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通史第54集
辽宋之间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战争呢,位于今北京市和河北、山西两省北部地区的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以后,契丹据有燕山山脉,控扼长城关隘,中原王朝失去了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天然防线,华北平原无险可守,暴露在北方少数民族骑兵的铁蹄下。
1081年,宋神宗发动了五路伐夏战争,这是北宋开国以来调动兵力最大的一次战争。大宋有30万大军,西夏只有15万,而且大宋国库充盈,装备精良,西夏还正好内乱。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场稳操胜券的战争。但最后,其中13万宋军围攻灵州城18天也没拿下来,西夏掘开黄河,抄了粮道,宋军不战而溃。明明占尽优势,这场战争为什么会失败?
"苦难大宗师欧阳修:落寞离京背后的精神涅槃!《文明之旅》第68期带你走进大宋治平四年的历史现场当政治生命终结、病痛缠身时,这位文坛巨匠在羞愤交加中离开开封,却爆发出超乎常人的创作力从濮议风波到台谏围攻,从信念折磨到身体煎熬,欧阳修用《病隙碎笔》式的清醒,完成了士大夫群体的精神代言同期世界:塞尔柱帝国攻占耶路撒冷,拜占庭远征失败,一代大师的谢幕与欧亚震荡同频共振"
你知道宋朝的官制有多乱吗?一个人能同时有仨头衔。比如包拯,当年他的正式名片上写着:“刑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听起来威风凛凛,但他到底在哪儿上班,是在刑部?在龙图阁?还是在开封府?为什么一个官得顶着三个身份才能工作?其实这三顶帽子各有讲究。“刑部郎中”代表级别,相当于职级;“龙图阁直学士”是荣誉称号,说明皇帝赏识你;“权知开封府”才是干活的岗位,还带点“先干着看”的意思。听起来挺复杂的,其实每一步都有现实考虑,既要有人干活,又得留好退路。那宋朝人为什么要把官制设计得这么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二十大报告知识地图(完整版)
小学语数外教学设计(含模板)
中国通史第一集
中国通史第2集
中国通史第3集
中国通史第4集
中国通史第5集
中国通史第6集
中国通史第7集
中国通史第8集
澶渊决战
宋军迎战
瀛洲 攻防战
宋军顽强抵抗,僧尼也参与了保卫战
萧太后和辽圣宗亲自上阵擂鼓助威,指挥军队奋勇攻城
宋人缴获兵器等上百万件,辽军死者3万余人,无功而返
战还是和
萧挞凛转战外围,攻破祈州,一直南下,宋廷震惊。
辽军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全军深入,直逼北宋都城门户-澶州。
宋真宗召集群臣商议,主和派主战派争锋相对
主和派
建议南迁,放弃中原
主战派
寇准建议真宗御驾亲征
宋真宗决定亲征时,收到了来自契丹的议和信。
两手准备
宋真宗一面准备战争,一面准备议和
宋朝派出和谈使节出使辽朝,辽朝在议和时并没有停止南侵的步伐。
辽朝希望以战逼和,同样做两手准备
真宗亲征
真宗安排好后事,御驾离京。
决战一触即发,萧挞凛突然在澶州城下被宋军的床子驽射死。
辽朝士气大挫,进退两难
真宗登临守城第一线,极大鼓舞了宋军的士气
澶渊之盟
和谈
萧太后三次修书催促宋朝议和,真宗下诏让曹利用北上和谈。
首次和谈
萧太后坚持要索未定关南之地,被严词拒绝,陷入僵局。
再次和谈
辽方见索地无望,且和谈条件对辽方有利,答应结盟。
确定双方的外交关系,辽宋为兄弟之国。
划定边界,关南之地属于北宋,恢复战前事实占领状态
北宋每年向辽朝赠送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双方在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意义
促进交流
结束两国长达25年的战争局面,维持了此后将近120年的和平往来
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起到重大作用
北宋的茶、瓷器、漆器等输入辽国,辽朝的盐、玉器出现大宋集市
文化趋同
辽朝加快借鉴宋朝制度,吸收汉族文明的步伐
辽朝文化出现了与宋朝文化趋同的现象
消极影响
给当权者带来片面的印象,通过金钱就能消除边患,保和平
宋朝在国防战略上退步,守内虚外变为忘战去兵
宋朝君臣从此羞言武备,以屈已讲和为最高目的
澶
渊
之
盟
宋辽战争
背景
契丹
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
进可攻,退可守
北宋
五代十国时割让给契丹
导致华北平原无险可守
幽云 十六州
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防线
后周
周世宗大举北伐,收复了瀛洲、莫州、宁州等关南之地
为宋辽之间的战争埋下伏笔
宋太祖
采取防御性的牵制策略,避免大规模直接交锋
设置封桩库,积蓄金帛,做赎买或北伐两方面准备
宋太宗
979年,高梁河之战,惨败,宋太宗逃往涿州
986年,宋太宗派三路大军北伐,大败而归。
全军覆没,老将杨令公杨业被俘后殉国
杨家将英雄事迹流传至今
两次北伐失败,北宋开始实施全面的防御部署
辽朝在辽圣宗和萧太后治理下走向鼎盛,开始转守为攻。
宋真宗
999年,辽国大国南侵,遂城之战中杨延昭“冰冻遂城”破辽军。
杨六郎
实际排行老大,智勇善战,先后击退了辽军上百次进攻。
辽人认定杨延昭乃天上六郎星宿下凡,称之为杨六郎。
决战序幕
1004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和萧太后亲率大军,举国南侵。
辽军统帅萧挞凛,曾生擒杨令公,战功赫赫。
辽军进攻
兵分两路
西路军5万人,目标岢岚军,被宋军打败
东路20余万,大破唐河北岸的宋军
兵分三路
一路向高阳关,祈州和武强一带运动
一路向东南方,骚扰德州、棣州、滨州
一路全力攻取关南战略要地-瀛洲
内容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第54集 工具|Mindmaster 制作|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