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超详细总结,关于病理变化,病因及发病机制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动脉粥样硬化(AS)
概述
血浆脂蛋白在动脉内膜下沉积 内膜局部纤维增生
病变前期:动脉壁变硬,管腔狭窄,中膜弹性减弱
病变后期:斑块内坏死,呈麦粥样
特点:主要累及大动脉(主动脉、颈A、锁骨下A、髂A) 中动脉(冠状动脉、肾动脉、脑动脉)最好发于腹主动脉 多发于后壁,前壁少见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不明,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
CM、VLDL、LDL、IDL
与AS发病密切相关
主要载脂蛋白:apoB-48、apoB-100
HDL
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冠心病发病
主要载脂蛋白:apoA-I
继发性高脂血症
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
高血压
血管内皮损伤
吸烟
遗传因素
家族聚集性倾向
年龄
检出率与病变程度的严重性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性别
女性绝经期前AS发病率低于同龄男性
其他因素
肥胖
微量元素摄取缺乏或增加
能增加血管通透性的因素
感染
发病机制
1.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脂血症
2.内皮细胞损伤,通透性增高,脂蛋白在内膜下沉积(主要条件)
3.脂质的氧化修饰:LP→ox-LP
4.单核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吞噬ox-LP,形成泡沫细胞(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 为AS早期病变脂纹、脂斑主要成分
5.中膜平滑肌作用:①SMC吞噬ox-LP形成肌源性泡沫细胞(进展期主要) ②产生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
6.有病变就有损伤,有损伤就有炎症反应
重要器官动脉粥样硬化
主动脉粥样硬化
好发:腹主动脉→降主动脉→主动脉弓→升主动脉 多见于后壁及其分支开口处,动脉瘤主要见于腹主动脉
危害:动脉瘤、主动脉瓣膜病
颈动脉及脑动脉粥样硬化
好发:颈内动脉起始部、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和Willis环
危害:脑萎缩、脑软化、脑出血
肾动脉粥样硬化
好发:肾动脉开口处及其主干近侧端
危害:肾萎缩、顽固性肾血管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
病理变化
基本病理变化
脂纹期
AS肉眼可见最早病变
肉眼观:动脉内膜面见黄色帽针头大的斑点或条纹
光镜观:内皮细胞下大量泡沫细胞聚集,细胞外基质(蛋白聚糖) 合成型SMC,少量T淋巴细胞和中粒细胞等
纤维斑块期
肉眼观:不规则隆起灰黄色或灰白色板块
光镜观:表层形成纤维帽:大量胶原纤维、SMC、少数弹性纤维和蛋白聚糖 内部:泡沫细胞、细胞外脂质核心(脂质池)、炎细胞
粥样斑块期
粥瘤
肉眼观:动脉内膜面见灰黄色隆起斑块 切面:表面为一层灰白,质硬物质,内部多量黄色粥糜样坏死物
光镜观:表面:残留的纤维帽,红染的、无定形的坏死物质, 胆固醇结晶(菱形或针形),钙盐沉积底部 周边:肉芽组织 中膜SMC受压萎缩,中膜变薄
复合性病变
1.斑块内出血
2.斑块破裂
3.血栓形成
4.钙化
5.动脉瘤形成
6.血管腔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