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休谟
休谟思维导图,介绍了 认识论、实体观、因果观、休谟问题、情感主义的内容,一起来看。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在欧洲大陆,以法国为核心和代表 整体上人才最多、最好 形成了政治革命、社会运动。
本图整理了认识论--推理就是加和减、自然哲学、 政治哲学的知识,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魏晋玄学,时期分派有: 一、正始时期,代表人物为何 晏、王粥。 二、竹林时期,代表人物为嵇 康、阮籍。 三、元康一永嘉时期,代表人 物为裴頠、欧阳建、郭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休谟
认识论
观念与印象
知觉
印象 (分简单与复杂)
猛烈的、深沉的知觉
感觉印象
反省印象
感觉观念➡️反省印象➡️反省观念
人心中的一切知识都是从简单的感觉印象发源的 (心理的原子主义)
原始的
自足的
单纯性
互相独立
观念 (分简单与复杂)
淡薄的、模糊的知觉
差别知识它们刺激我们心灵时的强烈程度和生动程度,只有量的区别,没有质的区别。
两种知识
观念的知识
数学知识、知觉知识
必然的
事实的知识
历史、自然科学/哲学、普遍经验判断、推论
或然的
核心区别:明确性的大小、经验依赖性
知识的划分
实体观
物质实体
物体的定义
实体:物质、物体(本身);属性的承担者
属性:物体的性质、特性、状态等
怀疑的根据
我们没有关于物质实体的直接经验(感觉印象),我们所直接经验到的知觉指向的都是被叫作属性的东西;实体观念不是一种简单印象,不能通过印象得到确证。
强调
1.动摇了洛克的认识的客观基础
2怀疑态度不等于否定态度。
3.肯定它们在日常生活中作为"自然的信念〞的作用。
精神实体
自我
1自我(本身;实体)是个抽象的概念,它只不过是各种属性(反省印象)的集合。
2.我们知觉到的只是组成各种”自我”的属性(反省印象),状态、选择、心情、意念、历史等;“我”总是伴随着一个特殊的知觉。
上帝
1.对设计论证明的反驳: -类比推理只是一种猜想,不是必然性的推理。
2.对宇宙论证明的反驳: 我们没有经验过终极原因。
3.对最好世界证明的反驳: -经验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恶。
近代哲学中经验论者的实体观
培根
双重真理观
霍布斯
承认物质实体的存在
洛克
承认两种实体的存在
贝克莱
否认物质实体; 肯定精神实体
怀疑三种实体
怀疑论
因果观
因果性
1. 观念间的联系
相似性(照片-原物)
时空上的接近性
因果关系/性(灼烧-痛苦)
2. 日用而不知
大家都在理所当然地使用,休谟开始反思这个概念
3. 范围:事实的知识
石头热与太阳晒/吸烟与肺癌率/努力学习与成绩提升
4. 因与果的特点
必然性;客观性;普遍性
原因大于结果
结构因果性
因果关系不是客观的,只是我们主观的习惯性联想; 原因与结果不是必然伴随的,只是或然伴随的。
否定客观性
我们在经验中只能知觉到事件A与事件B,并不能看到A与B之间的因果联系;事件A与事件B的因果关系是源于习惯性的联想,它是种主观的联系而不是客观的联系。
否定必然性
我们在经验中知觉到的只是两个事件在时间上接踵而来由于这种现象发生的次数多了 对这两个事件的观念就开始“恒常汇合〞,由此我们误以为这两个事件是必然联系的,但是根据归纳的特点,这种联系只有或然性,没有必然性。
影响
1.解构了传统的因果观
2.建构的因果观 -即使因果本质上只不过是习惯(习惯性的联想) -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认可态度
唯理论者
1崩溃:因果关系的解构会导致没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
2拯救因果关系。
3.康德:范畴理论。
休谟问题
情感主义
实践领域
情感-道德
“道德的本质在于产生快乐, 恶的本质在于给人痛苦。”
情感与理性
情感高于理性
理性配合情感
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
道德判断原则
同情原则
比较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