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的概述
教招,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的教育。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教育的概述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日常用法
作为一个“过程”
最基本的用法
作为一种“方法”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教育的词源
战国 孟子
《孟子•尽心上》
最早将教育连起来使用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东汉 许慎
《说文解字》
最早分开解释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的定义
广义的教育
概念: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
形式
版本一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版本二
社会教育
教育的最早独立形态;社会教育约等于社区教育
学校教育
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
家庭教育
自我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自我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的重心
教育的最特殊形式
自然形态的教育
渗透在生产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经验的现象
狭义的教育
学校的教育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更狭义的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
谢弗勒《教育的语言》
教育术语 (概念)
规定性定义
作者自己在文章中自己给教育下定义
描述性定义
纲领性定义
教育口号
教育隐喻
教育的结构
内部结构
教育者
起到教育影响的人
主导作用,关键作用、领导者、组织者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教育者
教育者是教育影响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
受教育者(学习者)
教育的对象 由其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决定
学习的主体 由其能动性和主动性决定
即是教育的客体,也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教育媒介、教育措施)
从内容上
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客体
教育材料
教科书
从形式上
教育手段
物质手段
精神手段
教育方式
教育组织形式
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和教育环境
版本二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版本三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物质
外部结构
教育层次结构(纵向)
学前、初等、中等、高等教育
教育类型结构
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其他教育
办学形式结构
全日制、半公半读学校、业余学校等
教育管理体制结构
公办、民办、社会团体办、企业事业办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质的规定性
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其他说法
生产力说
上层建筑说
教育的社会属性和意识形态
双重属性说
特殊范畴说
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
决定教育永恒性的是教育的功能
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教育不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有人就有教育
历史性
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各不相同
阶级性
原始社会无阶级,原始社会的教育无阶级性
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有阶级性
相对独立性 版本间不可互选)
质的规定性、历史继承性、不平衡性
转化活动、历史继承性、不平衡性
版本三
历史继承性、不平衡性、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平行性
版本四
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历史继承性、不平衡性
长期性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生产性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
民族性
教育在具体的民族或国家中进行
迟效性
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的特征
客观性
由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系统的结构决定的
社会性
随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多样性
当代教育呈现出全方位的作用,既有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也有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整体性
教育多样的功能之间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一个有序的整合体
条件性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教育的功能不会自动实现
教育功能的类型
作用对象划分
个体功能(本体功能)最基本
个体的个性化
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独特性
创造性
个体的社会化
个体思想意识社会化
个体行为社会化
个体职业意识和角色意识
社会功能(派生功能)
政治(最直接)、经济(最基础)、文化(最深远)、人口、科技、生态等
作用方向
正向
负向
克服的关键: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呈现形式
显性功能
计划性
隐形功能
教育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性(单选首选隐形功能、多选隐形功能和负向功能都可以选
性质
保守功能
承继、重复
超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