神韵
兴会神到
《香祖笔记》
舍筏登岸,禅家以为悟境,师家以为化境,诗禅一致,等无差别
笪(dá )重光
《画筌》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邓石如
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金圣叹
《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
性格
任凭提起一个,都似旧时熟识
清 翁方刚
机理说
郑板桥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7 近现代
宗白华
《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
美学的两种不同取向
《美学散步》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世界是无穷尽的,生命是无穷尽的,艺术的境界也是无穷尽的。
始境,情胜也;又境,气胜也;终境,格胜也
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齐白石画一枯枝横出,站立一鸟,别无所有,然用笔的神妙,令人感到环绕这鸟是一无垠的空间,和天地群星相接应,真是一片“神境”。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历史上向前一步的进展,往往伴随着向后一步的探本穷源。
王国维
《人间词话》
愁苦之言易巧
境界说
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分类
造境与写境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无我之境,人惟于境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隔与不隔
妙处唯在不隔
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
境界的大小与高低之分
诗人之境与常人之境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红楼梦>评论》
眩惑
彼以生活为炉,苦痛为炭,而铸其解脱之鼎。
解脱之道,存于出世,而不存于自杀。
《宋元戏曲考》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
美之中又有优美与壮美之别,今有一物令人忘利害之关系而玩之而不厌者谓之曰优美之感情。
若其物直接不利于吾人之意志,而意志为之破裂,难由知识冥想其理念者谓之曰壮美之感情。
天才说
“天才者,或数十年而一出获,或数百年而一出。”
故有天才者往往有不胜孤寂之感
《文学小言》
齐白石
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鲁迅
《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酒之关系》
正始名士服药,竹林名士服酒
评《西游记》
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老舍
评《聊斋志异》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习近平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进步的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蔡元培
《新青年》/北京神州学会的演讲
以美育代宗教
朱光潜
《悲剧心理学》
在悲剧冲突中,肉体虽然被摧残了、毁灭了,精神却在不断进步、不断超越、不断飞跃。
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文艺心理学》
《谈美》
《西方美学史》
《谈美书简》
主客观统一说
常任侠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李泽厚
《美的历程》
《中国美学史》(与刘纲纪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