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师职业道德
江西考编小学语文教综教师职业道德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教学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知识分子职业道德之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展直接相联系的,它对形成教师的职业心理和职业理想,形成教师特有的道德习惯和道德传统,起重要作用。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教师职业道德
一、概念
二、结构
1.教师职业理想
2.纪律
3.技能
4.作风
三、特征
1.内容的继承性
2.行为的典范性
3.意识的自觉性
4.境界的高尚性
5.影响的深远性
四、基本准则
体法四人乐民主
五、基本范畴
1.教师义务
2.良心
内隐性
广泛性
综合性
稳定性
公正性
3.公正
4.诚信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基本内容
三爱两人一终身
爱岗敬业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2.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3.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国守法
1.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2.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3.不得敷衍塞责
关爱学生
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最终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2.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3.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4.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
1.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2.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3.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
终身学习
1.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2.潜心专研业务,用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解读
爱与责任——核心灵魂
爱国守法——社会
爱岗敬业——教育事业
关爱学生——教育对象
教书育人——职业活动
为人师表——自我行为
终生学习——自我发展
三、新时期特征
1.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
4.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特点
1.内省性
2.自主性
3.持恒性
4.实践性
二、加强的必要性
1.教育活动蕴含的道德特性(导人向善)
2.教师劳动具有的社会性、集体性、长期性
3.当代教育的网络化、全民化、终身化
4.当前师德失范与沦丧现象
物欲膨胀
权欲
名誉
情欲
三、途径
1.树立不断学习的理念
2.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3.严格自我解剖
4.自觉坚持慎独(隐、微)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一、主要内容
1.教师的思想行为规范
2.教学行为
3.人际行为
4.仪表行为
二、新时代 中小学教师行为 十项准则
1.基本内容
坚定政治方向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自觉爱国守法
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宪法原则,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
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传播优秀文化
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不得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
潜心教书育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不得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关心爱护学生
严慈相济,诲人不倦,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
不得歧视、侮辱学生,严禁虐待、伤害学生
加强安全防范
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保护学生安全,防范事故风险;
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突发事件、面临危险时,不顾学生安危,擅离职守,自行逃离。
坚持言行雅正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举止文明,作风正派,自重自爱;
不得与学生发生任何不正当关系,严禁任何形式的猥亵、性骚扰行为
秉持公平诚信
严于律己,清廉从教
不得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或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不得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教辅材料、社会保险或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
坚守廉洁自律
勤勉敬业,乐于奉献,自觉抵制不良风气;
不得组织、参与有偿补课,或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
2.基本特点
全面性
时代性
针对性
可操作性
禁行性
三、教师职业行 为需要处理的 几种人际关系
㈠师生
1.热爱学生(基础、根本出发点)
2.尊重(人格、个别差异、观点看法)
3.理解(最佳起点)
4.公正对待(核心问题)
5.严格要求(度、恒、方、理)
㈡家长
1.尊重、信任支持的平等关系
2.积极主动建立联系,共同协商和教育好孩子
3.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
4.教育学生理解和尊重家长
㈢同事
1.尊重
2.理解
3.写作
㈣领导
2.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