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
事业编考试,马克思哲学内容部分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0-02-29 13:59:52马哲
概论
哲学
类型
第一性(思维和存在)
物质
唯物主义
意识
唯心主义
同一性(可不可知)
可知
可知论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不可知
不可知论
实证主义
二元论
哲学派别
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
元素说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原子论)
形而上学
孤立、片面、静止
辩证唯物主义
联系、全面、发展、矛盾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心外无物
客观唯心主义
理在事先
理论基础
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
唯心主义辩证法
费尔巴哈
英国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英傅里叶
法欧文
基本特征
首要
阶级性
实践性
次要
科学性
革命性
贡献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
唯物论
物质
物质范畴
特性:客观实在性
定义
通过感觉来感知
不以人的感觉而存在
为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运动
物质与运动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变化)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否定形而上学)
运动是物质在运动(否定唯心主义)
运动与静止
物质的位置和性质暂时没有改变
对立统一,运动绝对,静止相对
夸大静止形而上学,否认静止诡辩论
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运动与时空
物质运动持续性、顺序性,一维即一去不复返
空间指物质运动广延性、伸张性,三维
时间与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时空特点:绝对性、客观性、相对性、有限性、无限性
意识
产生
决定作用
劳动
重要影响
语言
意识的物质外壳,是物质
语言的含义是意识
本质
人脑的机能属性,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
意识作用
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今天要学习
意识具有创造性
小鸡=红烧鸡块
意识能指导实践改变客观世界作用(意识具有反作用)
革命活动
意识能够调整、控制人的生理活动和行为
心理健康
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
区别
物质本源,意识派生
物质不是意识,意识不是物质
形而上学认为意识是脑分泌物
不能相互替代
联系
物质可以转化为意识,意识可以转化物质
飞机创造
意识对物质依赖,又有相对独立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物质观与意识观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元论
世界统一,物质是本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
意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
认识论
认识本质和来源
实践
含义
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过程
特征
真实现实性
脑中的变成现实
自觉能动性
受意识指导,体现主体的目的
社会历史性
不同社会阶段内涵不同
以前砍树5天,现在5分钟
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
社会实践
科学实践
组成
主体
主体是人,但不是人都是主体
主体能力
自然能力
体力
精神能力(毅力)
知识性能力
学习
非知识性能力
灵感
主题形态
个人
集体
人类
客体
实践和认识活动的指向对象
客体不等同于客观存在
中介
工具手段以及运用给工具手段的程序方法
物质性工具
语言符号工具
主客体关系
实践关系
根本关系
认识关系
价值关系
实践与认识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对错标准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实践受认识的指导
认识的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
学会了砍树就能指导砍树
认识作用在实践的多个方面
找规律
定目标
创理论
选方式
改自身
认识放作用与实践
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
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
理论
认识的高级形式
认识的本质是对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的基本规律
认识过程
认识
感性认识
对象
事物外部形态
特点
直接性、具体性
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
理性认识
对象
事物内部联系
特点
间接性、抽象性
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假说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夸大感性
经验主义论
夸大理性
教条主义论
认识的飞跃
第一次
由感性飞跃理性
实践调查获得感性材料,通过理性思考加工
第二次
由理性回归感性
从实践看,回到实践才能指导实践
从认识看,回到实践才能检验认识
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
理性直观、理性思维
指导、解释、预见
非理性因素
情感意志
动机
欲望
信念、信仰
习惯
本能
幻想
想象
灵感
激活、驱动、控制
认识规律
反复性
复杂事物的认识要多次感性到理性到实践的过程
原因
客观上,事物暴露需要过程
主观上,主体对事物的认识是提高的过程
无限性
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表现
否定之否定
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扬弃过程
形式上循环往复,实际上是前进上升
认识与实践的历史统一
实践超前于认识
冒进主义
实践落后于认识
保守主义
认识论的结果
真理与价值
正确认识产生真理
真理的性质
客观性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一元性
只有一个
绝对性
真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
每个真理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无数相对真理构成绝对真理
相对性
广度
对客观世界一定范围的正确认识
深度
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的正确认识
进程
对事物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
现在正确未来可能错误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
只看到绝对真理
教条主义
只看到相对真理
怀疑主义(诡辩论)
真理与谬误
有界限
相互依存
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真理的检验
实践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唯一标准
不可推翻
现在不能以后也能
不确定性
实践有局限
不是一次完成
持续检验
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
价值特点
客观性
主体性
不同主体价值不同
南方吃米北方吃面
多维性
维度不同价值不同
高考对于个人和社会价值不同
社会历史性
历史阶段不同价值不同
价值评价
知识性认识
价值性认识
总结
自由和必然
认识越多越自由
自由以必然为限度/自由不能牺牲他人的自由
辩证法
两大特征
普遍联系
含义
事物内部要素联系、影响、发展
特征
客观性
不因主观而转移
普遍性
时时有联系,处处有联系
多样性
联系多种多样,如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条件性
条件对人的发展具有支持或制约
可以人为努力创造出发展所需要的条件
改变条件要尊重客观规律
系统
概念
由若干相关元素组成的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部分相加不大于整体
整体性
结构性
开放性
层次性
整体
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
橡胶组成轮胎
部分
脱离整体的部分丧失功能
方向盘和汽车
永恒发展
发展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矛盾)
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
普遍性
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任何事物有个性也有共性
苹果和水果
同一性与斗争性
同一性
相互依存
成绩好的相互学习,有左才有右
相互转化
福祸相倚,居安思危
斗争性
导致一强一弱
内因与外因
内部矛盾内因,外部矛盾外因
内因是基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矛盾不平衡发展
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次要矛盾处于服从
两点论与重点论
质量互变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否定之否定
扬弃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种子结果收种子
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五大范畴
原因与结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现象与本质
假象
客观的虚假
错觉
主观的感觉错误
内容与形式
既要重视内容,又要重视形式的积极作用,根据内容抛弃不适合的形式
现实与可能
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发挥主观能动
必然与偶然
必然是规律,偶然是机遇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
历史由人民创造
唯心史观
历史由英雄创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生产方式(决定性因素)
生产力(根本)
劳动者
生产最活跃的因素
劳动资料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地理
人口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生活交往的产物
社会意识形态
社科
艺术
非社会意识形态
理工科
两者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的主观反应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与社会发展不平衡
社会意识内部相互影响并且各有历史继承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运动规律
生产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
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势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
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关系
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社会发展第一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以及对应制度、组织和设施
政治主导
国家政权核心
观念上层建筑
政治法律思想
道德
艺术
宗教
哲学
政治上层建筑
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
国家政治制度
司法制度
军队
暴力机关
社会发展第二定律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但不能决定历史的趋势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人民是物质财富创造者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