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治马原第一章
政治马原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思维导图,一切现象都能表现本质,真相是对本质的正确反映,假象是对本质的歪曲反应,假象≠错觉。
编辑于2023-07-25 19:30:13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1)存在和思维谁才是世界的本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机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2)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不可知论:世界是不能被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思维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
哲学的基本问题
(3)世界是怎样存在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完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存在和作用
哲学的重要问题
2、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
物质观
观点
恩格斯(共性与个性的角度),物质的唯一特性(共同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列宁(物质和意识的角度)
意义
(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
(2)坚持了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
(3)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相统一,反对形而上学。
(4)坚持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相统一。
运动观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动中有近,静中有动")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2)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运动的衡量尺度
(3)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承认静止的意义
(1)承认静止才能认识事物
(2)承认静止才能衡量运动
(3)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时空观
(1)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空通过物质运动表现出来)
(2)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3)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这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意识观
(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物质的能动反映。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上是主观的。
(3)意识的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依赖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最重要作用)
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方法论:这要求做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相统一
规律的概念: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最根本的特征:客观性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③实践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
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路径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人不能创造、消灭、改变规律,但是可以认识、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的条件和形式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1、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特点(联普联客联多联条)
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这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
事物内部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任何事物都不能独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
联系具有多样性
联系具有条件性
方法论:这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联系观
发展的实质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树立创新意识
新事物不可战胜的原因
(1)新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2)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3)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这要求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作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他们的过去、观察他们的现在,又要预见他们的未来
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
2、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3、量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4、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自然规律自发 社会规律自觉
恩格斯:世界不是即成事物集合体, 而是过程集合体
诡辩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形而上学:人可以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辩证法: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见第一页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1、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见第一页
2、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含义
同一性
(1)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辩证关系
(1)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
(2)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作用
同一性作用
(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
(2)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3)可以向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
斗争性作用
量质变的促进作用,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量变),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质变)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认识到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和谐共赢,相辅相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含义
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特殊性:具体事务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及其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辩证关系: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特殊性是矛盾的特性。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不平衡性
含义:
①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
②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相统一
矛盾观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3、量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状态:事物的质,量,度
质: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事物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度:保持事物质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这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原则
变化: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同时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的促进事物的飞跃
否定之否定规律
关系:辩证否定观
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④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这要求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
发展:否定之否定 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
①两次否定
②每次否定变为对立面
③落脚点高于出发点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辟新的道路
4、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原因与结果
辩证关系
①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既确定又不确定
②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
③原因和结果相互渗透
④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复杂多样
方法论:这要求要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做到“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
必然与偶然
对立统一
区别:
①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
②表现形式不同
③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联系:
①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
②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支配
③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发展事物的机遇,在实践中达到预期的目标。
现实与可能
关系:对立统一,相互区别,相互转化
方法论:立足现实,着眼长远
现象与本质
含义:揭示事物内在联系与外表现象的一对范畴
辩证关系:对立统一,本质决定现象,现象表现本质
方法论:透过现象看本质
内容与形式
内容: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
形式: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与表现形式
方法论:重视内容,运用形式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特征和认识功能
客观辩证法:客观事物和客观存在的辩证法
主观辩证法: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
关系:反应和被反应的关系
2、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最基本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3、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切现象都能表现本质 真相是对本质的正确反映 假象是对本质的歪曲反应 假象≠错觉
形式相对稳定 内容相对变化
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不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
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 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
一般只能通过个别存在, 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先有个别后有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